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陈望 苏靓

戏剧,是地方文脉传承,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海南,每逢传统佳节,乡村里的戏台总是热闹非常,台上好戏连台,台下掌声雷动。百年流转间,琼剧也成了海南人的乡愁记忆。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以此为契机,让我们听听琼剧新生代的心声和故事。

潘戴林

2岁起痴迷琼剧 长大后成了主角

“我们最近正在排一部新剧《深宫惊魂》,现在还不能透露太多,到时希望观众会喜欢。”3月25日,记者在海南省琼剧院见到海南青年琼剧演员潘戴林。

海南自贸港电影行业(自贸港的年轻人)(1)

潘戴林演出照。

1997年出生的潘戴林受外公外婆的影响,从小就是琼剧迷。他2岁时就开始喜欢看琼剧,甚至到了痴迷程度。“我们家就住在省琼剧院附近,只要琼剧院的锣鼓一响,我就会跑下来看排练。”

“我真正接触专业琼剧学习是13岁那年,一名琼剧老艺人告诉我外婆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正在招琼剧专业学生,建议我去试试。”潘戴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考试,结果真的被录取了。

潘戴林在学校的时候就开始崭露头角,在比赛中频频获奖。2017年,潘戴林通过优异表现考入海南省琼剧院,开启了专业琼剧演员之路。

“我在这里演的第一部剧是《昭阳宫冤》,演的是主角,当时压力很大。”潘戴林说,他在剧中饰演东宫太子司马良。在排练的时候,由于细节没有处理好,他遭到团长一顿批评。

潘戴林告诉记者,被领导批评让他觉得受到打击,然而也是一种激励。“我是那种不服输的人,当别人指出我哪个方面做得不好,我会马上想办法解决。”

在潘戴林演过的角色中,最大的考验是在现代戏《木棉花开》中演一名60多岁的老人。当时他只有21岁,此前一直演的都是“小生”角色,这部戏中他要演“丑角”,还是一个反面人物。“我拿到这个剧本时也有点惊讶,担心演不好这个角色。团长鼓励我,要想当一名好的琼剧演员,必须学会驾驭不同的角色。”潘戴林说。

“要演好一个角色得深入体会人物内心,揣摩人物性格。”潘戴林为了演好这部戏下了很大功夫,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这个角色人物定义是一个滑稽角色,演出时看到台下观众被逗得哈哈大笑,他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我经常邀请朋友去看琼剧。我带他们看《红旗不倒》,很多人都表示眼前一亮,没有想到琼剧这么好看。”潘戴林称,现在琼剧的宣传方式多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看琼剧。他还有一些小戏迷,会追看他演的每部戏。这让潘戴林感到很开心。

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如何传承和发扬琼剧?潘戴林认为,要想真正把琼剧艺术传承下去,需要老一辈琼剧老师的教导,更要靠自己守住初心,保持热爱琼剧的心,不要怕别人的批评。“选择这个行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到最好,接过前辈们手中的这杆大旗,把琼剧事业传承下去。”

陈虹静

从“跑龙套”到女一号 对琼剧越唱越爱

出生于1995年的陈虹静在海南文化艺术学校原本学的是歌曲表演,半年后她在爷爷建议下转学琼剧表演专业,“爷爷说,海南人还是学习咱海南的传统文化吧。”

海南自贸港电影行业(自贸港的年轻人)(2)

陈虹静演出照。

从学校走出来后,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演员,只有群众演员的戏份,站台、跑场,“跑龙套”一跑就是几年。陈虹静到了琼剧院三团后,她的演艺事业迎来转折。

“有一天团长说,我们要演新戏《琼浆玉露》,你来演女主角珊阳。”陈虹静想起当时的情景仍有点难以置信:“团长在说笑吧?我能演主角?”

陈虹静很快投入到了紧张的排戏。别人排练后散场了,她还对着镜子练眼神、练唱腔,反复回看之前的表演,学习揣摩角色。“琼剧里的传情达意,非常精妙。手上一招一式,嘴上一句一言,如何表达,可以让人琢磨一整天。”陈虹静反复琢磨,让她对琼剧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也使她越来越坚定琼剧演员这份职业。

2022年2月,省琼剧院举办“拜师收徒”仪式,陈虹静等5位青年演员依照传统斟茶跪拜、敬茶献花、呈拜师帖、行拜师礼。著名琼剧演员符传杰、李桂琴、韩海萍、蔡尔蛟、王宏夫端坐受礼、递收徒帖。“作为琼剧的新生力,我们要观摩、借鉴各地方剧种的好作品,多跟前辈们学习我们的传统剧目,勤学苦练多出精品。”陈虹静说,观众热烈的掌声,是鼓励,也是她在琼剧中的最大收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喜欢琼剧。

陈昌文

戏院、乡村、抖音…… 琼剧舞台越来越大

90后琼剧演员陈昌文受长辈影响,从小就喜欢琼剧。2007年,陈昌文小学毕业后,报考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琼剧表演专业,这个决定也获得家人的支持。“希望像爷爷一样,成为出色的琼剧演员,自己也能获得满堂彩。”

海南自贸港电影行业(自贸港的年轻人)(3)

陈昌文(左一)等年轻琼剧演员在排练中。记者 李昊摄

愿望美好,现实残酷。学习琼剧,要练习枯燥无味的基本功。经过6年反复打磨训练,陈昌文获得机会登上舞台。跟绝大多数演员一样,陈昌文的舞台生涯从“跑龙套”开始,戏份不重,收入不高。

台上,演员们卖力表演;台下,几乎清一色的老年观众。陈昌文偶尔也会怅惘,“以后还有人看琼剧吗?”这些困惑、迷茫、打击,令他感到沮丧。

陈昌文想放弃,又心有不甘,他跟自己订下3年之约。“如果3年内没做出成绩,我就离开这一行。”

破釜沉舟,反而让他更有决心。无论是训练、表演,还是揣摩每个角色、动作,他都抱着“最后一场”演出的想法,竭尽全力把握一切机会。陈昌文的努力没有白费。2017年开始,他慢慢收到了重要角色的戏本邀约,先后在《青梅记》《太子还朝》《太子还朝后传》中饰演男一号。

如今,陈昌文跟随剧团到全省各地演出。“只要还有观众,我就会坚持演出。”陈昌文笑着说,未来他计划通过抖音等平台传播琼剧,用新颖、创新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这个古老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