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
6棵老树从宣化洋河南河北师院旧址启程
辗转400余公里
在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安家生根
2019年春
百年油松依旧常绿
而分别拥有80年和60年树龄的
榆树、杏树已吐出新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几株老树见证了百年老校
——河北师范大学在宣化的驻足与前行
岁月不居,三十多年后
一支来自河北师大的扶贫队伍又回到这里
带着几十年牵绕心头的情结
将一片赤诚奉献给曾经留痕的黄土地上
↓↓↓
六棵老树背后的初心
———记河北师范大学驻黄家梁村工作队
葫芦泉 映照新生活
1958年, 海拔900多米的黄家梁村引来一眼泉水, 用于村民的日常生活。几十年来,这眼泉水再未被赋予新的使命, 日夜不停的水就这样渗进了村里的沙土地,无声无息。
2018年3月, 河北师范大学新一届驻村工作队到村换防扶贫工作。一进村,队长李辉就带着队员蔡风泉、刘志新“把脉”村情。4月的一天,他们的目光停留在这眼泉水上:这道沟天然形成,最深达九米,面积近6000平方米。这么多年都是“风来一身土,雨落两脚泥”,村容村貌确实受到影响。怎么才能留得住泉水,生得出灵气呢?
李辉是个急脾气, 给村里人造福的事更不能等。于是他和队员们出方案、改设计、跑项目,经过4个月的努力,2018年8月28日, 黄家梁原生态旅游基础工程开工。
李辉回忆:“开工那天,树荫里、墙头下的村里人看见这道沟的周围撒了白线、 立了围挡议论纷纷,‘咱黄家梁要变,看哇,肯定不一样……”
铺地下管网,搭济民桥,建景观湖……这个黄羊山下的村子渐渐变了模样———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填平了沟痕的黄家梁“出落”得格外秀丽。
李辉说:“因为蓄水防洪的大湖边上还连着一个小湖泊,它们形似葫芦,村里人说这是‘葫芦泉’,寓意着日子幸福美满。我也希望老百姓都能如愿,要不就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
采访路上, 记者看到有外村游客在这里合影,也有本村人取水做饭。这道沟, 拉近了百姓和驻村工作队的距离,也让队员们有了自豪感。李辉说:“我们有幸亲历扶贫攻坚的很多重要时刻, 并为乡亲们干成了几十年都没干成的事,大家充满了信心。我们既然来了, 一定要对得起黄家梁的老百姓!”
那年中秋月圆, 队员刘志新欣然写下了 《西江月·黄家梁》:“山下机器轰响, 梁上新建正忙。风云突变暗千嶂,钢钎叮当照常。一卷宏图在胸,任尔山阻水长。扶贫月圆谁共赏,农妇巧舞红装。 ”
回音壁 回响铿锵声
40天后,工程顺利完工,由于村子东高西低, 工作队就势设计了休闲广场。土方回填那天,李辉特意在广场中心位置埋了一个秤砣。
他说:“精准扶贫不是形象工程,我们干得几斤几两是由村民百姓称量的,他们心里都有数。没想到,就在埋设秤砣的地方形成了与天坛异曲同工之妙的‘回音壁’,这似乎应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相信,只有时时刻刻想着群众, 只有把党的声音送到百姓心上,只有干出落地有声的事儿,老百姓就念着你、装着你。”
师大和宣化有一种割不断的血脉情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师院就在宣化洋河南, 后搬迁到石家庄。机缘巧合,省委安排师大到宣化进行帮扶,这也是学校回报宣化的好机会。
第一任驻村工作队的艰辛付出,为2018年黄家梁村的脱贫出列奠定了坚实基础。接过上一任的接力棒,工作队换人不换初心,继续带着使命感、责任感,让脱贫攻坚的火种越烧越旺。
这年10月,村两委换届,经过崞村镇党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有魄力、有能力、能服众的新支书樊海成了村里的领头人。
“村里有遗留问题,人心有点散。可新一届两委班子不愿再复制过往,咱得帮他们捋顺老问题, 找回村里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价值感,团结就是力量,人心拧在一起就不怕困难。”
就这样, 驻村工作队在李辉的带领下,利用“两会一课”对村两委进行了传帮带。新的村党支部逐渐在村民中间发挥出作用,树立起威信。用樊海的话说:驻村工作队抛家舍业来帮咱,咱也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落后!
说干就干,樊海和村两委一起,带着机械人马顶风上山, 冒着严寒找到又一眼山泉水,直接引进自来水水窖,彻底解决了村里吃水难、 吃水贵的问题。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村两委新班子头带得好,事儿干得漂亮!村里的风气也悄然起了变化, 损公肥私的事儿少了,公而忘私的事儿多了……
天刚亮, 早起的大婶儿们就在广场花圃里拔杂草;徐向前不是贫困户,坚持义务清扫马路, 他说:“我生活没困难,也不顶谁的公益岗。钱啥的更不能拿,要不让村里人戳脊梁骨!”;26日采访当天,80多岁的村民聂荣见广场上有喝剩下的牛奶袋, 就慢慢弯下腰捡起来,扔进50米外的垃圾箱,他说:“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变化,我也得为村里干点啥。”
旅居梦 开启脱贫智
如今, 黄家梁村的原生态旅游环境基础工程一改过去“风来一身土,雨落两脚泥”的旧貌,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波光粼粼的美景,不仅吸引在外生活的村民回来居住, 也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来村观光。
6月25日, 我市举行省直部门驻村第一书记座谈交流会。会上,李辉作为河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代表敞开心扉:2018年底,经评估验收后,黄家梁村尚余贫困户3户8人, 贫困发生率0.98%。黄家梁如何脱贫,脱贫后如何持续发展, 一直是队员们思考和工作的重点。在完成“葫芦泉”“回音壁”工程后,大家以此为切入点,拟定了发展绿色旅居产业的构想,在突出“原生态”理念的同时,用少量的资金把村民的闲房院落归拢吸纳, 吸引城镇居民来休闲避暑,带动村民增加收入。为保证扶贫产业的方向正确, 驻村工作队聘请了河北省乡村发展规划专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评估专家做为发展顾问。
就地取材, 以最小的成本帮助村民打开脱贫新窗口,这样的“扶智”方式得到了与会领导的肯定。
的确,村里甘甜的山泉水,整齐的梯田, 以及黄羊山上7010军事工程遗址,野生中草药,美丽如画的发电风车……这些都是原生态旅居产业得天独厚的重要资源!
借着产业发展的东风, 村民田冬梅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 把自家闲置的三间房屋装修成旅居宾馆。采访当天, 贫困户田小成正在给她家铺地面。田小成说:“以前, 俺们爱往城里跑,现在城里人更觉得村里亲。这不,我还得抽空给老胡 (胡智高) 家修窗户,他家也非常响应这个项目。村里好了,俺的生活就能好。”
据了解, 全村首期五户民房征集工作已完成,房屋修缮正在进行中,拟于暑期试营业。为了发挥河北师大教育资源优势,“河北师大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河北师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已落户黄家梁村,致力于打造“文化黄家梁”,实现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互补的良好态势。
随着河北师大驻村工作队的到来,黄家梁村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把这条消息转发出去
让更多的
宣化人、河北师大学子看到
记者:杜宏锦
编辑:陈健
点亮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