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千古一帝秦始皇命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象征皇权的威严,自此和氏璧就成为玉玺,代代相传,成为传国之宝。
历代帝王都将此物作为帝王的象征,古代相信皇帝就是上天的旨意,谁得到玉玺谁就是上天指派之人,由此引发无数腥风血雨。
和氏璧首次出世和氏璧是怎么来的,它又经历了什么样的传奇?它的诞生就伴随着浓浓的血腥味。
有关和氏璧的最早记录在《韩非子·和氏篇》中,当时楚国有个人叫卞和,无意间在荆山一处寻得一块玉璞,此人是识玉之人,为表忠心,他将这块玉璞献给了当时的楚厉王。
如今大家都知道玉璞原石是一种天然玉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楚厉王自然不知原石是何物,只当这时一块普通石头,帝王之威岂容戏耍,可怜的卞和就这样被斩了左足驱逐出境。
献宝没献成还被搞成了残疾人,换做其他人肯定就郁郁而终了,或者另找识货之人了。这位卞和不一样,好像认定了这块玉必须要献给楚王。
楚厉王是不行了,于是等而等,终于熬死了楚厉王迎来了楚武王,卞和又去献宝,无奈又被鉴定为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足。
笔者有个疑问为何卞和就不能给它打磨一点,露出里面的玉石?这下弄得两只脚都没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走了楚武王又来了楚文王。卞和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又要去献宝,无奈已是风烛残年,又是残疾老人,连怎么去王宫都成了问题。
念至于此,卞和抱着玉璞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流干了这个执着男人的最后一滴泪。
皇天不负有心人,此事终于惊动了楚文王。文王派使者问卞和:“这被砍了脚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何此时在这里如此悲痛?”卞和答到,我并非因为砍脚而哭,是为璞玉无人识货而哭。
文王听后,让玉工进行打磨,一块洁白无瑕、光润晶莹的宝玉终于出世,因是卞和所献,取名“和氏璧”。后人为感卞和之德,通常用卞玉、卞宝来泛指美玉。
后来楚国吞灭越国,楚国宰相昭阳在消灭越国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楚王将和氏璧赐给昭阳作为表彰。
昭阳视此物为心头之宝,时刻带在身上,时不时的拿出来把玩一番。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这位老兄带着家里数百门客出游把酒言欢时,把和氏璧拿出来相传观看。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看着看着最后不知所踪了,楚王下令全国搜查也没查出个所以然。这里插曲一个人物后来的大纵横家张仪,好巧不巧张仪当时也在这些把酒言欢之人当中,就有人说这位家里最穷,所以作案动机最大。
众人一听颇有道理,遂对张仪严刑拷打,张仪拒不承认,楚王无奈,只好将张仪无罪释放。张仪后来成为秦国宰相,为秦国日后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楚国为一件国宝损失了一个人才,这是所没预料到的。这是后话,笔者前面有文章也提到过张仪之事。
和氏璧再次出世自从昭阳丢了和氏璧,和氏璧销声匿迹了几十年。后来突然有一天它出现在了赵国,具体和氏璧是怎么在当时昭阳的聚会中丢失又为何几十年后出现在赵国,至今仍是一谜。
和氏璧不是凡物,纵观历史,它的每次出世必将引起一番波澜壮阔。
这时的秦国已经是个庞然大物,对周围虎视眈眈。秦国秦昭王听说这块和氏璧落入赵王手中,假意传信赵王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和氏璧。
赵国势弱,虽知是秦王想强取豪夺,却也不得不献上美玉,派蔺相如持和氏璧前往秦国献玉。
蔺相如与和氏璧的故事小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完璧归赵”一事,蔺相如用自己的生命,勇气和智慧为赵国保住了和氏璧,也为赵国保住了最后一丝的大国尊严。
和氏璧的最后一次出世历史的巨轮可能因为某一个璀璨的石子放缓它的速度,但从来不会改变它行驶的方向。
赵国赵幽王时代,强大的秦国吞并赵国,赵国献出和氏璧。后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和氏璧最后一位主人落在了秦始皇手上,这是和氏璧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从此它像一个谜一样消失在历史中。
关于它的下落,就像笔者在文章开头所说,后世大部分人都认为,秦始皇得到这块美玉后命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
这块玉玺象征皇权的威严,代代相传,成为传国玉玺。后刘邦入关,玉玺落入刘邦手中,传了九代,直到西汉末年王莽篡权。
汉室族人为不让王莽得到玉玺,欲将玉玺摔毁,或许是因为当时摔的力气不够大只是摔坏了一角,后来被王莽用黄金镶好。
和氏璧是不是传国玉玺
这里就要说一下传国玉玺与和氏璧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同一件东西,传国玉玺的记载一直从汉,三国,隋,唐,宋,到元朝都还有蛛丝马迹,直到元朝灭亡后就消失了。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是被蒙古人带回大漠了,几次派人追寻也没有结果。如果和氏璧就是传国玉玺,那么传国玉玺的下落毕竟也是一个谜,所以还能断定和氏璧是到元朝以后失踪的。
但是,历史文献中关于传国玉玺的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晋书·舆服志》、唐徐令信《玉玺谱》等记载“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这让很多玩玉的大师找到了破绽,认为传国玉玺并不是和氏璧所作。
有文字记载的和氏璧的特征是“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色彩青绿而玄,光彩照人”,侧面看是绿色,正面看是白色。
这与传国玉玺的 色绿如蓝,温润而泽 有很大的出入,故有很多人认为传国玉玺是蓝田玉所制并非和氏璧。
那么传国玉玺与和氏璧就是两种东西,关于传国玉玺的下落,前文说过一直流传到元朝灭亡后消失不见。但是和氏璧在秦始皇手上后,就没有任何记载。
关于和氏璧的下落主要有两种推测:一种就是秦始皇将和氏璧作为陪葬品,埋在了始皇陵墓内,如果是这样,将来始皇陵有机会被开启的话自然辨知真伪。
另一种是被赵高得到,在战乱中丢失。或者在项羽火烧阿房宫时,和氏璧被项羽得到,后来项羽兵败,有可能流落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是自刎的垓下(今安徽灵璧)。这都符合在战乱中丢失一说。
无论是传国玉玺还是和氏璧,都是中华文明的无价瑰宝。致宝难求,它们的每一次出世无不是牵涉着许多人的命运,多少国家的政权更替,神秘无价的同时,伴随着血雨腥风。
或许它们将永远的留在历史的传说中,留在后人对瑰宝的遥望中,也是一种美好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