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们常常听到有人劝:想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到底怎样才算想得开?什么才叫大不了?
我们之所以想不开,实际上就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不满足;
这种不满足表现为,欲望过低或者欲望过高。
完全压制自主性不行,完全释放也不行。
这本质上都属于心理问题。
从心理状态来讲,我们大致可以被分为两种人: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
他们都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既承认好的一面,也承认不好的一面,但后者只承认不好的一面,选择性的忽视好的一面。
处于第二种情况的人,他们往往会丧失追求美好的动力,聚焦糟糕,对此隐隐作痛。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底层动力主要包括:自恋、攻击性、和性;
翻译过来就是,身体的欲望,想表达的观点和情绪。
很多人在受到外界的批评,指责,谩骂时会本能的浑身发抖,手脚无处安放,坐立难安,像个木头一样杵在原地;
《鹿鼎记》中有这样一幕,鳌拜大摇大摆的进宫参见皇上,但皇上却畏首畏尾,谨言慎行,所有决策都要经过鳌拜同意,完全听从鳌拜的摆弄。
就跟被老师苛责的孩子,被领导教训的员工一样。
这一刻在他们的大脑里,任何自主性行为都是错误的,会觉得左也不对,右也不对;
他们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等待一个指挥自己的信号;
他们的意识像是从身体抽离一般,只有听话才是对的,让他动他才动;
让他怎么动,他就怎么动。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绝对禁止性超我”(概念来自心理学导师:武志红)
处于这种现象的人,都不能叫做待宰的羔羊,他们只能算是无血无肉的机器,按下开关就动,不按就不动;
待宰的羔羊偶尔还会垂死挣扎,但他们甚至连一点抛锚的可能性都没有。
本质上讲,发出绝对禁止和被绝对禁止的人都还处于婴儿心理时期;
两者的只是在程度上略有不同,前者是个婴儿;后者是失败的婴儿。
处于被禁止心理的人都默认了一个前提,就是他们打心底认为关于自己的一切都是否定的,都是不被允许的。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凡事都要问一下其他人的意见,其实他们本质上不是没有主见,而是因为怕有主见之后被否定,所以才佯装没有主见。
起初他们被外界否定,到后来就变成了,他们自己否定自己。
这种感觉就像,你是一位守城的将军,但是你听说一位攻无不克的战神明天就要大军压境,你顽强抵抗,但实力悬殊被迫开门投降;
但后来每天都有一个战神大军压境,你每天都在投降。
当你把开城门习以为常时,你的内心就再也不会萌生任何抵抗的想法。
一直到打开城门就是你唯一的出路。
那些不自信,自闭和自卑的人其实就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内心放弃了抵抗,直接否定自己的一切;好像被否定才是唯一的正确,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他们的内心和主动性行为,几乎从来没有被满足过。
既然如此,那所有的欲望都得到满足行不行?
几乎不可能;
因为现实世界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满足,只有权衡利弊,择优而止。
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正所谓欲壑难填,一旦开仓放粮,仓不空恐难已罢休;
就好像一个完美主义者,追求面面俱到,一应俱全。
做好了还不够,还要听到掌声。
他们的典型特征就是事无巨细,所有事都全力以赴,尽善尽美;
但生活从来都是巨浪淘沙般的将事情向你推过来,哪有那么多精力将所有事情都尽善尽美。
现实状况是,很多事情完成比完美重要。
比如说,先给客户一个初步方案,先写一个PPT的初稿;
该砍掉的就砍掉,该放弃的就放弃;
适当的放弃才是对的选择。
真正的小满,是懂得节制
明明想要却不伸手,明明喜欢却不开口;
这不叫节制,这叫自虐。
节制不是存天理,灭人欲;
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你正在追一个女神,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呈现自己,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意,当你把这些都做完,发现还是追不到时,就主动选择放弃。
你有自己的追求,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同时也能在追求的成本太高或者追求根本不可能实现时选择放弃。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制;
高手,都懂得及时止损。
节制是什么?节制就是欲望之下的分寸感。
喜欢的东西依旧喜欢,但可以不拥有;
害怕的东西依旧害怕,但可以去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