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大转移”

——资兴市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纪实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资兴市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纪实)(1)

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和江北城市公园。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资兴市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纪实)(2)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资兴市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纪实)(3)

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资兴市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纪实)(4)

江北工业园区新建成的创新创业基地。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资兴市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纪实)(5)

杉杉科技。(本版图片由资兴市委宣传部提供)

张建平 李秉钧 李琳燕 王跃华

1928年1月,朱德、陈毅领导了湘南暴动,失利后部队要向井冈山战略大转移,其中萧克带领“梭镖营”向井冈山挺进,在资兴市龙溪洞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合,拉开了井冈山会师的序幕。

2007年,依托煤炭资源而兴的资兴市,面临资源日益枯竭时,主动战略“大转移”,10年磨一剑,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这10年,在岁月长河中,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时光。而对于资兴市而言,却是一段波澜壮阔、激扬文字的黄金时期,悠长而辉煌。

10年间,资兴人乘着国家扶持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的浩荡东风,发奋图强、锐意创新。用智慧和激情将煤矿经济变成了环保的园区经济、将“黑金”的矿区变成了绿色的“森林氧吧”,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写下了一部城市转型升级的壮丽诗篇。

阵痛

资兴市地处湘粤赣三省交会处,是一个具有1800年建制历史的县级市。资兴的“资”,意为“资源丰富”,“兴”即“百业兴旺”,境内探明的煤炭储量约为1.3亿吨。早在唐代,资兴就开始了煤炭开采的历史;民国期间,还专门修建铁路大量挖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对资兴煤炭资源进行大规模开采,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资兴煤炭年产达340万吨,生产能力和产量规模达到最高峰,资兴成为湖南省重点能源基地。

到10年前的2007年,煤炭及其关联产业占资兴全市经济GDP总量的七成,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煤炭及其关联产业。全市除有原资兴矿务局所属宝源、宇字、唐洞、周源山四大煤矿外,各乡镇还有大大小小煤矿几十家。

经过长期开采,资兴煤炭资源日趋枯竭。何去何从?资兴这座因煤而建,因矿而兴的城市,面临着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艰难阵痛和历史抉择。

经多方申报,2008年,资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资兴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借力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战略部署,一边提升传统产业,一边探寻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确定了“生态立市、开放活市、产业强市、文化兴市”四大战略思路,围绕建设湖南两型社会示范城市、现代工业文明城市和生态宜居旅游城市的目标,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资兴城市转型升级建设大幕由此拉开。

筑巢

“我们现在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而且还住上了漂亮的新房,环境也特别美。如果是在过去,我想都不敢想。”这是资兴市民生南路社区谢太平老人的一番感叹。他今年67岁,是唐洞煤矿的退休工人。提起现在的变化,他有说不完的话。目前,他们这个社区像他这样的住户就有4200多户。

谢太平老人住房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始于资兴市自2010年开始的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此工程到2016年已累计投入住房保障资金30多亿元,近6万人告别了棚户“蜗居”。

据资兴市发改局副局长李兰介绍,10年来,上级累计拨付给资兴市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17.93亿元。这些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大大缓解了资兴财政资金压力,有效化解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为经济转型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资兴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就有2.2亿元来源于以上转移支付资金。

同时,这笔宝贵的转移支付资金也用在了资兴转型升级的各个方面。如投资近1.3亿元支持产业发展,筑巢引凤发展园区经济,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近几年,该市建设的资兴大道、东江大道、郴永大道(资兴段)、唐鲤大道、东环路、矿区供水管网改造、矿区道路提质改造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达到近34亿元。其中利用转移支付资金5.5亿元。

2006至2010年,资兴总投资4.5亿元治理采煤沉陷区(利用转移支付资金3569万元),重点解决沉陷区内5000多户1.8万多人的安居问题及区内居民就学、就医、用电问题和交通运输等问题。2016年,资兴拟在近年内再投资66亿元,实施27个项目。对现有沉陷区83.9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

2010至2012年,该市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1亿元,自筹资金700万元,实施54个项目,对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恢复治理。

还先后投入2.8亿元,完成了周源山煤矿全自动综采系统等11个煤炭精深加工项目,年加工能力达300万吨。完成了煤矸石发电、煤电气一体化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改造项目。培育了青岛啤酒、金磊水泥等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完成了华润鲤电烟气脱硫、丰越冶炼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及年节约标准煤1000吨以上的节能项目23个,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3.8%。

2015年以来,资兴市投入16.4亿元治理与保护东江湖,在整个东江湖流域建成较完善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生态保育体系和环境监测监察体系,东江湖水质长期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10年来,资兴关闭取缔小造纸2家、小冶炼5家、小化工5家、小焦化14家、小水泥5家;推进电力、水泥、冶炼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共削减化学需氧量1353.94吨、氨205.49吨、二氧化硫5056.96吨、氮氧化物17347.53吨。

蝶变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资兴在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经济建设紧紧围绕从“矿区经济”转型“园区经济”,从“黑色经济”转型“绿色经济”这两个方面做文章。

该市投资8.6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了以食品加工为主的罗围食品工业园、以新材料为主的江北工业园,规划建设了以低碳产业为主的资五产业园,工业园区逐渐成为资兴转型的助推器。

突出生态推进园区绿色发展,做好水文章。市里开展区内河系全流域治理,完成植树造林43.65万立方米。突出选商推进园区集约发展。着力招大商、选优商、引强商,10年里,共引进招商项目8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5个,合同引资230亿元。

2016年,资兴市园区实现了技工贸总收入748.6亿元,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470.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60.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4亿元,工业企业实缴税金12.1亿元,园区经济总量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全省、郴州前列。

该市突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努力使工业经济发展从“地下”向“地上”、从“黑色”向“绿色”、从“冒烟”向“无烟”转变。

着眼于加快走出资源路径依赖,坚持改造提升煤炭产业和培育发展替代产业“两条腿走路”,资兴着力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煤炭及相关产业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007年53.9%下降到2016年10.5%。

通过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培育替代产业,先后成功引进了杉杉新材料、丰越环保等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并以东江湖水资源为依托,新上了青岛啤酒6万吨罐装生产线等食品加工项目,促进了水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

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资兴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升,有效破解了转型发展的“瓶颈”。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9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7.8%。

做靓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东江湖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国家级旅游品牌叠加效应,按照“生态 ”的理念,推动全域旅游开发,大力发展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精心策划节会活动,深入挖掘“水文化”内涵。201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07%、27.43%。

做强东江湖大数据产业。立足东江湾冷水资源等优势,规划了用地3000亩、投资200亿元的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建成后能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税收15亿元。目前,已有湖南云巢、湖南电信等企业入驻,东江湖大数据中心有望成为全国最节能的大数据中心。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成功纳入全国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获批“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

做旺电子商务产业。东江湾电子商务产业园先后引进了创客工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农村电商、湖南筑库信息技术公司等企业入驻,1000多名“创客”入驻“三湘四水”创业城,集体打造“互联网 旅游相关产业集群”,将电子商务与特色小吃、水果、餐饮、工艺品、旅游相融合。

重生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10年转型发展,硕果累累。

10年来,资兴市经济总量成倍增长,经济质效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6亿元,10年来年均增长16.7%;财政总收入达到30.05亿元,年均增长1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87亿元,年均增长23.1%;固定资产投资319.7亿元,年均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亿元,年均增长16.3%。

据统计,2007至2016年,该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由11.31亿元、49.97亿元、22.7亿元增加到25.7亿元、208.3亿元、96.4亿元,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实现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2.7:59.5:27.8到2012年的7.9:70.1:22再到2016年的7.8:64.4:27.8,第三产业占比先降后升,而第二产业先升后降。

10年来,“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成效明显。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建立多元化可持续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整体推进“一湖两线、十镇百村”建设,打造了一批特色小镇和示范小康新村。2015年资兴跻身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今年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

10年来,贫困面由4.3%下降到3%。全面推行高中教育免学费、免学杂费政策,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73%。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

资兴市在全国首创“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2012至2016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

1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去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331元和17104元,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5.5%。提前达到小康水平。

10年来,资兴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去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8%,比2007年提高5.91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为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的县市。获评“中国森林氧吧”,并荣获全球网民推选的“中国生态城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产业转型带动了经济社会的良性转型,资兴市先后荣获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湖南省文明城市”等称号。未来的资兴市将以年轻和开放的姿态砥砺前行,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