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开‬篇‬曲‬/节‬选‬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1)

图片来自网络——田连元

格言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讯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2)

图片来自网络——鲁讯

只有民间民俗的,才是最受欢迎的。——大萧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3)

2003年5月——大萧

只有雅的更俗,才能俗的更雅,只有俗的更雅,才能雅的更俗。——郭*钢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4)

图片来自网络——郭*钢

穿衣戴帽各好一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东谚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5)

图片来自网络——萝卜白菜

初心

弘扬东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以文会友自娱自乐。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6)

图片来自网络——过年

东北县城——年俗

虎年春节离我们起来越近了,东北有一句俗语叫“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那么,东北人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呢?从今天开始,大萧就以自己家为例为大家侃上一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县城的过年习俗。东北县城过年习俗大至分为两个时间段——年前忙年和过年。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7)

图片来自网络——烟花

一、年俗——忙年

忙年一般从一进腊月门就开始了,要一直忙到腊月二十八九。忙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购年货(东北方言叫整年嚼咕)、做正月“好吃的”、刷墙、糊棚、搞卫生以及拆洗被褥和赶制过年穿的新衣服等。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8)

图片来自网络——购年货

(一)包豆包蒸馒头

略……见鹤城大萧侃东北(52)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9)

图片来自网络——包豆包

(二)刷墙

略……见鹤城大萧侃东北(53)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10)

图片来自网络——刷墙

(三)糊棚

糊棚也是我们家忙年的一个大活,这个活主要是姐姐和母亲的事了,我们给当小支使。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县城人家生活的都还不太宽裕,家家孩子都挺多的,最少的人家也得二到三个,一个孩子的家庭比较少见,多的都有十多个的。我们家是五个,我有二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由于孩子多各家日子过的都是紧绷紧,花一分钱都要掂量着花。所以在糊棚时也是能省俩个就省俩个。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11)

在我记忆中,我们家最早糊棚都是用的旧报纸,旧报纸都是父亲在单位拿回来的,什么规格都有,你象人民日报、省报、地区日报、参考消息等大小都不一样,对糊棚来说人民日报质量是最好的了,一是纸的质量非常好,纸很厚实;二是报纸的版面非常大,糊糊起非常出活。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12)

图片来自网络

糊棚纸有着落后,下一步就开始打糨子了。打糨子也是有说道的,不能稀、也不能干,干了拉不开刷子,稀了粘不上。打糨子第一步是将面粉加水搅拌均匀,要稀一点,把面嘎哒捏开,放入锅内开始加热,火不能大、要小火慢慢咕渡,待糨子熟了黏度上来了,糨子就打好了,到入洗脸盆送到外面凉了就可以用了。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13)

图片来自网络——糨子

在开糊前还有一道工序,就是打补丁,把棚坏了的地方先糊一层,一来为了抗风,二是使棚厚薄均匀一些。再一个活就是把棚和墙壁挨着的地方坏了的棚纸割掉,然后按棚边宽窄再重新糊上一层凉干,使棚边薄厚一至。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14)

图片来自网络——棚纸

我们家糊棚姐姐是主力,母亲负责往报纸上刷糨子,我们把刷好糨子的报纸放在苕秫上,然后托递给姐姐,姐姐一张一张的糊在棚上。我们家的棚面大约有四十多平米,从早到晚大约一天才能把棚糊完,第二天还要一个上午来溜棚边。棚边溜好后,糊棚这个糊活就算大功告成。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15)

图片来自网络——糊糊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家到七十年代中期过年糊棚就不用旧报纸了,能买得起棚纸了,棚纸上是有花纹图案的,在糊的时候棚纸的花纹图案要前后左右对齐,因此,糊起来要费不少力气,属于细活,棚纸比较薄,刷上糨子湿了以后特别容易撕开,所以在糊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棚纸刷上糨子后,我们一般是把它放在苕秫面上,然后手拿苕秫托送给上面糊棚的人,糊棚的也是非常小心的用两手提了起来,对准己糊在棚上的棚子图案花纹按住,然后倒出一手拿苕秫托住顺势一扫棚纸就糊上了,如果图案花纹对的不严的话,就要揭开再重新对严再糊。糊棚纸比用报纸糊棚费事多了,花纹对不上不好看。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16)

图片来自网络——棚

現在东北县城绝大部份人家都上楼了,过年再也没有糊棚这个活了。现在人们都说現在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我想这也和现在忙年没有那么多的活了有关吧。

瞧鹤城这里的年味儿格外浓(鹤城大萧侃东北)(17)

图片来自网络——糊棚

结束语

最后,还是以大萧入驻头条的初心“弘扬东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以文会友自娱自乐”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