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借得春秋笔写尽人间千古愁(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1)

——学习笔记

杜甫称誉李白的歌行体诗和乐府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正如李白自己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具有洒脱不羁的气质,傲岸不屈的性格,是一个热情浪漫的诗人,他的感情不仅丰富,而且情感的宣泄从不顾及理性的规范,任凭他自己的感情随着笔端流泄。

李白的七言古诗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以情绪的流动来结构全篇,情感转换极其自由,没有任何事先的过渡与铺垫。比如他的歌行体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看得上眼的诗人很少,但对南齐诗人谢朓十分仰慕。天宝十二年,李白与他任监察御史的族叔李华正好相遇在宣城,便邀一同登谢朓楼。李白借览景来倾诉自己的衷肠,于是就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开头,此两个长句像是横空出世、破空而来,即是感叹时光流逝、壮志蹉跎,又是为自己感到不平。“举杯消愁愁更愁”,激昂之情刚刚荡到巅峰,又随无计可消的悲慨跌入谷底,但李白绝不会屈服于污浊的社会。“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就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争取自由的决心。诗中起伏万端、变换不定的感情成了整首诗的结构,即有强烈的不平和愤懑,又有诗人非凡的气概。诗中“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奇思妙想,“抽刀断水”的那种豪放纵逸之气都令人深受感动。

李白的《蜀道难》将蜀道难与求仕难相结合,充分体现了诗人诗歌浪漫主义特色。首句“噫呼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是客观地、冷静地描摹蜀道的面貌,而是用渗透感情的巨笔抒写他对蜀道之难的独特感受,他笔下蜀道上的山水禽鸟、日月星辰都无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的开头、中间、结尾三次出现,构成了全诗感情的主旋律,在反复咏叹之中使读者荡气回肠。李白未从到过剑阁,他是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与神话传说相结合来描绘蜀道上的奇山异水。

《蜀道难》的语言从三字到十一字,长短不一,参差相间,语气忽而像一匹骏马冲下山坡势不可挡;忽而似闲庭信步,极其舒俊平和;忽而奋力疾呼,淳淳叮咛。诗人还把一些散文化的句子纳入诗中,这些句式不但没有减少《蜀道难》的诗意,反而使诗有一种自然情趣。这些富于变化的句子与灵活多变的和谐韵律相配合,使诗篇时而如峡谷惊鸿,一泻千里;时而如碧空行云,悠然飘浮。贺知章称《蜀道难》“读未竟,称叹者数回,号为谪仙”,从此以后,李白便有了“谪仙”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