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唐朝诗人孟郊的传世佳作,他将母亲的慈爱与子女报孝心里表现的淋漓致尽。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而远在他乡的儿女也无时无刻想念着母亲,感叹自己无法报答母亲的爱。每次读到这首诗,脑海总会浮现一个画面:一位灰白头发,身穿补丁衣服的老母亲坐在油灯下,为即将远行的儿子一针一线细密的缝着衣服。而中国唱诗班推出的系列动画第三集《游子吟》将这一画面用另一个视角展现出来。

2017年,继《元日》《相思》两部动画后,唱诗班制作团队又以唐代诗人孟郊笔下的《游子吟》为历史背景,结合清代史学家、经济学家、考据学家王鸣盛的人生经历创作出了第三部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作品《游子吟》。

该片通过四个小孩玩扎盲盲的游戏,无意间发现了一件破旧的衣服,引起主人公王鸣盛的回忆,于是给孩子们讲起了关于这件衣服的故事……小时候王鸣盛家里非常穷,经常受到其他孩子们的嘲讽和戏弄。童子试前一天,母亲连夜为他缝制衣服,第二天被母亲叫醒后发现一件新衣服放在自己床前,感动的王鸣盛一头扎在母亲怀里。

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信心十足的去参加考试,过了童子试,后来又考过了秀才、中了进士,最终成为了礼部侍郎。

故事凸显了母爱的伟大和主人公的刻苦、努力和孝顺。短片引发观众的无限联想。今天我要结合故事内容,以及由故事内容引发的感想,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三个方面对该片进行分析解读。

我们都要孝敬父母古人说的好名句(催人泪下的游子吟展现中华传统美德)(1)

01、从故事情节分析:简单的故事情节呈现出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细腻的母爱、孝顺的子女以及小糕团象征的好征兆,无一不散发着温情气息

隆冬,雪花飞舞,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四个小孩子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无意间打翻了箩筐,发现了一件旧的棉袄,看到下朝回来的父亲,孩子们问“是谁的棉袍,这么小,是哪个穿的呀,这么破还留着”。父亲看着棉袍眼含泪水陷入了沉思……给孩子们讲了跟这件棉袍有关的故事。

1、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①母亲为儿子暖手的场景,引发观众联想

镜头转换到王鸣盛小时候。家境贫寒的王鸣盛在大雪纷飞的冬天,穿着破旧的衣服,走在放学的路上,冻得鼻涕直流。回到家里母亲捧起鸣盛的手,双手不断地揉搓,同时哈气为他取暖。鸣盛手脸都已暖过来,深情地望着母亲,母亲会心的一笑转身烧火做饭。表达母亲的温柔慈祥和无限的爱,这种爱像春天般的温暖。

②一个梦境反衬出母亲连夜为儿子缝补衣服,更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睡觉前鸣盛看着自己破旧的衣服,想象到明天童子考试,自己因为穿的衣服太旧而遭到门卫的嘲笑“真是不成体统”而有些忧虑。鸣盛细微的心里变化,母亲看在眼里劝鸣盛早点睡觉,明早还要考试,自己端着油灯退出鸣盛的房间。短片中这一小小细节为下面的梦境做了铺垫。

渐渐的,鸣盛睡着了,在梦里一股热气吹了过来,他喊着“娘,是你在烧水吗?”接着他来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有很多软绵绵的棉花,还有一个很大的织布机。一道亮光照着进来,梦醒了。“盛儿,盛儿该起床了”,鸣盛睁开眼睛,一件新衣服放在床前,他拿起新衣服,闻着新衣服的味道,激动地“谢谢娘”,当看到抬头却发现,母亲眼眶深陷,眼底乌青,两只手皲裂,手指冻得通红。

他才反应过来:梦里看到的软软的棉花和那台织布机,实际是母亲连夜为他缝制棉袄,鸣盛感动地扑倒母亲的怀抱里。

在我看来,片中母亲的形象,正是我们无数家庭母亲的写照,她们慈祥善良,为儿女辛苦操劳,从无怨言,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母亲的爱如春天的般的温暖,像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不断前行。

我们都要孝敬父母古人说的好名句(催人泪下的游子吟展现中华传统美德)(2)

2、儿子的孝顺,遵从了儒家的孝道

寒来暑往,顶风冒雪,王鸣盛始终穿着父亲破补丁的衣服去上学堂。在放学的路上,同学们经常嘲笑他穷酸,像个叫花子,还戏弄他,将他绊倒在地上,回家后从未跟母亲提起。眼看到了童子试的时间了,内心盼着自己有件新衣服,但看到母亲日夜辛劳的身影,始终不忍开口。

童子试前一天晚上鸣盛睡觉前望着自己破旧的衣服,想象到明天童子考试自己因为穿的衣服太旧而遭到门卫的嘲笑“真是不成体统”而担忧。渐渐地睡着了,做了一个温馨的梦:他趴在柔软的棉花里,傍边一台大的织布机在织布。被母亲叫醒后,看到一件新棉衣放在自己的床前,高兴不已。连忙向母亲道谢,看到连夜为自己缝制衣服母亲深邃的眼眶和冻得皴裂的手,激动地扑倒母亲怀里。

3、小糕团的出现,预示着好的兆头

①妹妹养的小糕团联系家庭感情

小鸣盛在油灯下看书,突然发现一只老鼠在衣服里,妹妹告诉他,这是她养的小糕团,可千万不能让母亲发现。鸣盛答应了妹妹,并帮她隐瞒小糕团。兄妹俩正开心的说笑着,母亲发现后神情严肃的敲打鸣盛脑袋,兄妹俩相视一笑。这里表现了哥哥对妹妹的照顾和手足之情。

②小糕团带他实现梦想

梦境中小糕团身上一个大大的魁字,驮着鸣盛遨游星空,他发现那些星星都变成了他书上念过的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这个场景预示着他要考试成功并高中魁首。小糕团又带他进入另一场景,他趴在暖暖的棉花中,身边出现了一个正在织布的织布机,代表着他想要一件新的衣服,一到亮光照射进来,天亮了母亲将他叫醒,一件崭新的衣服放在他的床头,他的梦想成真了。

小结:

影片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场景,展现出一名科考学子在科举考试前夕忐忑不安的情绪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这种情形其实像极了我们现实生活:影片所呈现的氛围一如莘莘学子高考前夕承载家人期盼与紧张不安的状态,而小糕团的形象又在紧张氛围中注入一丝温情治愈,让人心生欢喜。

我们都要孝敬父母古人说的好名句(催人泪下的游子吟展现中华传统美德)(3)

02、从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不畏贫寒、刻苦努力,母亲勤劳持家、用爱激励儿子前行,母慈子孝的中国传统家庭模式让人倍感温馨

1、主人公虽家境贫寒,但刻苦努力,最终功成名就

家境贫困王鸣盛,风雪中穿着父亲破旧的衣服,忍受着寒冷和同学的嘲笑戏弄,坚持上学堂,刻苦读书,从未放弃学业。反映出主人公的隐忍和坚强。

他怀揣梦想,带着母亲的关爱和期盼,穿着母亲缝制的新衣,充满信心去参加考试,他不仅考过了童子试。又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考过了秀才,考中了进士,后来到北京做了官,时任礼部侍郎。表现出主人公的努力和坚持。

2、母亲勤劳持家,用爱的力量鼓舞儿子一路向前

虽家境贫寒,母亲却用爱给这个家带来温暖。她每天辛勤劳作,以一己之力支撑着这个家。她用自己的双手揉搓着鸣盛冻得通红的手,为他取暖;她洞察和了解鸣盛的心里,为了鸣盛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穿着新衣参加童子试,她彻夜未眠为鸣盛缝制新棉衣;在鸣盛贪玩时,她也会面带严肃的敲打他,以告诫他努力学习。

鸣盛穿上新衣,带着母亲的爱和期望去参加考试,母亲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劳作。

鸣盛的母亲不正是我们现今无数家庭母亲的写照吗,她们不怕辛苦,默默付出,用无私的爱呵护着儿女,鼓励和支持着儿女们努力学习,安心工作。

我们都要孝敬父母古人说的好名句(催人泪下的游子吟展现中华传统美德)(4)

03、从表达情感分析:全人类共通的母爱情感,每个人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缩影,人穷志不短,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再现

①母爱的忧思:全人类共通的母爱情感,每个人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缩影

短片中没有过多的镜头表现母亲,而是通过小小的细节和梦境来呈现出来,让观众产生无限的联想。

尽管短片中没有刻意渲染母亲的形象,但母亲的每一个举动,无不拨动着观众的心弦,感受着伟大无私的母爱。观看短片让我模糊了双眼,泪水不止一次的流下,随着镜头的推进,母亲的身影不断地浮现在眼前……记忆的闸门将我带到了40多年前:

虽然母亲早已不在,但她的爱一直陪伴我成长,激励着我一路前行。如今这份爱我又传递给了我的孩子……

我认为,母亲的爱是伟大的,任何美好的语言和美丽的辞藻都不能准确的表达。她就像一条长长的路,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顺畅。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前行。

我们都要孝敬父母古人说的好名句(催人泪下的游子吟展现中华传统美德)(5)

人穷志不短,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的再现

家境贫寒的王鸣盛,在寒冷的冬天,穿着单薄的补丁衣服,走在雪地里,被同学嘲笑戏弄,绊倒在地上,他没有愤怒和奋起反击,也没有告诉母亲,而是把它化作了一股力量。他不惧严寒和酷暑,每天坚持上学堂刻苦的学习。终于有一天他出人头地,通过了层层考试,最后到了京城做了官。但当年母亲为他缝制的衣服一直保存着,而且当看到它的时候,仍满含泪水。似曾相识的经历,让我感动并产生联想:

60年初,我出生在农村,一家10口人,全靠父母和大姐种地维持生计。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哥哥姐姐都没能完成学业,唯一的希望都在我身上。因为家庭成分高,加上身材瘦小,上学的时候经常被男生欺负,有的时候被他们欺负哭了,怕父母看到,快到家时把眼泪擦干在进家门。

白天去上学,放学回来先帮着母亲干家务。晚上趴在床上看书学习,有的时候看着书就睡着了。每到星期天和节假日的时候都要到田地里帮着父母干农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顺利考上初中、高中、师范学校。终于不负众望,1984年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实现了我的教师梦,承担起了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我想,每一个从苦日子里挣扎前行的人都能对影片中传达的不屈精神感同身受。从《游子吟》中,我体会到一种精神,那就是: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我们要为了家人的期盼和自己的梦想。我始终坚信,勇往直前,坚持就是胜利。

写在最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的时候学习这首诗,只是背过,成人后对这首诗表达的母爱和游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有了一定的理解,当为人母的时候,才深刻地理解了它的含义。特别是疫情肆虐的今天,我们彼此牵挂,更加理解了诗人的情感。

如今中国唱诗班创作团队推出的《游子吟》更是将母亲的慈爱形象与子女报孝心里表现的淋漓致尽。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我想说:仍在外打拼或者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的儿女们,不要忘了,远方的母亲一直牵挂着你们,她们不求你们任何回报,只想知道你们过得怎么样?身体还好吗?工作顺利吗?天冷了知道不知道添加衣服?……所以,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如今通讯网络如此方便,平日里给父母打个电话,发个微信报个平安,问候一下父母,有条件的视频一下,他们会非常的开心。

切莫等到父母不在时遗憾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