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企业捐大米真情帮扶暖人心(想为上海做点小事)(1)

目前,王正还封控在闵行区颛桥镇中沟路一个小区里,等待解封的日子早点到来。而他远在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的爸爸给上海市捐赠的2吨大米,已于4月6日运到了莘庄镇。莘庄镇政府将这些大米跟镇里先前购进的大米一起,分发给了急需生活物资的居民。

“这是我在封控期间,唯一能帮上海做的一点小事情。”王正是一名退伍军人,如今是一名美发师,他的爸爸王春民在安徽老家是一位种粮大户。他们悄悄为上海做的这点“小事”,在老家早已传为美谈。

父子想为上海办点实事

25岁的王正于2019年跟随老乡来上海,做了一名美发师。他公司员工宿舍所在的小区,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从3月14日开始闭环管理。

“封控在小区里,我们就想到了去做志愿者,(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能帮小区干点事不是挺好吗?”但是,王正所在的居民楼出现了阳性感染者,按照规定他必须待在家里。

足不出户的王正在浏览各种消息时,冒出了一个想法,他想为上海办点实事儿。

“从4月1日开始,网上的信息从各种段子开始向各种团购转变,身边的居民,包括楼里曾帮助过我们的那些哥哥姐姐们,都在为团购不到物资发愁。”

王正说,他远在家乡安徽省旌德县的父母,也非常关心他的生活,“我就跟爸爸说,我的生活还行,但是有不少人确实很困难。爸爸说,他在看新闻的时候,也都看到了”。

于是,王正向父亲提出,能不能把家里储存的粮食,捐赠一些给上海的困难居民?

“我向爸爸提出来,就知道爸爸会答应的,但是捐多少,这个我还要听爸爸的,毕竟粮食是他种的。”王正说,他上中学的时候,爸爸就支持他帮助困难群众。退伍后,爸爸一直告诫他,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要做到退伍不褪色。

王春民听了儿子的话,说:“上海这一回是真遇到困难了,我们尽量帮一帮,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我要跟你妈妈商量一下。”

王正说,当他听到爸爸说要捐赠两吨大米时,还是愣了一下。

爱心企业捐大米真情帮扶暖人心(想为上海做点小事)(2)

听爸爸说要捐两吨大米时,王正还是愣了一下

稻谷运到加工厂现碾出大米

今年52岁的王春民是安徽省旌德县新水村的村民,常年在家务农。这些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被抛荒。王春民觉得很可惜,就将一些被抛荒的稻田从其他村民手里租赁过来,集中耕种。

新水村党总支委员、治保主任彭德胜说,王春民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他特别勤劳能干,成为不少村民学习的榜样。

去年,王春民种了将近120亩水稻,收了七八吨稻谷,去掉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租赁以及农忙时节的人工雇佣薪资等等之外,王春民家里还剩下大约两吨稻谷。

爱心企业捐大米真情帮扶暖人心(想为上海做点小事)(3)

生活中的王春民

向上海捐赠大米的计划,他跟儿子一拍即合。到4月3日,他就开始张罗着,怎样才能把这两吨大米送到上海?稻米到了上海,谁来接收?

说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对一个农民来说,到真正着手操办的时候,却又束手无策。虽然儿子在上海,但他自己也没去过几次。

王春民把自己的想法跟村委会的干部讲了。

新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云成告诉记者,王春民这两年虽然多收了一些稻谷,但是在当地,家庭条件也只算一般。

当他找到村里说,要往上海捐赠两吨大米时,说实话,村里‘两委’干部,包括我在内,都是非常感动的。”

村委会的干部以前也没有操办过这么大的事。于是,村里及时向庙首镇政府进行了汇报,还组织村“两委”干部一起,也向上海捐赠了一些物资。

与此同时,农民王春民要向上海捐赠两吨大米的事,还惊动了旌德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记者从当地的媒体上看到,旌德县委书记储德友和县长吴忠梅后来都出席了捐赠物资起运的发车仪式。王春民的两吨大米跟该县其他捐赠物资一起,由县经信局统筹安排,运到上海。

4月5日中午,在村镇相关负责人的帮助下,大家齐心协力将两吨稻谷从粮仓里搬出来,装上两辆农用车,送到县里的粮食加工厂,现碾出大米来。

大米加工好了,一过磅,不足两吨,王春民又从加工厂购买了一部分,凑足两吨,送到县经信局指定地点装车。

4月18日上午,闵行区莘庄镇向周到上海的记者证实,他们已经在4月6日收到了捐赠人为“安徽省旌德县王春民”的两吨大米。

在收到这批大米之前,莘庄镇已经购买过一批大米,于是,就把这两吨放在镇里购买的大米一起,发给了街面留住在店铺里的人,以及一些困难人群,剩余一部分也全部发给了该镇范围内的困难户。

至此,安徽农民王春民和他儿子王正向上海捐赠大米的心愿终于达成。

爱心企业捐大米真情帮扶暖人心(想为上海做点小事)(4)

劳作中的王春民

“把这里当作梦想开始的地方”

得知父亲捐赠的大米已经顺利分发到部分上海市民家里,王正表示他很开心:“我们只是一些普通人,在抗疫过程种,能为上海做一些小事情,也是很值得的。”

王正告诉记者,在封控的日子里,由于一开始对情况估计不足,他和同事们的生活曾经陷入困顿,是楼上楼下的哥哥姐姐们帮助了他,让他很感动,在困难时期,大家还能互相帮助,很温暖。

谈到疫情之后的打算,王正说,他来上海之前,也曾经想过留在老家,帮父亲把粮食经营好,跟别人合伙办个加工厂。但是,他还是想趁自己年轻,多积累一些生活经验,而且上海机会多,他在这里过得很开心。

疫情结束后,他还会留在上海,把这里当作梦想开始的地方。

新闻晨报·周到APP 记者 叶松丽

来源: 新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