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登基后,对兄弟姐妹疯狂屠杀,可是,唯独放过了子婴,这一点很是奇怪。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不害怕子婴篡位夺权吗?

秦二世杀兄弟姐妹有根据吗(秦二世将兄弟姐妹杀干杀尽)(1)

秦始皇的丰功伟绩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他统一了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但是,人无完人,他的人生也出现了败笔,那就是:没有提前立太子,在立嗣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的路上驾崩了。当时的随从里,有他的二公子胡亥。而长子扶苏,则在驻守长城,因此并没有陪伴在他的身旁。有人说秦始皇不器重扶苏,其实不然。边塞的防卫是整个秦国安全的基石,秦始皇安心把重任交给扶苏,恰恰说明扶苏是他心中的继承人选。

秦始皇在世时,虽然没有确立太子,但是写了遗书,遗书上他要扶苏继位。由于,胡亥陪在秦始皇身旁,近水楼台先得月,他首先得知了这个消息。在胡亥看来,同为秦始皇的儿子,凭什么自己不能继承皇位?这时,赵高和李斯强强联手,协助胡亥夺权。

秦二世杀兄弟姐妹有根据吗(秦二世将兄弟姐妹杀干杀尽)(2)

之后,他们偷偷把秦始皇给扶苏的信内容改了,改成了命令扶苏即刻自杀。随后,胡亥就顺理成章得继承了皇位。就这样,胡亥使用这种卑鄙的手段得到了皇位,逼死了扶苏。胡亥虽然获得了梦寐已久的皇位,可是,他心中也明白,自己得来的手段并不正当。

因此,他总是疑神疑鬼,不停地想,万一要是被其他人发现了怎么办?万一大臣们觉得自己昏庸无能,改立其他兄弟怎么办?由于担心自己的皇位得而复失,胡亥每时每刻都处于心惊胆战之中。最终,他甚至决定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动手。历史记载,胡亥总共杀死了自己的二十多个兄弟姐妹。

最终,胡亥还是没有保住自己的皇位。事实证明,倘若没有皇帝的实力,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法坐稳皇位。胡亥仅仅坐了四年的皇位就被撵下台了,这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而且讽刺的是,他正是被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赵高撵下了台。赵高逼死胡亥之后,立子婴为帝。

秦二世杀兄弟姐妹有根据吗(秦二世将兄弟姐妹杀干杀尽)(3)

那么,为什么胡亥没有杀掉子婴呢?

其实,历史上关于子婴的记载也是十分模糊的。《史记》的秦始皇本纪中,有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说的就是立秦二世的“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兄子”是什么意思呢,有的人说这就是“大儿子的意思”,也就是说子婴是胡亥的侄子。可是,如果是侄子的话,那他一定不会留的。因为,他都杀了自己的兄弟了,还留着侄子干嘛,让他给他们的老子报仇杀自己吗?所以说,这个推论是行不通的。

《史记》中的李斯列传记载:“乃召始皇帝,授之玺,子婴即位”,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也就是胡亥的叔叔。但是,秦始皇只有一个弟弟叫成蟜。所以,这也与历史相违背的。但是,历史学家依旧没有放弃研究成蟜这个人。成蟜在秦始皇没统一天下的时候,就叛变了去了赵国,所以,大家都认为:子婴应该就是成蟜的儿子,这样就能说的通了。

秦二世杀兄弟姐妹有根据吗(秦二世将兄弟姐妹杀干杀尽)(4)

胡亥之所以没有杀死自己的堂兄弟子婴,那是因为:胡亥在肆意杀害自己兄弟的时候,子婴并没有在咸阳城。又或者说,子婴在先前的赵国领域躲起来了,隐姓埋名不想让胡亥找到自己。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当时想要找到子婴并不容易。胡亥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在咸阳城内,胡亥想杀的话,随时就可以找到,子婴就不一样了,他不仅没有居住在咸阳城,而且,胡亥自幼就不认识子婴。

因此,子婴在屠杀的时候藏了起来,没有被胡亥杀掉,这也是能够说的过去的。

后来,子婴又怎么当上皇帝了呢?

那就全靠赵高了,赵高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子婴,赵高逼死了昏庸的胡亥,子婴就在赵高的辅佐之下当了皇帝。

秦二世杀兄弟姐妹有根据吗(秦二世将兄弟姐妹杀干杀尽)(5)

子婴可是一个不容小觑的人物,他想:“自己的哥哥就是被赵高一手辅佐起来的,也是被赵高弄下去的。从自身安危的角度着想,赵高明显不是一个善类。倘若,有一天自己对赵高有了威胁,想必赵高定会把自己杀死的。而且,就算赵高现在不杀死自己,自己也不能完全把握政权,把握朝政大权的一定会是赵高。这样想来,自己只是一个傀儡了。”

所以,子婴再三考虑,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在他上位后的第六天就把赵高给杀了。但即便如此,一个月后,刘邦进驻咸阳城,子婴投降。此时,樊哙提议杀死子婴,但是,刘邦没有同意,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后,立刻杀死子婴,纵火焚烧秦宫室,并进行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秦二世杀兄弟姐妹有根据吗(秦二世将兄弟姐妹杀干杀尽)(6)

虽然,子婴迅速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干和魄力,诛杀了赵高,以图重振秦廷,但大势已去,秦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关于其家族成员,子婴的妻子:已知至少有一妻,其姓名、事迹皆失考。子婴的儿子:已知有两个儿子,与子婴本人共同谋杀赵高,其姓名、事迹皆失考。

参考资料: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