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心思你别猜(你的神去哪儿了)(1)

天有日月星,地有水火风,人有精气神。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庄子说,“精神生于道”。

那么,人的“神”究竟是什么,你的“神”还在吗,如何养神?(本文的神、神性、灵性、精神是同一概念,不作区分。)

人的“神”是生命中最内核最神妙最本质的东西,也是人的最自然最和谐最富活力的生命状态。

神的心思你别猜(你的神去哪儿了)(2)

精是有形的物质,神是无形的东西。人的精神是超物象的,是超现实的,是不可测的,是不可描绘的,像老庄的道一样不可思议。

人的精神又确确实实存在,是可以体验到的,它是人的自然天性自由自在完全展现的状态。

神或灵性,可以说,是人的本真状态,是自我解脱后的自在状态,也是远离人化世界的真实状态。

神的心思你别猜(你的神去哪儿了)(3)

人的神性被世俗与“自我”困住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神性释放出来,回归我们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庄子要说的“解心释神”。

人本来是自由自在的,正是因为人的心里有了结节,有了障碍,有了隔阂。只因我们用心太多太苦,劳心而伤神。

每个人都有神性或灵性的存在,就像每个人都有佛性一样,只不过我们神性的光辉被世俗的尘埃和个人的成见所遮蔽了。

神的心思你别猜(你的神去哪儿了)(4)

人的这种神性,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天性,人人天性圆满,自然自在,这本身就自具神性的光辉,能够超越一切障碍,没有任何羁绊牵累,也是超越自我的大自在。

“德全而神不亏”、“精神生于道”,“神”几近于道,“神”具有道与德的整体性、超越性、内在性。

神性应是圆融的,充满的,丰盈的,自足的,虚静的。人的形与德或精与神不能分裂,要统一、和谐。

精神不能亏损、外泄、消耗,要守静、不变、不杂、无为、无事。

神的心思你别猜(你的神去哪儿了)(5)

庄子讲“神全”、“不亏”、“其神无隙”等,其实是讲保全神的整体性,不能“分神”。

精神分裂就像人们背道离德一样,会带来很多的困扰与祸患,人们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紧张、恐惧等精神现象都是“分神”的结果。

人们“保神”、“守神”,其实,就是结束精神的分裂状态,回归精神的合和状态。

神的心思你别猜(你的神去哪儿了)(6)

人的神可以超越外物,可以超越形体,可以超越心智,可以超越时空,可以超越一切障碍,达到“游无穷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境界,这是人特有的灵性。

这就是庄子讲的“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

人的精神是与整个宇宙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可以突破人们的生存现实与主观认知的。

自由的精神可以达到与“帝”齐同的境界。人的灵性的丧失或蒙蔽,让世人在凡事俗务中忙碌,在苦乐悲喜中挣扎,终身役役,不得解脱。

神的心思你别猜(你的神去哪儿了)(7)

人的精神是内在的,是清静的,是内敛的,是淡泊的,是无为的,是不变的,是纯粹的。

神是内存于心,是心的统帅,是心的法则,是心的本体,就像道对于物一样,神寓于心。

心,让人的智力、社会性、复杂性得到充分展现;神,体现人的超越性、内在性、自然性。

神需要依赖心的纯净、安定、虚静、朴素。神是人的魂,神要心静,心不静,则神不定。

神的心思你别猜(你的神去哪儿了)(8)

静是养神之道,只有静下来,我们的神才能安定下来,不再为外物俗事所分化。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人的精神安静了,才会产生智慧的光明,才能看透世界的真相,才看清真实的自我。

人的精神应该是纯粹的,不能因外在的变化而带来扰乱,“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超越了天地万物,我们的神才能自由。

神的心思你别猜(你的神去哪儿了)(9)

《逍遥游》写了一个神人,住在藐姑射山上,“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等,这些只是神人的外在表象而已,还不够“神”。

“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神凝,就是精神很凝定,不散乱,不分裂,很专一,很平和,人见了就自然地亲近,万物接触了也不会受到伤害,一切都会自然成就,这就是“神人”的魅力。

神的心思你别猜(你的神去哪儿了)(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