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牛牧原
“昨夜西风何处起,宫中无树不知秋。”在一场场雨的催促下,转眼秋凉,城市里的人们纷纷裹紧大衣,脚步匆匆。而乡村,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在中国柿子之乡临朐的隐士村,漫山遍野的柿子红了,万物还在争分夺秒地生长,最斑斓的色彩都留到此时肆意渲染,最馥郁的果实都待到此刻丰盈膨胀,敦实浓郁的山色逐渐被星星橙红点缀,柿子的甜蜜从古流淌至今。
秋意正浓时,我们去隐士村感受了漫山遍野的橙红。与其他地区柿子不同,隐士村的柿子树多种植于山上,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山沟两侧的山坡、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着几颗柿子树,在一些古老的柿子树上,挂满了红飘带,世世代代的村民们一直在用最质朴的方式祈福。因为隐士村地处青石山区两山夹峪之中,全村几乎没有一点像样的土地来种粮食,所以村民大都靠自家的柿子树收入来维持生计,这鲜亮的颜色就成了全村最大的盼头。
霜降刚过,村民们就得爬到七八米高的柿子树上,开始打柿子了。这时候的柿子果实圆润饱满,颗颗膨胀的恰到好处,才是做柿饼的最佳原料,一旦柿子开始发软,便不能再用了。看着这热情的橙红色,实在是诱人,我忍不住啃了一口刚打下来的柿子,一种难言的涩味冲击着我的舌尖,在柿子的果肉中,含有单宁多酚,涩味就深藏在这里。这下可让我难以把这苦涩难吃的柿子和甜糯好吃的柿饼联系起来,大概这才是自然的馈赠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吧。
隐士村的柿饼,几代人的传承,一直坚守着自然晾晒,虽然有现代化的设备可以加速上霜的过程,但它比不上自然赐予的美好。在村子里,耄耋的老人,学龄的孩童,都帮着家里把摘下柿子削皮,色泽橙红、萼头棕黄的柿子用细绳一个个穿起来,挂在通风的砖墙木顶的晾房里。在自然成熟的过程中,果肉也会缓慢的分解,尤其是削过皮的柿子会让软化过程加速,柿饼会变得又红又软又甜,完全脱去了涩味。从霜降采摘,历经立冬、小雪、直至大雪,在四十多天里随着温差的变化、水分的风干,柿饼内的糖分逐渐满溢。
直到前两天,我再次走进隐士村,流连忘返在山间,偶尔还可以看到枝头依稀地挂着几颗柿子,听老人说,那是为了感谢大自然的馈赠,留给山林中的鸟吃的。在村子里,家家户户屋前的青板石上,柳编的盖帘上也晾晒着历经风霜雪雨的柿饼,无一不在诉说着这个村子里的甜蜜气息。
寻着柿子的甜味而来,走进晾房里,时隔一个多月,原本各个胖乎乎圆滚滚的柿子,现在一个个都变成了瘪肚小柿饼,虽然体积小了,但柿子体内的糖分多的都要溢出来了。此刻,轻轻撕开柿饼的外皮,自然的甜香扑鼻而来,肉眼可见的溏心肆溢,连皮带肉地咬上一口,甜糯极了,像是吃了满口的蜂蜜,却又不腻口,筋道Q弹的外皮把蜜意圆满地包裹起来,涩味全无,只有甜蜜在嘴巴里流连。
这是一次跨越季节的守候,甘美的柿子经过智慧的孕育和时间的淘洗,成就出甜美的柿饼,可谓是真正意义上智慧的结晶和自然的馈赠吧。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