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在贾府里的地位无人能及。她聪明凌厉,泼辣能干,作风强悍。

王熙凤的身世与年龄(王熙凤的悲惨结局)(1)

曹雪芹在王熙凤第一次出场时,就安排辣凤“人未到,而声先至”: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但熟悉曹雪芹春秋笔法的人都认为,曹雪芹对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熙凤,其实是在明褒暗贬。这从下面第五回里的这首曲子不难看出,第十支,《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第五回凤姐的判词: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苦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的身世与年龄(王熙凤的悲惨结局)(2)

关于这句“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读,红学界普遍的观点是:

一从,是说贾琏开始对王熙凤“言听计从”;

二令,是拆字法。两字合起来是个“冷”字,也即贾琏对她转而冷淡疏远了。直至最后,忍无可忍,终于干脆“三人木”——休了她。这就是这个贾府女强人的悲惨结局。

什么原因招致贾琏休了凤姐呢?

其一,封建道德观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凤姐一直给贾琏生不出儿子,贾琏很着急。他偷娶尤二姐,除了贪色外,想生个儿子也是一个因素。

王熙凤的身世与年龄(王熙凤的悲惨结局)(3)

其二,凤姐害死尤二姐母子一事暴露,贾琏很恼火也很伤心。注意,尤二姐怀上的可是个儿子啊!

其三,王熙凤以贾府名义在外头做的那许多坏事,成了贾府被抄的罪证之一。光经王熙凤之手,害死了多少条人命:金哥和守备之子,贾瑞,尤二姐,张华,石呆子,良儿,等等。

那么,王熙凤最终是怎么死的呢?

这个在曹雪芹的前八十回里没有写到。但我们仍可以从脂砚斋,畸笏叟的许多批语里找出一些端倪。按照曹雪芹的原意,这个贾府女强人的结局是很惨的。从脂批中,可以知道曹雪芹原稿后半部有以下情节:

1. 被丈夫休弃,“哭向金陵”娘家。从第二十一回脂批看,她发现丈夫所私藏的多姑娘头发之事(批:“妙。设使平儿收了,再不致泄漏,故仍用贾琏抢回,后文遗失,方能穿插过脉也。”)是一个导火线,丈夫借此闹翻,将其休弃,那时凤姐“身微运蹇”,只能忍辱,这与“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时的“阿凤英气”有天壤之别。所以后半部那一回的回目叫《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2. 获罪入狱,与宝玉同淹留于狱神庙(待罪候命处,还不是监狱),原因不外乎她敛财害命等缺德事的被揭露。如对“弄权铁槛寺”、逼迫一对未婚夫妻自尽、自己坐享三千两银子一节,脂批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第十六回)该批:“应了这话就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

3. 在大观园执帚扫雪。这当是她获罪外出,经一番周折,重返贾府以后的事。脂批说过:怡红院的穿堂门前,将来“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第二十三回)。她曾丢失一只玉镯,因怀疑是小丫头良儿偷的,把良儿撵出大观园。后来获罪奉命扫雪,又无意中在雪地里捡回丢失的玉镯。从而良心发现,深悔当时冤枉了良儿。

王熙凤的身世与年龄(王熙凤的悲惨结局)(4)

4. 回首惨痛,三十岁时在狱中短命而死。尤氏对凤姐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第四十三回)入狱期间,刘姥姥前来探监,与她在“狱庙相逢”(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批)。王熙凤此时已奄奄一息,恳求刘姥姥寻找并搭救巧姐的下落。刘姥姥允之,王熙凤遂撒手人寰。此外,在狱神庙见到凤姐的还有小红、茜雪等人。

王熙凤的身世与年龄(王熙凤的悲惨结局)(5)

总之,王熙凤的惨痛结局是自食恶果,自作自受,并不是什么人世祸福难定。

红学家们对曹雪芹原书中王熙凤凤姐的命运结局,历来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意见, 但高鹗的续书却说她是病死的,临死前还“说了好些胡话,要船要轿,只说赶到金陵归入什么册子去”,等等。高鹗这样的处理,很明显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凤姐的悲惨结局固然有其自作自受的原因,令人叹息。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她也是个政治牺牲品,万千的罪过让一个女子来承担,确实很沉重。

王熙凤的身世与年龄(王熙凤的悲惨结局)(6)

曹家被雍正抄家,罪名当然有很多,亏空巨额公款是其一,其他的罪名何愁找不到?康熙南巡,曹家接的驾,花费巨资,曹家不得不挪用公款。元妃省亲就是影射此事。

王熙凤的身世与年龄(王熙凤的悲惨结局)(7)

康熙后来确实是让曹家赶紧补亏空,可几百万两的银子的亏空上哪里找去?曹家其实是吃了哑巴亏,既不能委屈皇上,又得自己去找银子,难啊!作为管家的凤姐很难!曹家当然有很多故旧,他们当然也会去跟后来雍正说明实情,但雍正还是抄了曹家,看似很狠,但内情却是曹家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康熙王朝皇子夺嫡的政治残局。义忠亲王老千岁就是隐晦地提到了康熙王朝的废太子,老千岁,二阿哥。

雍正固然心胸狭窄,但封建王朝的官员从来就没有安全退出机制,官员只能希望自己死后由儿子继续来承袭官爵,延续家族繁荣,其实也是保住家族的性命。

王熙凤的身世与年龄(王熙凤的悲惨结局)(8)

谁如果退出了历史舞台,放下权利,等待的命运就曹家的悲剧,满门灭顶。刘姥姥家也是如此,曾经的官宦之家,没落后只能艰难度日,投亲靠友。

王熙凤的身世与年龄(王熙凤的悲惨结局)(9)

封建王朝的整个政治制度没有为官员设立安全的退出机制,所以皇权争夺的后果必须由落败的皇子以及他身后的庞大官员队伍来承担,很残酷,很无奈。曹家的落败源于此,最后由精明强干的凤姐来承担,一个脂粉英雄哪里承担得起这么沉重的政治报复,哭向金陵事更哀,凤姐的委屈又有几人能了解?

卷入政治漩涡的是贾府的老爷,最后却以种种理由埋怨凤姐机关算尽,惹来被抄家,凤姐很冤。说白了,封建王朝的官宦之家,元妃的娘家,惹几个人命官司算得了啥事?谁家是干净的?不过是政治斗争的借口罢了。凤姐固然机关算尽,待人不善,不被曹雪芹欣赏。但从全局来看,凤姐和贾府一样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作为管家凤姐承担了大部分的罪名,没有异议,但我内心还是觉得这个悲剧让凤姐一人承担太沉重了。

王熙凤的身世与年龄(王熙凤的悲惨结局)(10)

曹雪芹肯定非常清楚曹家灭顶的原因,但他不能写曹家卷入了皇位争夺的政治漩涡,他只能写曹家的灭顶是由凤姐的人命官司引起的。真事隐,假语存,这是红楼梦一大特色。所以隐去政治事件,假语凤姐人命官司。我相信曹雪芹对凤姐还是有欣赏的一面的,曹家是末日冰山,谁也救不了,偏偏有才的凤姐降临,她再能干也救不了曹家,反误了卿卿性命。

说白了凤姐只是个管家的媳妇,有多大的政治能量?贾府的老爷被时代的命运包裹着,不自觉地卷入了皇位争夺的政治漩涡中,最后由一个脂粉人物来承担责任,悲剧悲剧啊!

凤哥很能干,我欣赏这样的人,喜欢她的形象,敢说敢为。凤姐的悲惨结局是必须的,否则凤姐就撑起了要倒塌的贾府大厦了。

她处于那样的封建社会中,什么仗势欺人、私放高利贷等,即使是心肠不好,也是算按规矩出牌。全本书中,她还是有许多人生光彩之处的。这个人物刻画得很细致、真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

红楼梦里的人物大多数都是值得同情的,身似浮萍,随波漂流。如果仅仅纠缠于儿女情仇,因果报应,未免格局太小了。把作品还原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来看,一切根源都清清楚楚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康熙倚重的曹家,不仅仅是朝廷命官,还承担着打听江南民情,密报圣上的任务,不可避免地就会卷入到立太子的漩涡中。

王熙凤的身世与年龄(王熙凤的悲惨结局)(11)

在那样的宏大背景下,在皇权的争夺中,落败的皇子以及他背后的官员有谁可以全身而退?罪名只能是亏空公款人命官司等等。而曹雪芹把这一切都写在了一个妇人的帐下,实在也是无奈啊,如果把帐记在贾政等人身上,明眼人就知道是政治报复,那曹雪芹就陷入文字狱了。无奈之下只能把种种罪名都安在一个妇人身上,这是最稳妥的, 读者会认为凤姐目光短浅,妇人之见,自作自受。可是细细想想,凤姐有那般能耐可以干这么多大事?哭向金陵事更哀,不仅仅是写凤姐,它也影射着曹家老爷向康熙哭诉,先帝啊,曹家的委屈只有你知道啊!

前文阅读:曹雪芹用贾敬之死影射雍正?曹家与雍正又有什么仇怨?

曹雪芹长啥样模样,又是何性情?他的各种生卒年之说,哪些靠谱?

红楼梦里到底有没有裹小脚的女人?有的话,都是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