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采访刘永好和他的女儿刘畅:选择人才,什么最重要?才能、品德、经验,请三选一。父女两个人的回答一样:品德!

为什么将品德排在了第一位,自然都有他们的道理,这是企业里的选人标准。实际上,在政府机关里,选拔人才,品德也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否则,对于一个品德很差的人来讲,他的能力越强破坏力可能越大,贪污腐败会越严重。

德,向来都是中国人所注重的。

白鹿原告诉我们的道理 农民需要遵从的德(1)

白鹿原上有一位朱先生,不愿意做官,却在白鹿书院中从教,他在给白嘉轩的一份《乡约》中阐述了德的重要性,主要是说了其内涵,那么,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下:

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修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童仆,能敬长上,能睦亲邻,能择交游,能守廉洁,能广施惠,能受寄托,能救患难,能规过失,能为人谋事,能为众集事,能解斗争,能决是非,能兴利除害,能居官举职。凡有一善为众所推者,皆书于籍,以为善行。

这只是一个乡约而已,你要让一些种庄稼的农民具有什么样的品德呢?上面基本上都罗列了,因为其意思比较浅显,也就不作翻译。原文无断句,标点为本人所加,也比较好办,基本上都是并列句,一口气就下来了。

应该说,这篇简短的关于德的劝谏,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比较符合农村为人处世的需要,什么是德呢?就是行善,做点善事,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一种很好的品德,而作为一个本分的农民,你能够尊敬长者,教导子弟,与左邻右舍搞好关系,能够帮助别人,能够解决或者平息一些争斗和矛盾,就很不错了,就是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为了让乡亲们能够看得更加明白,朱先生则不厌其烦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罗列,而且提出了表彰措施,那就是,无论是谁,只要能够做到这19个善举中的一个,就可以将其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一是对行善者的表彰,鼓励人们去积德行善;一是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后世人能够有一个效法的榜样。除了劝德,还劝业,还有“过失相规”,还有“礼俗相交”之类的乡约。

实施以后的效果怎么样呢?

“从此偷鸡摸狗摘桃掐瓜之类的事顿然绝迹,摸牌九搓麻将抹花花掷骰子等等赌博营生全踢了摊子,打架斗殴扯街骂巷的争斗事件再不发生,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连说话的声音都柔和纤细了。”

这么说来,其效果不光有,而且很好,加上白鹿村在清朝的时候就有县令所辞的“仁义白鹿村”的牌匾,基础有,再这么一规定,这个依靠族长来管理的地方确实“仁义”起来了。

这么说来,管理一个地方并不难,要靠管理,还要靠一种风气,一种长久形成的文化,而这种文化需要总结,需要凝练,需要传承。

管理一个基层的机构,不妨从德入手,哪怕是在农村。

教育一个孩子,也不妨从德入手,哪怕是一个顽劣的孩童。

培养一个人才,也从德入手,不管他(她)将来从事哪个行业。

……

治理一个国家,也需要从德入手,从做人的根本入手,先树立一种德的风气,德的文化,再及其他,将来则会有一个很好的局面。

写于2012年1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