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电影《色戒》上映的时候,我还是一名未经世事的女大学生,未曾恋爱,正值芳华。
听同学说这部电影好看,随即去看了。但是,看完之后,印象中只记得让人脸红心跳的床戏。
对于一个单纯的文艺女青年来说,这算什么好电影?爱情,一旦和性扯上关系,那就变得庸俗不堪。
对男女主人翁之间的情感更是理解得肤浅:不就是一个男人猎艳、女人心甘情愿被玩的狗血故事吗?
受李安的误导,一度认为《色.戒》的主题就是“色”,也一并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张爱玲,认为她不过是一个擅长写男欢女爱的情感作家,一个毫不关心政治和国家命运的自私的人。
直到十几年过去,我已经从一个懵懂的女青年,变成了一个中年女人,再次重读张爱玲的《色.戒》原著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被李安骗了很多年!
张爱玲的《色.戒》虽然有“戒(戒指)”,但一点都不“色”。
01
在张爱玲看来,爱情是世界上最纯粹的东西,圣洁而美丽。
李安却说,如果没有精彩的床戏,感觉对不起电影观众。
对于电影人李安来说,他要的是视觉和票房,所以他不得不想方设法去丰富电影画面,努力给观众来一场视觉盛宴。
在电影《色.戒》里,李安把很多镜头给了王佳芝和易先生这对男女主人翁,还给两人单独相处的场景,增加了很多设想的画面细节,目的当然是哗众取宠,吸引观众。
然而,在原著小说里,张爱玲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易先生的家庭环境,以及王佳芝的个人背景。对两人单独相处只设置了一个场景,那就是两人在珠宝店买钻戒,王佳芝故意放走易先生这一次,其他两次一笔带过。
两人见面的场景,张爱玲也没有过多地描述两人的亲昵举动,而是用心理独白的方式,去窥探两人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纠葛。
张爱玲一生冷漠得似乎不近人情,然而她却在文学世界里,寻找现实生活中缺失的亲情和爱情。
张爱玲说:
“世界上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她的感情世界是最好的证明。2岁母亲远赴欧洲游学,4岁父母离婚,11岁与继母争吵被父亲软禁半年差点因痢疾死掉,24岁与胡兰成结婚却遭抛弃。
张爱玲在《创世纪》中,把萦珠说成是一个“奶奶不疼,舅舅不爱”的人,属于家里面多余的人。“根本潆珠活在这世上她(奶奶)就不赞成。”
张爱玲觉得,在那个支离破碎的家里,自己就是一个连活着都嫌多余的人。母亲黄逸梵幼年弃她而去,父亲沉迷吃喝嫖赌,无暇顾及儿女的成长。
02
童年缺爱的张爱玲,像一株无根的野草,任由自己顽强地生长,直到遇到“才子”胡兰成。
与《色.戒》里的王佳芝不同,张爱玲结识王佳芝并不是因为裙带关系,更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而是情之所至。
有一天,胡兰成在《天地》杂志上看到张爱玲写的小说《封锁》,觉得写得很好,便写了一封信问创办者苏青,张爱玲是何许人也。
张爱玲因为童年的心理创伤,原本就是一个紧锁心门的人,再加上文人都有的心高气傲的特质,刚开始对胡兰成这个中年老男人并不感兴趣。
但随着两人的不断深入,张爱玲开始被胡兰成的‘才气’和“男人气”所折服,逐渐向他敞开心扉,意图从这个年长自己14岁的男人这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第一句话便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在张爱玲看来,胡兰成懂她的小说,自然也是懂她的人。
1944年,张爱玲买了一份婚书,亲自在上面写上:“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他们结成了夫妇。
也许在当时的张爱玲看来,这一纸婚书就是她从此摆脱困苦、通向光明大道的通行证,为了这份约定,她甘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然而时隔多年再回望,这单一的一份婚书却像一个魔咒,敲醒她的梦魇:这个婚约只是张爱玲的一厢情愿,胡兰成只不过把这场情感当成游戏。
胡兰成作为一个文化汉奸,也许并没有《色.戒》里的易先生的粗暴和冷峻,但在张爱玲的眼里,无论对方是汉奸还是革命党,是文人还是武人,只要让他爱上,她才不在乎对方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
张爱玲说:
“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如赐予女人的一杯毒酒,心甘情愿地以一种最美的姿势一饮而尽,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死度外!”
《色.戒》里的王佳芝最后就是以这种“喝毒酒”的姿态去爱易先生的,在最后紧要的关头,她的爱战胜了信仰和初衷,放走了易先生,最后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爱情。
张爱玲亦是如此。她卑微地爱着胡兰成,在他三番五次出轨寻花问柳的时候,张爱玲一次次地选择原谅和容忍,即使最后决绝地离婚,也把自己三十万的稿费全部给了胡兰成。
03
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绝美的,尤其是初恋。因为女人总是在初恋的时候,全心全意地付出所有的情感,一心只想永恒。
男人却不一样。男人比女人更理性,他们只知道享受现在,却很少想过永恒。
胡兰成晚年在他的《今生今世》一书中这样评价张爱玲:
“她的各种行为都让我无法接受,她的心中没有一丝同情心。她的世界中只有她自己,并且她非常的自私,而且心狠手辣。”
想必张爱玲看到胡兰成对她如此的评价,更多的不是生气而是伤心。一个自己曾全心全意爱过的男人,到头来竟然说自己“心狠手辣”?
刘禹锡曾写过这样两句诗:“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这段情感,用这两句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色.戒》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离婚后的1953年开始构思,直到25年后的1978年才出版的。也许在初期,张爱玲依然相信胡兰成心里是爱她的,如果不是因为迫不得已的身份和风流成性的个性。
所以,在《色.戒》里,当易先生在处决了王佳芝后,张爱玲是这样描述易先生的情感状态的:
“她还是爱他的,是她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想不到中年以后还有这番遇合。不然他可以把他留在身边。”
“当然,他也是不得已。”
那时候,张爱玲把胡兰成的绝情,定义为“不得已”。
当然,在旁人看来,张爱玲这种想法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但偏偏感性的张爱玲就宁愿自己这样欺骗自己,好让自己对这个世界没有那么伤心和绝望。
她有句经典语录: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张爱玲就是个情痴,自己有爱,觉得幸福就行了,至于别人爱不爱我已经不重要了。
想想,张爱玲对爱情的痴傻,年轻时的我们是不是也有过?傻傻地喜欢一个人,愿意为他做任何事。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会在心里傻傻地回味。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只要我喜欢他爱他就够了,至于他喜不喜欢我都不重要。
如此看来,李安的电影《色.戒》与张爱玲的小说 《色.戒》真的相差太大了。李安注重的是“色”,而张爱玲注重的是“情”。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关注@杰阅轩,阅读更多的情感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