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中秋佳节,本是月圆人团圆的日子,可偏偏有这样一群驻村干部,放假却没闲着,加班做起了“兼职”。

从“代理家长”到“新媒小编”,从“媒婆”到“姐姐粉”,他们“兼职”是何缘由?一起来品品看。

做起“代理家长”的他

9月10日,在哈尔滨上学的大三学生邱爽接到了一通来自老家的电话,听到电话那头熟悉的声音后,她便直奔校门口:“家里来人看我了。”见到校门口等待的那人,邱爽叫了一声“孙书记”,对方以微笑回应。

乡村网红培训营销方案(社会眼代理家长)(1)

“代理家长”孙世杰中秋节为村中大学生送上月饼与祝福

孙书记是邱爽的老家佳木斯市桦川县苏家店镇苏家店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名叫孙世杰,2020年9月他刚来村里驻村时,邱爽刚考上哈尔滨的大学,那年中秋节是“家人”的第一次见面:孙世杰和妻子煮好自家包的饺子、带上精心选购的月饼,做起了“代理家长”。

“邱爽是村里的留守儿童,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如今在外地求学,我们应该让她感受到老家的温暖。”孙世杰在走访中得知了邱爽的家庭情况,便在当年中秋节主动联系她,送上家人般的关怀与勉励,在外地的邱爽母亲得知这一举动后发来微信表示感谢。

两年后的中秋重逢,邱爽的成长让孙世杰十分欣慰:“孩子入了党,拿了奖学金,还当选学生会主席,希望她不忘初心,走好每一步。”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志。防止脱贫户家中发生贫困的代际遗传,同样是我们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今,苏家店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社会各方的爱心不断汇聚。“希望孩子们早日成才,更希望他们能返乡创业,反哺家乡。”

做起“媒婆”的她

“想不到我也当了回介绍人,让村民和大葱联了‘姻’。”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古城镇新隆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丁然在村民家小院里笑着说出这番话,此刻她身旁是一排排半米高的大葱,只见这些大葱的葱白粗壮挺拔,葱叶翠绿喜人,一眼望去很是壮观。

乡村网红培训营销方案(社会眼代理家长)(2)

丁然与村中的明星大葱合了个影

“本地人把这些叫做铁杆大葱,是抗热抗寒,抗病抗逆性强的丰产性品种。”丁然介绍,今年是村里第一年种植铁杆大葱,种植面积18亩,涵盖34户村民家的小园。“去年县里组织参观学习时,我了解到这种蔬菜的种植简单易学,适合发展小园经济,带动村民增收。”回村后,丁然与村支部书记邢健商议后便决定在村上试种植。

丁然自掏腰包购买田园管理机用于小园土地的培土与旋耕,邢健成为产业带头人,以一亩地800元的价格承包小园,让村民家闲置的庭院方寸地成为增收的新平台。

“再过几天,今年的大葱就可以采摘上市了,这种葱受市场青睐能卖上好价钱,尝到甜头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村民加入,那时村中的产业形态将会更加丰富。”邢健说。

“老话说:一亩园十亩地,发展小园经济是丰富村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希望尽自己所能将适合本村的产业发展形式引进来,让乡亲们的思想与外部接轨,掌握更多增收致富的方法。这样,我这个‘媒人’会做得更有成就感。”丁然说。

做起“姐姐粉”的她

“我们村出了一个省运会冠军,我现在已经成了他的粉丝啦。”说起村中13岁的代望启,七台河市新兴区长兴乡长兴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董佳丽一脸自豪:原来前不久,代启望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轮滑比赛中获了冠军,成了全村的骄傲。

乡村网红培训营销方案(社会眼代理家长)(3)

代启望从村口滑到省运会,董佳丽为冠军送上鲜花

代启望回乡时,董佳丽与村书记代表村里到家中祝贺,她在交流中发现代启望特别稳重懂事。“得知我们要去,他便早早在家门口迎着。我问他训练苦不苦,他抿嘴笑着说,虽然累,但很开心。看着这么懂事的孩子,我既为他骄傲,又替他心疼。”

“那么小的孩子都能在自己认定的事情上干出好成绩,更何况我们这些大人呢。”董佳丽觉得,代启望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骄傲,更为全村的老少爷们打了个样:只要肯下苦功,早晚能成事。

“村民有了精气神,村庄也就有了精气神。”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如今的长兴村已摘下“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帽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诞生自这片沃土中,吹送进村民心坎里。

做起“新媒小编”的他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这个时候,基本上院子里的菜不管啥样都得收回家了,老百姓管这个叫‘罢园’。”在这篇名为《罢园》的文章里,作者用寥寥数笔就把一个农事用词解释清楚,同时在字里行间生动展现乡村生活,令人意外的是作者的真实身份。

乡村网红培训营销方案(社会眼代理家长)(4)

蹇木庆驻村期间保持公众号日更,超500篇原创受到读者关注

上文出自一个名为“驻村生活”的公众号,账号运营已有两年时间,运营者叫蹇木庆,是省教育厅驻依安县建设村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公众号目前已发表文章700多篇,其中原创文章超500篇,皆是出自他之手。

“在公众号里,我写四季农时也写乡间趣闻,写家长里短也写驻村体悟。”蹇木庆说自己更新公众号的初衷是让离乡的人能关注到家乡的点滴变化,让不熟悉农村的人更了解农村。“读者透过文字走进驻村干部这一群体,了解我们的工作内容,看我们如何与村民相处,又为村里干了啥实事,体会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脉联系。”

两年新媒体编辑的经历充实了蹇木庆的驻村生活,同时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随着关注量的增加,公众号的影响力彰显,“同好们”慕名前来:有同是驻村的干部前来交流经验,有相关企业前来寻求合作……正像蹇木庆自己在文章中写的那样:“秋天正向我们走来,收获正向我们走来。”

原来,驻村干部们的“另类兼职”并不另类,一线的帮扶工作激发出他们的更多潜能,让他们扎进村子,甩开膀子,趟出路子,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实现乡村振兴的共同目的。

来源:龙头新闻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