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眼里,相对于农耕民族,游牧民族在军事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弓马娴熟。一旦越过长城,就是对农耕步兵一边倒的屠杀,农耕民族似乎只能躲在城墙后面,才能获得一丝苟延残喘的机会。但是,只要略微了解一下军事史,就会发现,这种说法纯粹是子虚乌有,大家都被自己的惯性思维和古人的政治宣传骗了。

古代对外战争胜率(古代被妖魔化的民族打战百战百胜)(1)

一、 中原王朝对于游牧民族实际上胜多败少

让我们先梳理一下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交战记录,从秦朝开始,中原的农耕帝国就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发生了军事冲突。因为受到匈奴的骚扰,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过秦论所讲的:“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以报怨”。

第一次的交锋以农耕帝国的完胜告终,后面,秦朝覆灭,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继位时国家虚弱、百废待兴,而此时的匈奴则刚刚消灭月氏国,国力达到鼎盛。汉高祖因为轻敌,再加上国力虚弱,在白登吃了冒顿的亏,灰溜溜的走了。

之后,汉朝的各任君主励精图治,发展军备,到了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深入大漠,大败匈奴。

自此直到汉朝灭亡,中原王朝一直保持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制,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西晋。

古代对外战争胜率(古代被妖魔化的民族打战百战百胜)(2)

在被中原王朝一连压制了300年后,游牧民族终于扬眉吐气,消灭了西晋王朝,也就是历史上的五胡乱华。

但是之所以这种情况,原因有很多;一是西晋刚刚消灭三国,完成统一,国力不强。二是当时恰逢小冰河期,北方气候变冷,游牧民族为了生计玩了命似的往南跑。

一方面是国力不强、腐化堕落的西晋,一方面是为了生计不得不拼命的游牧民族。俗话说得好,弱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碰到这群要活命的牧民,西晋也算是倒了大霉。

就这样乱了170多年,北魏建立,南北朝开始,虽然此时的北魏拓跋氏是游牧民族出身,但是已经完全汉化,其部族早已过上了农耕的生活,农耕化的北魏反倒成了抵御北方游牧的第一防线。北魏时期,虽然北方的柔然、突厥都不是善茬,却都没能奈何得了北魏。

后面到了隋朝大一统,突厥更是被杨广压制,不敢轻举妄动。

在后面就是唐朝,唐朝与汉朝一样,也是前期隐忍,后期爆发,李世民通过数年的隐忍,终于一举打垮了突厥,成为了天可汗。

可以说,直到唐朝,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战绩都是胜多败少,压制多于受欺。

古代对外战争胜率(古代被妖魔化的民族打战百战百胜)(3)

前面所讲的中原王朝,除了西晋,没有一个是被游牧民族所灭,这些王朝灭亡的原因也大都是自身内部出了问题,亡于地方割据或农民起义。

但是到了宋朝,或许就会有人反驳了,因为宋朝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锋中一直处于下风,最后更是被蒙古灭国。

之后的明朝更是没能解决蒙古问题,最后反被满清征服。(明朝被李自成所灭,但中原却被满清征服,南明和郑氏也是满清消灭)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契丹、女真还是蒙古,在进攻中原王朝时早已不是单纯的游牧民族,而是已经高度农耕化,吸取农耕优点的游牧民族。

无论是辽、金还是蒙古,都已经吸取了不少农耕民族的优点,比如层级分明的官僚制度、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步兵,辽国任用了不少汉官,建立了完善的官僚系统,而蒙古更是有意的掠夺农耕民族的工匠和技术人员来加强武备。

等到了清朝,这一点就显得更加明显,在入关之前,满清已经拥有了由大批汉奸部队组成的步兵和炮兵,而皇太极也有意接收在明朝怀才不遇的汉族知识分子,在入关前,满清就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行政制度,其所辖的汉族农民更不在少数。

而其入关后,更是积极倡导恢复科举,保障文脉,一下收买了天下知识分子的心,宋朝和明朝面对的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单纯野蛮的游牧民族,而是接受汉化,已经趋向农耕民族的游牧民族。

一方面是重文轻武、自废武功的宋明,一方面是积极学习的辽金蒙古清,宋明安有不败之理。

古代对外战争胜率(古代被妖魔化的民族打战百战百胜)(4)

二、 西方的游牧民族也不占优势

说完了中国,再说说洋人。

早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就与游牧民族斯基泰有了接触,但是后者一直只是小规模骚扰,未对前者造成威胁。后来,到了罗马帝国时代,罗马人才与游牧的萨尔玛提亚人有了冲突。

这里需要提一下,罗马的宿敌日耳曼人并不是游牧民族,其生产方式多为渔猎和农耕,其入侵罗马只是为了寻找更肥沃的土地耕种。

罗马人所面对的游牧民族,只有萨尔玛提亚人、匈人和安息人三个。对于这三个游牧民族,罗马人对于萨尔玛提亚人和安息人都是妥妥的压制,一直在战争中处于上风。

而最后一个匈人,由于是在罗马帝国的末期,虽然在刚开始势如破竹,但也只兴盛了80多年,就灰飞烟灭了,阿提拉小儿子的头颅更是被挂在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上被罗马人百般嘲笑。

古代对外战争胜率(古代被妖魔化的民族打战百战百胜)(5)

罗马灭亡后,又有很多游牧民族来到欧洲,但是很快遭到了欧洲农耕王国的打击,阿瓦尔人(中国的柔然)被查理曼大帝消灭征服,马扎尔人(匈牙利人的祖先)被德国的奥托大帝消灭,始终没能形成气候。唯一战胜过东欧的蒙古人还是农耕化的游牧民族。

而之后火器发达,在欧洲的游牧民族更是沦为了附庸和被欺负的对象。

可以说,在欧洲,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照样是胜多败少。

三、 农耕帝国的职业军队远强过游牧民族

为什么农耕帝国在大部分时间里能保持对游牧民族的压制?

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农耕帝国的生产力远强过游牧民族,因此可以建立起一支完全脱产的职业军队,而这支职业军队,无论是还是装备,都远胜于游牧民族。

古代对外战争胜率(古代被妖魔化的民族打战百战百胜)(6)

在常人印象里,游牧民族从小就开始骑马射箭,射杀猎物,所以在战技的娴熟度上远高于农耕民族,这句话半对半不对,对的那部分是牧民的平均战技确实高于普通农民,不对的那部分是牧民的战斗力远弱于农耕帝国的职业军队。

牧民虽然练习弓马的时间较多,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牧民的大部分时间其实还是在用于放牧牛羊。弓马打猎始终是牧民的副业而不是主业。

相对而言,农耕帝国的职业军队则是完全脱产,真正做到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磨练战技,加强武备。就算是骑兵,农耕民族也绝不差于游牧民族,无论是汉武帝、唐太宗都曾借着强大的财力和动员力号召百姓养马,而全帝国的粮食也用来优先供给马匹,在马的数量上,农耕民族完全不逊于游牧,而在马的质量上,农耕帝国同样由于财力可以建立专门的马匹育种队伍。

对马匹进行改良,其中最成功的就是西欧,成功将比蒙古马高不了几厘米的矮种马培养成了今天又高又大,耐力爆发力都极为出众的欧洲马。

除了马匹士卒上的优势,农耕帝国还在武器冶炼上有着绝对优势,无论是汉军还是唐军,他们手中的环首刀、马槊、强弓劲弩和铁质铠甲,都远远优于游牧民族。

就像陈汤说的:“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虽然游牧民族通过掠夺一些工匠也可以打造一些优良的兵器,但是其数量依然远远低于农耕帝国,不足以形成对抗。

更好的马匹加更好的士兵再加更好的装备,农耕帝国花费巨资打造的职业军队,无论如何也是游牧民族不能相比的。这一结论在汉对匈奴、唐对突厥以及罗马对安息的战争结果中早已表现的淋漓尽致。

古代对外战争胜率(古代被妖魔化的民族打战百战百胜)(7)

还有一种说法是游牧民族天天吃肉,农耕民族天天吃菜,因此游牧民族体力远胜于农耕军队。

这又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其实在部落中,牲畜是非常珍贵的物资,是不能随便屠宰的。而往往草原的贫富差距一点也不比汉地差,比如明朝蒙古的俺答一个人就拥有40万匹马和100万头羊,但是普通的牧民往往一家不会超过10头。

而据统计,在一些灾年情况会更遭,比如20世纪30年代,由于过度开垦和民国政府的剥削,察哈尔各旗人口为4万人,牲畜才1万多头,可见其贫困,可以说对于普通牧民来说,吃肉也是极为难得的事,其平常的主食,更多是各种奶制品,并不比农民好多少。

一遇到灾年,往往游牧的处境比农耕还遭,往往一遇大灾,水草枯萎,牛羊大批死亡,会很快陷入饥饿,而马匹由于没有口粮,战斗力也会大减。

当时李世民就是借着闹灾向突厥发起了总攻,虽然唐朝也遭了灾,但是其承受能力远强过突厥,所以赢得了这场生死之战。

古代对外战争胜率(古代被妖魔化的民族打战百战百胜)(8)

纵观历史,农耕帝国不但不输于游牧民族,反而能在多数时候予以压制。

历史上,成功的游牧民族,无论是中国的辽金蒙古清,还是外国的塞尔柱、奥斯曼和莫卧儿,都是农耕化的游牧民族,他们将游牧民族的悍勇和农耕民族的制度、生产力相结合,造就了一个个强大的帝国。

纯粹的游牧民族,只能像匈奴一样,被汉朝到处驱赶,从而流离失所,饱受漂泊之苦。

至于为何大家之前会对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深信不疑,那还多亏了一些文人的推波助澜,别忘了,笔杆子是掌握在农耕帝国的文人手里,游牧民族是没有发言权的,对于这些视游牧为蛮夷的文人,把他们妖魔化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褚劲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