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又名螽斯,因其叫声似“啯啯” 所以后来以蝈蝈称呼。自古以来蝈蝈一直都是四大名虫之首,叫声洪亮,饲养简单。当然在古代蝈蝈还有美好的寓意——多子多孙。 因为蝈蝈一次能产上百只后代,所以也因为这种美好的寓意,北京故宫有一个门叫“螽斯门” 。蝈蝈大体分为铁蝈蝈、 草白蝈蝈、草青蝈蝈和天津绿蝈蝈。以铁蝈蝈的叫声好听而闻名 。
蝈蝈的叫声嘹亮,穿透力也好,现在的人们追求的是“蛙叫”,就像青蛙叫声一样的男低音,这种叫声嘹亮不吵人。那么在众多蝈蝈里如何挑选呢 ?
蝈蝈的挑选:
蝈蝈的挑选遵循五个字“宽、严、高、厚、长”。
宽指的是蝈蝈膀子上盖的宽度越宽越好。
严指的是两个翅膀中间的缝隙越小越好,这样蝈蝈两个翅膀互相的摩擦力才越大。
高指的是蝈蝈的翅膀于肚子的后夹角要大,翅膀尾部呈桶状 。
厚指的是蝈蝈的膀墙高,从侧面的一面看不到另外一面。
当然,即使按上面的方法,也不一定就能选出“蛙叫”的蝈蝈,只是增加挑选的概率,即便精心挑选出的蝈蝈开叫之后声如撕纸,那也没关系。对于声音的好坏完全看个人,如果挑选的蝈蝈声音确实让你刺耳心烦,也可去找老师傅进行“点药”,有经验的点药师傅可根据蝈蝈的基础叫声,在蝈蝈的翅膀内侧或外侧点药,让翅膀摩擦力增大,趋近于“蛙叫”。
蝈蝈相比油葫芦等阴虫要好养很多,因为蝈蝈属于阳虫。不用“倒叫”,在饲养过程中不需要刻意的补充水分,只要温度合适,蝈蝈是非常好饲养的。
蝈蝈的容器:
饲养蝈蝈的容器一般分为有机罐、蝈蝈笼和葫芦 。夏季的蝈蝈一般都会放在笼子里面饲养。而到了冬季,蝈蝈一般会放在有机罐或者葫芦里进行饲养。有机罐方便,易搭理,透明。可以看到蝈蝈在罐里的状态,欣赏蝈蝈的颜色和鸣叫的样子,互动性更好。有机罐目前分为七孔罐、独眼罐和蒙心罐。这三种不同的叫罐据说可以改变蝈蝈的叫声,比如过滤叫声里的杂质。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对于叫声的改变微乎其微。七孔和蒙心基本区别不大,而独眼由于罐的顶部没有阻隔,声音会相对稍微大一点。而在葫芦里饲养相比有机罐要麻烦很多,葫芦由于是天然材质,内部的葫芦瓤会遭到蝈蝈的啃咬,蝈蝈的粪便也会污染葫芦内壁, 所以要定期对葫芦内侧做清洁,需要用茶水对内壁进行涮刷。鸣虫在葫芦内的情况无法直观的看到,但是葫芦作为鸣虫的饲养容器,它有很好的收音、笼音的功效。 相比有机罐,同一只鸣虫分别在有机罐和葫芦里的叫声是不一样的,在葫芦里的叫声更加的浑厚,并且葫芦有很好的把玩价值和收藏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和玩家把玩会出现红润的色泽让人欲罢不能。无论是有机罐还是葫芦,都会在罐口处安装响簧,有铜的、合金的。有人说响簧会让鸣虫叫声出现颤音,个人感觉这种颤音基本察觉不出来, 但响簧主要作用在于防止鸣虫的触须或虫腿伸出盖外,在携带过程中引起断肢、断须。并且响簧会把鸣虫压到叫罐的底部,使其叫声更加容易被罐子拢音。
蝈蝈的温度和伙食:
蝈蝈在冬季饲养,只要温度高于16度就会鸣叫,并且不分昼夜。在古代“虫把式”也曾控制蝈蝈的这一习性,为皇帝做出“万国(蝈)来朝”的壮美画卷。蝈蝈属于杂食性鸣虫。一般在饲养过程中以素食, 胡萝卜或者泡过的黄豆作为主食。两三天喂一次即可,一次喂一粒泡过的黄豆或者指甲盖大小的胡萝卜。而蝈蝈买回来的第一次喂食一般以大麦虫、黄粉虫、面包虫作为主食用来“顶肚”。“顶肚”就是让蝈蝈吃饱,把肚子顶出来,增加抵抗力和鸣叫的力量,之后转为素食。蝈蝈在饲养过程中不需要喂水,蝈蝈如果摄水过多会造成拉稀,严重时会造成蝈蝈的死亡。一般我们会把一条毛巾用温水浸湿,拧去多余的水分,然后把蝈蝈放在温湿的毛巾上,食物也放于毛巾上让蝈蝈进食。这样蝈蝈的肢体和触须会受到毛巾湿气影响,防止干须干肢。在饲养罐外喂食也会有利于蝈蝈在宽广的环境中伸展和活动肢体,缓解长时间在狭小的叫罐内出现的肢体僵硬。
防止蝈蝈在夜晚鸣叫的方法:
蝈蝈的鸣叫是不分昼夜的,只要温度适宜就会鸣叫。夜晚为了蝈蝈的叫声不吵到家人,可以把有机罐倒置,让有机罐的发音口朝下,喂食口朝上并打开,这样蝈蝈的叫声会明显变小,再用布袋装好,放到冬季家里没有暖气的房间里,比如卫生间或者厨房,只要环境温度低于16度,蝈蝈就不会鸣叫了,适当的低温也会增加蝈蝈的寿命。葫芦叫罐可以把葫芦用报纸或者毛巾包好放到保温箱里,也放到温度较低的房间,防止蝈蝈夜晚鸣叫。
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一片的萧杀之气里,我们怀里揣上一只本该属于夏季的鸣虫,听着它的叫声,心里会有一丝暖意,看着它身上的绿色,你的眼里也会多一丝绿意。蝈蝈的寿命只有百日,请善待这只“百日虫”,给你的冬天增加点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