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始于日军偷袭美军夏威夷的海军基地——珍珠港(Pearl Harbor),造成美军太平洋舰队严重损伤,也让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 中途岛海战前,日军在西太平洋迅速扩张势力,并获得此区域之战略主导权。 战争初期美军采取防御性战略,下令实施无限制潜艇战,藉以消耗、迟滞日军作战,并为美军争取军备生产时间。 日军深知其综合国力与美军有极大差距,因而采取攻击性战略,期尽速歼灭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使美国与日本和谈,尽早结束双方之间的战争。

于中途岛海战中,日军主要目标在引诱美军太平洋舰队航空母舰主力并歼灭之;而美军主要目标为运用情报优势,集中兵力对日军航空母舰部队实施打击,并避免与日军水面决战。此场海战美军损失1艘航空母舰,日军损失4艘航空母舰,兵力处于劣势的美军赢得最终胜利,使中途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自此役后日军失去开战以来的战略主导权,美、日恢复在太平洋的战力均势,美军也逐步开始在西南太平洋展开反击作战。

潜艇自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受到重视,在装备技术及作战运用上均大幅精进,并在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中途岛海战美、日双方参战潜艇达30余艘,却少有文献深入研究。本文希望藉由探讨海战中潜艇作战行动及影响,提供XX潜艇作战运用之参考,期能「鉴古知今」,发挥潜艇兵力最大效益。

中途岛最新战况(中途岛战力分析)(1)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已开始支持英国对德国作战,当时美、英两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原则,在大西洋和欧洲战场已投入大量资源,并将击败德国视为取得战争胜利之重要关键,故在亚洲地区采取防御性战略; 而日军在中途岛海战前则采取攻击性战略,在西太平洋迅速扩张势力,并迫使美军海上决战,战前态势简述如后:

一、美军

太平洋战争前,美军构想日军一旦发动攻击,将先行采取防御性战略;美军主要运用太平洋舰队,一方面逐次削弱日军作战能力,一方面于澳洲西北及北方岛屿建立防御线,使日军势力无法进入印度洋及澳洲(如图一)。在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因太平洋舰队主力战舰受到严重损伤,加以作战准备尚未完成,故依战前规划遂行防御性战略。美军主要运用航空母舰及潜艇部队执行战术性攻击,迟滞日军作战行动,使其兵力分散无法集中,并为军备生产计划争取充足时间。

为削弱日军作战能力,美军下令实施无限制潜艇战,部署于西南太平洋之潜艇主要任务为阻止日军南进;部署于中太平洋之潜艇则以日本横滨、丰后水道、纪伊水道、对马海峡等商船经常航线为中心,攻击日本海上交通线,削弱其重要物资运输能力,以遂行持久防御性之战略。

二、日军

日军在偷袭珍珠港后,为建立扩大防御圈,第一阶段向南太平洋和东南亚方向迅速发动攻势,陆续获得胜利。当时日本陆军与海军各有不同作战思维,陆军意图和德、意合作迫使英国屈服,进而让美国丧失续战意志;但海军始终以迅速摧毁美军太平洋战力为目的,并于1942年4月15日提出第二阶段作战计划,拟于6月上旬执行中途岛(Midway Island)、阿留申群岛(Aleutian Island)作战计划,7月上旬沿新几内亚(New Guinea)、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及斐济群岛(FijiIsland)一线作战,获取前哨岛屿基地,以建立外线防御圈,并进一步迫使美军海上决战,以避免美军依生产计划陆续增强军备,使美、日双方战力差距增大(如图一)。然当时因日本陆军并无急迫感,且尚未确认对等的作战计划,致第二阶段作战计划遭到搁置;后因4月18日日本本土遭美军空袭,方使海、陆军作战构想一致,使中途岛计划得以执行。

承袭决战的构想,日军潜艇的运用以支持舰队作战为主,以担任联合舰队先遣部队,攻击大型水面舰为主要任务。而德军于中途岛海战前,曾建议日军运用潜艇攻击美国于太平洋之交通线,然此建议并未获得日本的重视;日军仅于1942年4月至11月间于印度洋海域短暂执行航运攻击之任务。

参、战略构想与指导

中途岛系位于夏威夷群岛西北方约1,100 浬的环礁岛屿,为美军在太平洋最西侧之航空基地,为能有效扼控太平洋中部海域,可视为一艘不会沉没的航空母舰。 日军发动中途岛作战,除希望引诱太平洋舰队进行决战外,占领该岛后亦可弥补其防御圈缺口,迫使美军势力退出西太平洋,此岛对日军极具战略价值(如图一),分述如后:

一、美军

中途岛海战美军主要战略目标为击退日军部队;战略构想为先将航空母舰部队隐匿于中途岛东北方日军舰载机无法侦察之范围外就位,再伺机反击日军航空母舰部队(如图二)。

战略指导概略如下:

(一)先行运用部署于中途岛的侦察机搜索敌踪,以日军航空母舰部队为主要攻击目标。

(二)舰队采取各项隐匿作为,避免先期暴露位置。

(三)为避免水面舰艇接敌,主要运用航空母舰舰载机实施攻击,采消耗战术以造成日军最大损伤。

二、日军

日军海战主要战略目标为攻占中途岛及阿留申群岛,企图引诱美军舰队主力一举歼灭;战略构想为先行对阿留申群岛荷兰港(Dutch Harbor)进行轰炸,藉以引诱驻珍珠港之美军舰队北上增援,同时于中途部署潜艇,除执行情报侦察外,并伺机攻击削弱其作战能力;当美军北上增援同时,日军再行攻占中途岛,并引诱其进行海上决战(如图二)。日军称中途岛作战为MI作战,阿留申群岛作战为AL作战,战略指导概略如下:

(一)执行中途岛登陆作战发起日为1942 年6月6日(D日)。

(二)先遣部队(潜艇兵力)于战前执行要地侦察,在中途岛周边与夏威夷间海域建立巡逻线,以掩护主力部队、攻略部队(登陆部队)及航空母舰部队前进。

(三)在攻略部队进入中途岛美军航空警戒圈(600浬)之前,航空母舰部队先对中途岛实施奇袭以压制航空兵力,并防范美军航空母舰部队反击。

(四)攻占中途岛后,尽速建立岸置航空基地,一旦侦获美军舰队,则以就近部队或集结兵力歼灭之。

然支持美、日双方战略构想之关键在于情报掌握;美军在中途岛海战前,已初步掌握日军各部队兵力、作战行动方向,以及执行各阶段作战计划的时间,使美军得以顺利进行后续作战之布局。

1

肆、作战经过

在美、日主力舰队前往作战海域前,双方潜艇部队已先期就位执行作战任务。 以下就双方参战潜艇编组与性能进行比较,再结合水面作战进程,将潜艇作战经过区分为作战准备(5月24日至6月2日)、作战实施(6月3 日至5日)及后续发展(6月6日后)等三个阶段,分析潜艇作战运用。

一、部队编组

(一)美军参战兵力概分第七(潜艇)特遣舰队、第十六特遣舰队及十七特遣舰队,包含中、大型航空母舰3艘、轻(重)型巡洋舰8艘、驱逐舰14艘、潜艇19艘及各式舰载机211架,另有陆战队及各式战机计120架。日军参战兵力概分先遣(潜艇)部队、航空母舰部队、攻略部队及主力部队,包含中、大型航空母舰8艘、主力舰11艘、轻(重)型巡洋舰21艘、驱逐舰63艘、潜艇16艘及各式舰载机361架(参战兵力,如表一)。

(二)美军第七特遣舰队纳编18加托级(Gato)6艘、坦伯尔级(Tambor)5艘、海豚级 (Porpoise)3艘及V型潜艇5艘(诸元,如表二);日军先遣部队纳编19海大Ⅲ型4艘、海大Ⅴ型4艘、海大Ⅵ型5艘及机雷潜型潜艇3艘( 诸元,如表三)。

(三)整体而言,日军水面、航空兵力较美军占优势;就潜艇兵力分析,美军则占数量优势(19比16),在续航、潜航能力上双方约略相等。美军潜艇从珍珠港启航( 距中途岛约1,100浬),日军潜艇从日本横须贺港(距中途岛约2,270浬)及马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瓜加林环礁(Kwajalein Atoll)基地启航(距中途岛约1,570浬),相较下美军潜艇可运用的作战时间较久,弹性较高,在后勤整补上亦较占地利优势。

第七特遣舰队

潜艇19艘。

先遣部队

潜艇16艘。

第十六特遣舰队

1.企业号等2艘航空母舰。

2.彭萨科拉号等5艘巡洋舰、艾尔文号等9艘驱逐舰。

3.各式舰载机140架。

航空母舰部队

1.赤城号等4艘航空母舰。

2. 榛名号等2艘主力舰、利根号等3艘巡洋舰、秋云号等12艘驱逐舰。

3. 各式舰载机252架。

4.补给油船8艘。

第十七特遣舰队

1.约克镇号航空母舰。

2.波特兰号等3艘巡洋舰、海麦恩号等5艘驱逐舰。

3.各式舰载机71架。

攻略部队

1.瑞凤号航空母舰、金刚号等2艘主力舰、爱宕号等9艘巡洋舰、村雨号等21艘驱逐舰。

2.各式舰载机27架。

3.扫雷舰4艘、哨戒艇4艘、输送船15艘、补给油船5艘。

4.第二联合特别陆战队。

中途岛防卫队

陆战队及各式战机120架。

主力部队

1. 凤翔号航空母舰、大和号等7艘主力舰、北上号等3艘巡洋舰、吹雪号等21艘驱逐舰、千代田号等2艘水上飞机母舰。

2. 各式舰儎航空兵15架。

3.补给油船4艘。

级别

排水量 ( 吨 )

续航力 / 潜航力

武器

备注

加托级

浮航2,025

潜航2,410

浮航10节11,000浬潜航2节48小时

艏鱼雷6 艉鱼雷440及20毫米炮

小鲨鱼号(Gato,SS-212)

石斑鱼号(Grouper,SS-214) 咆哮者号(Growler,SS-215) 飞鱼号(Flyingfish,SS-229) 脊鳍鲸号(Finback,SS-230) 扳机号(Trigger,SS-237)

坦伯尔级

浮航1,475

潜航2,370

浮航10节11,000浬潜航2节48小时

艏鱼雷6 艉鱼雷440及20毫米炮

坦伯尔号(Tambor,SS-198) 鳟鱼号(Trout,SS-202)

河鳟号(Grayling,SS-209)

榴弹兵号(Grenadier,SS-210) 白杨鱼号(Gudgeon,SS-211)

海豚级

浮航1,310

潜航1,934

浮航10节11,000浬潜航5节10小时

艏鱼雷4 艉鱼雷2 53毫米炮

梭子鱼号(Pike,SS-173) 大海鲢号(Tarpon,SS-175)

潜水者号(Plunger,SS-179)

V型

V5型:

浮航3,128

潜航4,023

浮航10节18,000浬潜航5节10小时

艏鱼雷4 艉鱼雷4 152毫米炮

角鲸号(Narwhal,SS-167)

鹦鹉螺号(Nautilus,SS-168)

V7型:

浮航1,718

潜航2,240

浮航10节6,000浬潜航5节10小时

艏鱼雷4 艉鱼 2 102毫米炮

海豚号(Dolphin,SS-169)

V8型:

浮航1,130

潜航1,650

浮航10节11,000浬潜航5节10小时

艏鱼雷4 艉鱼雷2 76毫米炮

抹香鲸号(Cachalot,SS-170) 乌贼号(Cuttlefish,SS-171)

表二:美军参战潜艇分析表

级别

排水量 ( 吨 )

续航力/ 潜航力

武器

备注

海大Ⅲ型

浮航1,635 潜航2,300

浮航10节10,000浬潜航3节60浬

艏鱼雷6 艉鱼雷2 120毫米炮

伊-156、伊-157、伊-158、伊-159

海大Ⅴ型

浮航1,635

潜航2,300

浮航10节10,800浬

潜航3节60浬

艏鱼雷4 艉鱼雷2 120毫米炮

伊-162、伊-164、伊-165、伊-166

海大Ⅵ型

浮航1,400 潜航2,440

浮航10节14,000浬潜航3节65浬

艏鱼雷4 艉鱼雷2 120毫米炮

伊-168、伊-169、伊- 171、伊- 174、伊

-175

机雷潜型

浮航1,142

潜航1,768

浮航8节10,500浬潜航4.5节40浬

艏鱼雷4 140毫米炮水雷42枚

伊-121、伊-122、伊-123(可机动布雷)

编组

美军兵力

编组

日军兵力

7.1区队

抹香鲸号、坦伯尔号、河鳟号、石斑鱼号、小鲨鱼号、白杨鱼号、飞鱼号、鳟鱼号、鹦鹉螺号、海豚号、乌贼号、榴弹兵号

第3战队

伊168、伊169、伊171、伊174、伊175

7.2区队

角鲸号、扳机号、潜水者号

第5战队

伊156、伊157、伊158、伊159、伊162、伊164、伊165、伊166

7.3区队

大海鲢号、脊鳍鲸号、梭子鱼号、咆哮者号

第13

附加分队

伊121、伊122、伊123。

二、作战准备阶段(5月24日至6月2日)

(一)美军潜艇编组与部署行动

1.第七特遣舰队由罗伯特‧亨利‧英格利许(Robert Henry English)少将指挥,划分成3个潜艇任务区队20(7.1区队12艘、7.2区队3艘、7.3区队4艘),主要任务为防御中途岛及珍珠港,并对来犯之日舰实施攻击21( 如表四)。

2.7.1区队乌贼号部署于中途岛西方700 浬海域(美军分析此为日军攻略部队可能航经海域),其任务为情报搜集、先期掌握日军动态。该舰于5月30日就位完毕,31日1845时侦获日军攻略部队并回报指挥部,为美军有效提供预警情报信息22(如图三);其余11 艘潜艇部署于中途岛西北方海域(美军分析此为日军航空母舰及攻略部队可能航经海域),以中途岛方位240°T至000°T采弧状扇形区域布势(长度约200浬),其运用为侦察、监视与袭击,于6月3日就位完毕,任务为防御中途岛,并对来犯之日舰实施攻击23(如图四)。3.7.2区队部署于中途岛方位075°T,距离约425浬处海域,由东北向西南部署巡逻线,用于侦察、监视与袭击,于5月24日就位完毕(其中潜水者号因装备维修因素,于6月9日就位),任务为支持7.1区队,掩护美军航空母舰驶返珍珠港,并防止日军进犯珍珠港24。

4.7.3区队部署于欧胡岛(Oahu Island) 正北方300浬处海域,由东向西部署巡逻线,用以侦察、监视与袭击,于5月24日就位完毕,其任务为防止日军阿留申攻略部队,由北向南进犯珍珠港25。

(二)日军潜艇编组与部署行动

1.先遣部队由小松辉久中将指挥,划分成3个潜艇任务编组:第3战队5艘、第5战队8艘、第13附加分队3艘26(如表四);主要任务于中途岛至欧胡岛间海域先期掌握美军动态,并拦截攻击美舰,削弱其作战能力27。

2.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以潜艇配合二式飞行艇实施海上中继加油,使飞行艇飞行距离增加,进而加强对珍珠港执行情报搜集之行动28,称为K号作战29。中途岛计划批准后,日军规划派遣2架二式飞行艇(第24飞行队)及6艘潜艇于5月31日执行K号作战30(兵力编组,如表五),藉以侦查作战海域最新动态(若因故未执行顺延1日,逾6月3日则取消)。第13附加分队的伊-121、122、123于法属护卫舰环礁(FrenchFrigate Shoal,以下称法属环礁)执行加油任务,第3战队的伊-171、174、175号执行导航、救援及气象搜集等支持任务(如图五);各舰于5月20日由瓜加林环礁基地启航,30日前就位31。当121、123二舰于5月30日抵达时,发现美军2艘水上飞机母舰于此下锚,2架水上飞机部署于环礁入口,日军遂下令二机待命监视。因K号作战无备用方案,且日军分析美军已于法属环礁建立水上飞机前进基地,故于次日下令取消K号作战,期望后续巡逻任务可以提供日军所需情报信息32。

中途岛最新战况(中途岛战力分析)(2)

图五:日军潜艇(K号作战)部署图(作战准备阶段5月24日至6月2日)

中途岛最新战况(中途岛战力分析)(3)

图六: 日军潜艇部署图(作战准备阶段5月24日至6月2日)

3.第3战队未参与K号作战的伊-168、169舰,被赋予对中途岛实施情报搜集之任务,并在6月1日与伊-171、174、175于A巡逻线会合。然伊-168因装备维修延误,5月31日始就位完毕33;至6月2日止,伊-168除侦获飞机、小型快艇巡逻动态外,未发现任何重要情报信息34。

4.日军部署先遣部队于中途岛与欧胡岛间海域,在美舰可能航经海域建立巡逻线,用于侦察、监视与袭击,其任务为先期掌握美军动态,并拦截攻击美舰;另规划于欧胡岛西方设立A巡逻线,由第3战队负责、西北方设立B巡逻线,第5战队负责,长度各约200浬,各舰于6月1日就位。然因K号作战取消及部分潜艇装备维修延误,直到3日所有潜艇始就位完毕35(如图六)。

三、作战实施阶段(6月3日至6月5日)

(一)美军潜艇作战行动36

1.在6月4日0700时乌贼号侦获日军补给油轮(中途岛方位260°T,距离约600浬)并回报指挥部。0720时美军派遣侦察机前往搜索,并侦获日军航空母舰部队,随即派遣鹦鹉螺号等9艘前往攻击。0825时鹦鹉螺号侦获日军目标后,遂向雾岛号主力舰发射2枚鱼雷攻击后深潜回避,仅造成编队混乱并未获得战果;日军即派长良号轻巡洋舰及岚号驱逐舰离开编队搜索潜艇,0855时两舰搜索未果返回途中,被美航空母舰企业号(Enterprise)舰载机发现,随后日军航空母舰编队即被侦获。

2.1030时鹦鹉螺号侦获遭舰载机重创的日军加贺号航空母舰,于1400时左右发射3枚鱼雷攻击,仅1枚击中船身中段但未爆炸。当晚日军加贺号等4艘航空母舰虽已遭重创,但美军分析日军仍有攻占中途岛之企图,故于2200时重新调整7.1区队巡逻区域进行防御( 中途岛方位230°T至350°T,每10度扇区部署1艘潜艇,长度约100浬,如图七),并下令乌贼号向中途岛方向接近,各舰侦获日舰便实施攻击,7.2及7.3区队则维持原任务。3.5日0215时坦伯尔号侦获水面不明舰船接近中途岛并回报;0345时该舰遭执行中途岛岸轰任务的日军熊野、铃谷、三隈及最上号等4艘巡洋舰发现(位于中途岛方位270°T,距离约90浬),造成日军编队混乱,最上号于混乱中以高速撞上三隈号,造成舰艏严重损毁(日军令轻损的三隈号保护最上号慢速向西脱离,其余两艘则先行撤退)。0845时美军分析日军攻略部队仍持续接近中途岛,故重新调整7.1区队巡逻区进行防御(中途岛方位230°T至350°T,每10度扇区部署1艘潜艇,长度缩小为5浬,同图七)。0929时又再次调整7.1区队巡逻扇区长度为12浬,并下令7.2区队向西巡驶至中途岛北方100浬处执行飞行员搜救任务,7.3区队向东巡驶至欧胡岛北方350浬处巡逻。

(二)日军潜艇作战行动

1.6月4日上午1024时至1026时日军加贺号、苍龙号、赤城号等3艘航空母舰在美军舰载机连续攻击下陆续受重创,仅飞龙号航空母舰能持续作战。1058时该舰之舰载机亦重创美军约克镇号(Yorktown)航空母舰。日军在航空母舰部队严重受创后,企图派遣潜艇攻击美舰,1220 时下令第3、5战队向中途岛海域接近,于5日清晨就C巡逻线(中途岛东方约500浬处,长约400浬,如图八)。2030时日军下令熊野号等4艘巡洋舰,和伊-168舰前往中途岛执行岸轰任务。

2.6月5日0130时伊-168抵达中途岛并对其机场实施攻击,但随即受到岛上岸置火力反击而下潜回避,未造成美军重大损伤;0800时日军舰载机于中途岛东北方约150浬处侦获已重创的美军约克镇号,即下令伊-168前往攻击。

中途岛最新战况(中途岛战力分析)(4)

图七:7.1区队潜艇部署图(6月5日8时45 分调整后)

四、后续发展阶段(6月6日后)

(一)美军潜艇作战行动

6月6日7.1及7.2区队受命于中途岛半径12浬之海域会合巡逻、7.3区队于0855时受命驶返珍珠港,当晚7.1及7.2区队部分潜艇亦因装备故障及燃油不足而陆续返港,乌贼号则持续朝中途岛方向接进。直到9日各舰均未侦获日舰,当日便全数驶返珍珠港。

(二)日军潜艇作战行动

6月6日1336时伊-168号侦获美军约克镇号,由哈曼号(Hammann)驱逐舰伴护警戒,遂对约克镇号发射4枚鱼雷攻击,其中一枚鱼雷击中哈曼号随即沉没,约克镇号则遭3枚鱼雷击中,在7日早上沉没。日军在取消中途岛作战(5日0255时)向西撤离时,为防止美军追击并期待潜艇能获取重大战果,下令潜艇同时向西移动,指示第3战队于8日就S巡逻线、第5战队就R巡逻线、第13附加分队于10日就T巡逻线。伊-169、121曾于巡逻时侦获美舰,因考虑燃油存量而无法高速拦截,未实施攻击。日军于12日又令潜艇向东移动,指示第3、5战队于13日分就V、U巡逻线,直到15日均未侦获美军动态(如图八)。因潜艇燃油已不足,日军于15日下令各舰结束任务返港,第3、5战队于20日返瓜加林环礁基地,第13附加分队于6月底返横须贺军港。

中途岛最新战况(中途岛战力分析)(5)

图八:日军潜艇部署图(作战实施及后续发展阶段6月3日至15日)

1

伍、潜艇作战运用的影响

从中途岛海战可了解美、日双方潜艇兵力在太平洋战争之运用,以下就「任务」及「战果」两方面分析潜艇作战运用对海战的影响,并就双方潜艇「战略」及「战术」进行比较,藉以探讨潜艇运用的优劣(潜艇作战运用时序,如图九)。

一、美军

(一)任务分析

1.7.1区队乌贼号部署于日军可能航经海域并侦获敌踪,提供美军早期预警。鹦鹉螺号等11艘任务为防御中途岛,以扇区方式部署于西北方海域,对来犯之日舰实施攻击;其中鹦鹉螺号依令对其巡逻区内之日舰实施攻击,坦伯尔号也于巡逻期间造成日舰损伤,确实已达成上级交付之任务,并发挥关键性影响。

2.7.2区队部署于中途岛东北方海域,任务为支持7.1区队,掩护美军航空母舰驶返珍珠港,并防止日军进犯珍珠港;7.3区队部署于欧胡岛北方海域,任务为防止日军阿留申攻略部队,由北向南进犯珍珠港。该两区队于海战期间依计划巡逻,最终因日军战况失利而未进入该海域,故未对战局造成任何影响。

中途岛最新战况(中途岛战力分析)(6)

图九:美日潜艇作战运用时序表

(二)战果分析

鹦鹉螺号对日军雾岛号实施鱼雷攻击,仅造成编队混乱;后续又对遭重创之加贺号实施攻击,仍未获战果;坦伯尔号造成日军最上号、三隈号相撞受损,后续三隈号遭美军舰载机重创沉没,伴护之最上号和荒潮号轻伤;间接造成日军1艘巡洋舰沉没,2艘巡洋舰轻伤,美军潜艇于此役中仅获得些微战果。

二、日军

(一)就任务分析

1.日军为掌握珍珠港动态而执行K号作战,因美军先于法属环礁部署前进基地而取消;未拟订备用计划积极获取美军情报信息,仅期望后续巡逻可掌握美军动态,对情报搜集手段有限的日军而言,确实造成关键性影响。

2.原规划6月1日于A、B巡逻线就位的第3、第5战队,均因K号作战取消与部分潜艇装备维修延误,直到3日才就位完毕,导致未能及时执行任务;海战后期先遣部队依令调整巡逻线位置,亦未能造成任何影响。

3.与美方数据比对,第十六、十七特遣舰队于5月29、30两日从珍珠港启航巡驶作 战海域,在6月1日前已通过日军B巡逻线;由此可知即便日军先遣部队依计划准时就位,亦无法执行任务,此为日军整体计划作为失当所导致,亦为K号作战取消后之连锁影响。

4.伊-168舰于中途岛海域就位执行情报搜集任务,其回报美军之飞机、小型快艇巡逻动态,为日军在战前唯一的目获情报,惟并未对战事产生影响;另该舰后续依令对中途岛执行炮击,并对美军约克镇号实施攻击,则是日军在计划作为中未能预料的结果。

区分

运用

美军

日军

备注

战略运用

平洋战争

防御性

攻击性

珍珠港事件至中途岛海战

坏 航运

1941.12-1945.8.

1942.4.-1942.11.

战术运用

途 岛 海战

守势作战

攻势作战-决战

1942.5.20.-1942.6.30.

侦 与 袭击

V

V

报 搜集

V

V

V

X

临时赋予

表六:美、日潜艇运用比较表

(二)就战果分析

日军在美军约克镇号重创后,下令伊168前往攻击,该舰虽击沉约克镇号及哈曼号驱逐舰,然尽管有2艘军舰沉没,仍然无法扭转日军败局,但损失约克镇号却对美军后续在太平洋反击作战,造成极大影响美军。

三、双方潜艇运用比较

(一)就战略运用比较

1.中途岛海战前,美军遂行防御性战略,赋予潜艇部队主要任务为袭击日本运输船队,次要任务为支持舰队作战,已达成美军战略目标;日军则遂行攻击性战略,赋予潜艇部队主要任务为支持舰队作战,次要任务为袭击美国运输船队(1942年4月至11月), 惟任务比重不高。双方潜艇战略运用之主从有明显差异,亦直接影响中途岛海战潜艇之战术运用(双方潜艇运用,如表六)。

2.海战后,美军强化潜艇水面机动性、增加下潜深度及续航力,并装设最新的通信、声纳和雷达等装备,持续袭击日本运输船队,逐渐削弱日本整体国力;反观日军未能思考潜艇战略运用的价值,后续建造潜艇多以特殊运用为主,例如伊400型搭载「晴岚」轻型水上飞机,用来执行侦察及轰炸任务;伊361型用来执行物资运输任务。在战略运用上,美军较能发挥潜艇特性及作战效益。

(二)就战术运用比较

1.中途岛海战中,双方运用潜艇执行情报搜集、侦察、监视与袭击任务。不同的是美军赋予潜艇独立作战任务,分别为防御中途岛、珍珠港,并对来犯的的日舰实施攻击;而日军赋予潜艇支持舰队作战任务,为先期掌握美军动态,并拦截及攻击美舰。双方在战术运用目的上有所差异,在计划执行上日军亦较美军复杂许多,相对来说日军任务执行风险较高,指挥管制也较不具弹性。

2.海战期间,美军依战况曾两次调整7.1区队扇区大小,以及扇区内潜艇部署之位置,整体而言仍是以防御中途岛为核心。美军看似保守的战术运用,不甚理想的战果,主要系因为被赋予防御任务所致;亦可能因为美军潜艇主要战略运用为破坏航运,故在海战中保守运用潜艇维持后续战力,以遂行战略目标。

3.日军依战况曾3次大幅度调整潜艇部署,各舰于海战期间疲于奔命,但从未接近美舰,亦未能获得预期性战果;就此除可看出日军僵化的战术运用思维外,亦显示潜艇在指管通信限制下,支持舰队作战是有相当难度。

1

陆、XX潜艇作战运用的建议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因科技进步使得潜艇的性能日益提升,然在「隐密」、「奇袭」等作战特性前提下,潜艇作战运用仍有一定的规律。 由中途岛海战美、日双方潜艇运用及对海战的影响,提出下列四点建议,供XX参考:

一、潜艇运用限制因素将影响任务执行效果

中途岛海战前,日军规划以潜艇执行作战海域的侦察、监视任务;然潜艇在就位过程中较易受到装备及海象等影响而延误,未能将就位时间提前或拟订备援措施而使侦察、监视区域出现漏洞。海战后期,日军不断调整潜艇巡逻线以拦截美舰的作法,除使潜艇在机动过程中一无所获外,还导致不必要的燃油损耗。日军忽略对传统动力潜艇而言,「速率」为运用此兵力很重要的限制因素,进而影响海战中潜艇可获得之战果。

二、强化指管能力以弥补潜艇侦察、搜索能力不足

中途岛海战期间,美、日双方均透过通信方式下令潜艇调整位置;无论是二战时潜艇以目视方式,或是现在以声纳为主的侦察、搜索方式,其侦察、搜索范围及精确度都不如水面舰艇或空中兵力所使用的侦察、搜索装备;而潜艇在执行侦察、监视任务时的机动能力,亦不若水面及空中兵力灵活。因此,对于侦察、监视区域的划定需多加考虑;另外,虽可透过通信手段对潜艇下达调整巡逻区之指令,但潜艇在保持「隐密」的前提下,对于通信装备的运用亦会受到限制。故于拟订作战计划时,亦需将对潜艇的通信作为列入考虑,并配合水面、空中兵力执行信文传递,使每次通信均可成功通连。

三、于守势作战中的潜艇部署较易获得功效

美军藉由情报手段分析日军攻击指向,来完成潜艇的防御部署,此举亦获得一定的成效。在守势作战中若先行判明敌军指向,即可以水面、空中兵力完成对敌作战部署,再以潜艇配合其相关任务执行,可使潜艇较易达成作战目的。若后续须依战况调整潜艇位置时,也可配合海上及岸置兵力来修正潜艇的备用计划,于作战运用上较易获得功效。

四、后勤持续保障能力对潜艇作战运用影响甚大

中途岛海战初期,美、日双方均有潜艇因装备维修延误启航,或未能依计划于巡逻区就位执行任务,其中尤以日军所受影响较大。与水面舰艇相比,潜艇维修技术门坎较高、修期较长、维修次数亦较为频繁,而潜艇的后勤维修能量又常与水面舰艇分开建置。因此在建构潜艇兵力同时,亦须同步发展可支持之后勤能量,才能使潜艇兵力有效发挥隐密作战效能。

1

柒、结语

在日军偷袭珍珠港后,造成美军太平洋舰队之主力战舰严重损伤,航空母舰及潜艇部队一跃成为作战主力。 「中途岛海战」美军凭借优势情报作为,兵力集中部署,以简要的作战计划,在关键海域创造有利态势; 而日军兵力分散部署,作战计划复杂,在情报手段有限之情况下,无法有效统合发挥战力。 再者,美军兵力虽居于劣势,但其以航空母舰部队发动攻势,潜艇部队防御中途岛及珍珠港,因兵力运用灵活而获得最终的胜利。 至于,潜艇作战运用部分,受到指挥管制及通信限制,美军赋予潜艇部队独立作战任务,虽战果不甚理想,却在海战中扮演关键的防御角色; 而日军赋予潜艇部队支持舰队作战任务,海战期间虽依战况大幅调整潜艇巡逻区域,却未能有效执行攻击任务。 因此,双方潜艇作战运用之优劣,对「中途岛海战」胜败确实造成关键性影响。

现今海洋侦测能力随着科技发展而日益进步,但在复杂的海洋环境限制下,侦察、搜索潜艇对水面舰艇而言,仍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及兵力。因此,潜艇在现代战场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潜艇为高科技、高技术之载具,其研发、建造、维持的成本亦较水面舰艇高出许多。故XX在积极推动「X舰X造」同时,如何运用潜艇特性,有效发挥战力,并研拟至当作战构想及运用方式,使潜艇扮演「创新/不对称」作战的关键角色,实为XX建军规划不可忽略之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