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翻滚着金色的麦浪(金色麦田拨开迷雾)(1)

如果说《月光森林》是一张环环相扣的阴谋网,通过找出一个个结点挖掘还原出了整件事的真相,带我们发掘人性的恶。

那么《金色麦田》就是一颗颗洋葱,每次通过细腻的分析剥下一层伪装的果肉,就离真相更近一步,带我们寻找人心的善。

<她的死>是一起谋杀案,或者说是一起有预谋的教唆杀人案,是一个脆弱敏感多疑的女子以生命为代价的最彻底的报复。

通过丈夫、警察、保安、邻居、同事、读者、养女、室友等人的不同视角还原案件的始末,每个人证词都不够客观,措辞带着鲜明的个人情绪,但摆在一起分析就足以令旁观者慢慢穿透迷雾触摸真相。

有人说她是自杀的,有人说她是被丈夫谋杀的,我觉得她是死于自卑与不安,她害怕十六年前的事情被揭穿,她不敢相信自己被丈夫深爱着,她担心丈夫把爱分给年轻的养女,她更深深的畏惧唯一的亲人先一步离世……于是她以养女为筹码设计了自己的丈夫,伤人先伤己,可怜又可悲。

<名字>是一个看似顽劣实则体贴的孩子用十几年时间编织的令人不忍心戳破的弥天大谎,其实不过是心照不宣的默契配合,以爱为前提的秘密和谎言令人唏嘘。没有人被谎言欺骗,不过都是为爱自欺罢了。

一次意外逼迫母亲做出艰难的取舍:用哥哥的心脏救弟弟,还是用弟弟的肝脏救哥哥?这道选择题对一个母亲来说实在太残酷了。后来,弟弟醒了,自称是哥哥,知道种种母亲和哥哥的小秘密,吃哥哥喜欢的榴莲、胡萝卜,像哥哥文文弱弱品学兼优,延续着哥哥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和哥哥的女友约会接吻。难道器官真的有记忆?活下来的是弟弟的身体,哥哥的灵魂?

真相令人泪目,孩子以为母亲没有发现真相,母亲以为孩子不知道自己发现了真相,母子两人心照不宣维持各自的谎言直到母亲因病离世……到底是谁欠了谁?谁又救了谁?彼此亏欠、彼此深爱,一家人无需言谢,无需致歉,归根结底都是“爱”。

<假面>是一场《守望者》电影同好的线下cosplay聚会,也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密室逃杀真人秀节目,更是一场另有所图的局中局、案中案。剧情不断颠覆反转,究竟谁才是被蒙在鼓里被设计的那一个?

最初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陌生网友的线下派对。遮掩身份的假面服装,突然闯入的持枪劫匪,藏匿其中的未知叛徒,人为封锁的深山别墅,雨中坠亡的年轻女孩,慌乱失措的在场之人,意外频发,惊险刺激。

随着“叛徒”抽丝剥茧的精准分析,揭穿了第一层假面。四处隐藏的监控探头,前后矛盾的证人证词,体型口音的微妙变化,离奇被毁的手机门锁,微不可查的时间差,难道这只是一场真人秀?

本以为一切到此为止,“叛徒”却掉转矛头刺穿了第二层假面。正气爆棚的群众演员,真实存在的少女尸体,破绽百出的台词演技,大费周章的多余细节,是表演太过拙劣还是案件确有其事?

一场层层假面伪装下的表演,被测试者递交了完美的答卷,看穿多层假面直抵设局者心底。同时也带来了惊喜,他发现了尘封多年的隐藏线索,真相即将水落石出,替罪羊沉冤得雪,受害人可以死而瞑目了。众人装醉我独醒,唯一没看过剧本的“嘉宾”敏锐洞察、细致分析、大胆推测都超乎我的预料,先前无足轻重的闲谈对话和画蛇添足的无用线索竟然隐藏了这么大的信息量!希望纸上谈兵的出色新人能和身经百战的刑警们联手重查冤案,为了心中的正义和责任。

<真相>是一个发生在未来的科幻故事,从发现克隆人遗体到被克隆样本的失踪案再到惊人的疯狂实验,层层递进细思恐极,最后的反转却让人心头一暖,鼻子发酸,心底充满敬佩。

这个故事里有很多全新的设定,比如兔子(线粒体端粒短小而寿命短暂的克隆人)、平移(通过扫描烧刻临摹记忆将灵魂转移到另一个躯体)……通过对话的形式自然而然的将背景设定和世界观传递给读者,极大的降低了科幻元素的阅读门槛,究其本质仍旧是一个温暖的悬疑故事。

从验真到证伪,从疑罪从无到疑罪从有,这位科学家完美的利用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将所有人引入误区。为了保护一个人,他将死亡人数从一变成了七,将案件时间从几天前推到十五年前,牺牲了自己的成果名誉甚至生命……

十天时间构成的骗局几乎完美的迷惑了所有人,无论是过程还是初衷都令人心怀敬意。这位科学家不但技术高超,也十分了解人们的思维心理,他没有欲盖弥彰直接把假线索摆在众人面前,而是用模棱两可真假难辨的证言引导大家推理思索,推导出早就设定好的谜底。

先抑后扬,开始我们都以为这是一场惨无人道的疯狂实验,到了最后才知道策划者的严谨善良与伟大,这个故事里的一切都是虚构的,除了那份真挚的守护之心。

死因探究、灵魂转移、密室游戏、克隆永生,《金色麦田》中的四个故事看似完全不同,实则都是揭开重重伪装谎言,直击真相人性,最深切的自卑、最特别的孝心、最执着的正义以及最彻底的牺牲。每一个故事都如此精彩烧脑发人深思,葵田谷笔下故事的立意之深刻、布局之巧妙、人设之立体、表现形式之多变令我赞叹!但让我最难忘的不是故事多精彩,过程多曲折,而是真相的感人,拨开谎言迷雾后的真相让我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