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潇潇,庭院深深,一树梨花带雨,直让人不禁吟哦起那句“雨打梨花深闭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注音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注音版(雨打梨花深闭门)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注音版

春雨潇潇,庭院深深,一树梨花带雨,直让人不禁吟哦起那句“雨打梨花深闭门”!

少年时读此句,立马被这句的画面感所征服,那至美的雨幕下,花是在怒放还是在低泣,那紧闭的门扉是锁着的是春思的怨妇还是拒绝欲来的人儿。青春的萌动能感受到画面的纯美与氛围的阴柔,时而觉得这画面纯静,有时却觉得仿佛还有些动静,思忖那是雨是风是琴还是歌?

历经沧桑,潇潇春雨中,一头鹤发对着楼前一树梨花,忽然少了许多少年的春思,直感到别样的安宁。同样柔美的画面中,都是自然的芬芳和生命的勃发在春雨中摇曳着。因了春雨,梨花更加洁白生动,因了闭门,人更宁和淡然。梨花不因无人欣赏却更自在绽放,春雨无声万物却不寂寞颓然,人不在画中却知深庭伊人独在。

不禁追寻这伟大句子的由来。我最早读到的是《忆王孙》(李重元,也有说是秦观)“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这是北宋时的作品,与之同时代应该比之更早几年的是秦观(也有说是李清照)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万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这是在后来在大学时读到的,所以更能体会到闺思春怨的味道,美是固然的,好象又有点苦,这是传统文人词的的路子。

而对现在影响最大的却是明人唐寅的《一剪梅》,我已经听到好几首现代人依此谱写的所谓古风曲。“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目顰,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这江南才子唐伯虎写的不仅语言较为活泼,而且韵律感更强,表达的心理活动也更加丰富曲折。

而到了一百年后的元代,这句“雨打梨花深闭门”更是在元曲中常常出现,单单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就两次“出场”,在“崔莺莺夜听琴”中有“雨打梨花深闭门,燕泥已尽落花尘。小红娘递简西厢去,东阁宴开为压惊,特请那有恩有义心中客,回避那无是无非廊下僧。”而唱腔中的《八声甘州》更有“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将崔莺莺闺中思春的劲头置放在这至阴至柔的画面里,情景交融,越发的动人撩人了。

好诗好词有时其实只要一句就能流传千古了。从宋至明至元至今天,一千余年,仅此一句“雨打梨花深闭门”便为中华子女反复吟唱,难以忘怀。而在春雨中,梨树下,有此一句也便对得起整个春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