吉芬替代效应下降(认知吉芬反论)(1)

今天读张五常先生《经济解释》一书的功用理念。这个理念是英国天才经济学家边沁创造出来的,一般被称为“效用”。从萨缪尔森、费雪、阿尔钦等经济学大师的观点一路读下去,读到最后,张先生放弃了“功用”这个经济学理论工具。

原因在于“功用”是经济学家想出来的,是纯粹的经济学理论,历经二百多年全球诸多经济大师的发展对现实世界的解释仍然贡献些微。

于是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人,也就在走马观花诸多名人、理论后,不再进一步去深入了解“功用”了。只知道“功用”是用数字的高低表示,理解一下等优曲线、替换定理、内凸定理,就可以了。

而对于那些经济学科班出身的人都知道的“吉芬反论”理解的深刻一些,增加下自己的经济学常识,倒是一件显而易见的收获了。

这个“吉芬反论”来自于一位叫吉芬的爵士对马歇尔提出的一个反论例子:面包之价下降,但需求量却减少了。这其中面包被称之为吉芬物品。当然这个物品并不限于面包,我在下面分析中用鸡蛋替代了。

一件商品价格下降,比如住所社区的鸡蛋价格下降,有时候是会引发需求激增的。有些居民会趁机去多买一些鸡蛋吃,减少鸡蛋价格向上波动后的花费。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可能。

因为鸡蛋价格下降,对消费者而言是一种收入的相对增加。消费者收入相对增加后,也有可能会出现消费意图替换,考虑去多吃一些牛、羊肉,而不是多吃鸡蛋。

这样,商品价格下降,既可能增加需求,也可能降低需求,两相对冲,需求增减的概率都是有的。

而当商品价格下降,需求也跟着下降的时候,就会出现“吉芬反论”的大麻烦。

不过,我认同张五常先生的市场淘汰论调——让市场机制去处理“吉芬物品”,优胜劣汰,既大气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市场是不允许这样的物品存在的。只有那些商品价格下降后,需求增加的物品才具有竞争力,才能存活下来。

常搞促销活动的门店换手率较高、电商也有赔本赚吆喝的,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代理销售的商品不具有竞争力,打折降价促销也不能提高需求、增加利润,总是赔钱,最后只能以关门大吉来收场了。

这样“吉芬物品”在市场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也在事实上证明了“吉芬反论”的不成立。

学“功用”理念,没学透彻就放弃了(认真学,这辈子也未必就能学懂弄通),却论证了“吉芬反论”一把,增加了常识,提高了认知,对自己也算是个收获和小小进步吧!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我的学习感受很可能是错的,至少是一个动态进化的过程,有不对不妥之处,欢迎不吝赐教,非常感谢!愿与大家分享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