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1)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2)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有点意思。

在这个平均每周能看到一档新上线网综的时代,你有很多种选择,看姐姐兴风作浪,瞧哥哥含辛茹苦,听素人翻唱金曲,瞅明星表演征婚。当然,也可以看看喜剧。

喜剧类综艺近年来有点泛滥,但细想,能历久依然余笑绕梁的作品并不多,在某某喜剧人,某某喜剧班,笑傲某某里,观众看到的大概只是散装版开心麻花舞台剧或者加入了网络烂梗的公式化相声。

然后,马东团队在《奇葩说》和《乐队的夏天》之后,再上一菜,他们要认真搞笑,让荒诞高级起来。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与《脱口秀大会》不一样,虽然都是“比赛”的壳子,但后者本质上是【一个公司的大型年会】,翻来覆去基本都是一个圈子甚至一家公司的人在爱恨情仇。而前者,让观众看到了许多戏剧边缘人在为一口饭而卖力演出。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3)

图1:《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节目现场

节目引入了一个对于国内观众可能比较新的概念:素描喜剧(Sketch Comedy)。素描喜剧的雏形来自于法国的杂耍表演和英国的音乐剧,通常由一系列简短的喜剧场景或幽默小片段组成一个长节目,每个片段就是1-10分钟的表演“速写”。

简言之,就是在简单场景下呈现的,简化戏剧结构,突出矛盾,强化表演张力的“类小剧场”喜剧表演形式。像小品,但又不完全是小品,观众进入快,出来也快,情绪会在短时间内被点燃,浓缩的三翻四抖既符合喜剧逻辑,又短平快,非常适合碎片化时间的文化消费。相应地,这种表演形式对于表演者来说,是极大的考验,既考验包袱密度和节奏,也考验表演的层次和尺度。

正因为它搞笑得认真,唯一的追求是把观众逗笑,所以它展示出了一种纯粹,以及由这种纯粹衍生出来的丰富生态。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4)

图2:《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评委

你在里面可以看到许多门派和武器,有练筋骨皮的,有练一口气的,有练《易筋经》的,也有练《葵花宝典》的,在这个舞台上,你愿意气沉丹田,后发先至打出一招“亢龙有悔”也行,你愿意踩脚趾、撒石灰、薅头发也行,只要你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在这个大前提下,有意思的东西自己生长出来了。有的作品对舞美设计精雕细琢,有的作品在结构和逻辑上别出心裁,有的作品则放下身段,立地搞笑,挠胳肢窝抠肚脐眼,大洒狗血逗笑观众。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5)

图3:王梓的默剧表演《空手道高手》

话剧断章、脱口秀、模仿秀、漫才、音乐剧、木偶剧、口技、肢体剧、默剧、小丑戏、戏曲曲艺……在过去的五个星期里,演员们相继开挂,让观众看到了能承载喜剧元素的几乎所有表演形式,你甚至还能听到美声,看到街舞。

这个不太像比赛的比赛,替观众捕捉住了许多小确幸和小无奈,细节一品再品,回甘的可能是表演和笑声之外的东西。

以下内容有剧透,尚未观看节目人士请直接滑到文末部分。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6)

【电子陷阱】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7)

图4:蒋诗萌、刘思维、郭大宝《互联网体检》

《互联网体检》是大尺度调侃,每个人在网络时代都经历过个人信息泄漏、付费成为会员却还要超前点播、无休止的广告和弹窗、人民币玩家和普通玩家之间瞎眼可见的巨大下载速度差异。当这种不合理甚至抢劫式的经营思路跟关于生命的医疗体系嫁接之后,笑点自然就出来了。蒋诗萌神经质的一句“赔钱怎谋啦??”让全场笑翻。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8)

图5:大锁、孙天宇《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都去哪了》则把微信、微博、抖音拟人化,并不光是讨论拖延症的问题,更多透视的是社交焦虑,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自己被手机绑架的无可奈何,这背后也不光是网瘾,其实是“不得不融入他人生活并被迫形成社交圈”的痛苦。为了一分钱的红包“谢谢老板”,给朋友圈记流水账的领导“随个赞”,明知是无效信息却条件反射地点击屏幕…无聊吗?可我们每个人都在下意识这样做并习以为常。

喜剧源于生活,但可能有时候低于生活,观众从中看到自己,但多数时间是站在高处俯视这种被提炼后夸张呈现的生活细节,心里暗暗舒了一口气:“还好我还没到这么夸张的程度啊~~”好的喜剧奥秘就在于此,它让观众并没有觉得被冒犯,甚至还生出一种奇怪的优越感。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9)

【狗坨子】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10)

图6:合文俊、宋木子《三狗直播间》

《三狗直播间》的主创是成名已久的搞笑短剧生产者,评审之一的李诞把合文俊和宋木子的喜剧风格称为“狗坨子”,就是毫无道理的搞笑,当喜剧抛弃了形式感和内在逻辑,演员的每一个设计和动作都在意料之外,呃,也不在情理之中,就是“硬来”,包袱和包袱之间也不存在铺垫,不管你上一个包袱是否响了,下一个包袱立即跟上,观众也不需要思考和回味,笑就完了。比如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一开篇的经典长镜头,他要在导演的无厘头要求下,在完全没有逻辑的剧本要求下,每秒更换一个反应表情,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狗坨子”演法。

这种“狗坨子”风格其实更像回归了表演的本质,早年间老北京天桥的撂地艺人们,正是靠这样的表演逻辑拢住路过的观众,演完了人家觉得好才给你钱呢,所谓“平地抠饼”。这样的表演可能在学院派看来上不得台面,但观众买账,笑得开心。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11)

【千门八将】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12)

图7:胖达人组合漫才作品《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

成都的胖达人组合带来了漫才表演;默剧演员王梓让观众看到了精彩的无实物表演,给自己的两只手分别命名为“SING LINGLING”和“CANG LANGLANG”;《父子的心声》用音乐剧形式还原家庭主妇的生活状态;《三毛保卫战》、《磁场不合》、《先生请出山》则充分展现了喜剧演员的肢体灵活度,不依赖台词和文本,手舞足蹈的喜剧,是种更高级的原始风味;武六七的《漂流记》则是纯粹的小丑戏,用孩子的视角讲大人的童话……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13)

图8:尹贝希、常诚《戏精导航》

前五期的节目里,好演员层出不穷,个个身怀绝技,比如尹贝希,比如史策,比如冠朝,比如蒋龙。这些人从艺术院校科班毕业,但并没有好的就业机会,像蒋龙这样的演员,最亮眼的经历是出演过《逐梦演艺圈》(豆瓣评分2.4),但他和张弛在两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实力,让人惊叹这样的沧海遗珠,居然常年生活在演艺圈的边缘,等待着机会。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14)

图9:蒋龙、张弛《最后一课》

蒋龙和张弛的《最后一课》是前五期我觉得可以和《笑吧!皮奥莱维奇》并列第一的作品,一个表演系毕业的优秀演员,无活可接,只能在密室逃脱中扮演丧尸26号,然后意外遭遇自己的老师和学弟学妹,在众人目光中被公开处刑,反复社死。当老师最后抱着蒋龙,说,“孩子,出戏了,出戏了”的时候,观众大笑不已,其实蒋龙一直在戏外,反倒是老师一直在戏里,这种巨大反差,让整个作品的意境升华了。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15)

图10:铁男、杨凡、冠朝《笑吧!皮奥莱维奇》

《笑吧!皮奥莱维奇》则是考验观众戏曲曲艺修养的作品,如果你熟悉传统相声、二人转、评戏,那是有极高的笑点加成的,因此相对来说欣赏门槛要高一些。当幽默和笑成为了犯罪,那喜剧就成了信仰,这种设定你一旦接受了,在编剧给你规定的情景里,每一个包袱都能精准戳到笑穴。杨凡的“到莫斯科去,到彼得儿堡儿~~~~去!”这一句直接让人回忆起著名评戏作品《列宁在1918》,效果拉满。

看到这,你已经不觉得这是一个比赛了,而是对后面的作品充满期待,期待还会遇到哪些非常规的操作,发现哪些演员身上的闪光点,以及,对于喜剧的边界,这些人还会有怎样的探索。

图11:蒋龙、张弛《最后一课》

曾几何时,我们对于喜剧的认识是春晚小品,或者贺岁档电影,后来,是在各类喜剧竞技综艺里,被B站up主打包推送的笑星集锦,但是,这些作品大多数都存在一个问题:对不起,你不能纯粹为了搞笑而搞笑,在其中你必须要有悲剧内核和反转,在结尾你必须升华价值观。如果能让观众边笑边哭,那就对了。搞笑,有时反而被放在了第二位。

可是,喜剧一定要这样吗?难道搞笑也不能肆无忌惮,不能不讲逻辑吗?当喜剧人在创作和表演的时候,还总绷着“我不能搞笑得太过分了”的一根弦,敏感的观众一定能感受到,随之笑得也没那么尽兴了。好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或多或少在尝试扭转这样的设定,单纯的搞笑,挺好。

确实。

先搞笑吧,喜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剧情搞笑作品最佳发布时间段(有剧透先搞笑吧)(16)

撰文:左天驰

编辑:李慈

监审:刘萤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