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1.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代文学史试题?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文学史试题(古代文学史复习)

古代文学史试题

古代文学史复习

1.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2.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3.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明朗舒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永明体:永明体又称作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因为这种诗体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故史称“永明体”

主要的创造者为沈约、谢眺、王融、周题等诗入。

宫体诗:南朝梁、陈时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由梁简文帝萧纲提倡。内容淫靡,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题材不外乎咏物与对女性的描写。艺术上注重辞藻、对偶声律,对格律诗的形成有贡献。但诗风绮艳,柔靡缓弱。自梁到初唐,其影响延续一百多年。 代表作家有徐搞与徐陵父子、庾肩吾与庾信父子,故又称作徐庾体”。

北地三才:至北魏末到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名声较著的有温子昇,邢邵,魏收,史称“北地三才”。

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是在当时文人清谈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因此,这类小说的内容特点,多是对历史人物或现实人物的品评,实际上就是他们的轶事汇集。由于书中涉及到的人物很广。事情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它的现实性很强。《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志怪小说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志怪小说的精华是民间故事传说,其艺术形式已粗陈小说梗概。已注意到了细节描绘与人物性格的刻划,许多故事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虚构性很强。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代表作品有干宝的《搜神记》 等。

左思风力: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精神。《咏史》 8首是他的代表作,借古人古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慨,名为咏史,实乃抒怀。借古讽今,恰当深刻,笔力矫健,气势充沛,辞采壮丽这种艺术特色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

4.曹操的《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为完整的山水诗。

5.曹植的诗确如钟荣《诗品》所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6.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

7.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称才高八斗。评价“曹植”

8.七子之冠冕——王粲,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9.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齐名。王粲代表作——《七哀诗》

10.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是我国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11.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12.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

13. 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14.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

15.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

16陶渊明田园诗内容:

.(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2)热爱农业劳动,强调劳动的意义。

(3)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

(4)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揭示农村调敝的惨象。

(5)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如<桃花源诗》

语言——平淡自然

17.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主要有吴哥和西曲两类。

18.谢灵运,颜延之被并称为颜谢。

19.谢灵运是第一个真正大力创作山水是并作出巨大贡献的诗人。

20.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共同特点,“尚巧似”

21.谢灵运诗作风格——鲜丽清新。

1.从写意到摹象。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谢灵运注重写实性。

3.谢诗在移步换景中领路山水之美。

4.谢诗中的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形成叙事一写景一说理的单调章法

5.语言上,谢诗请工结丽,深涩难懂;

23.鲍照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贡献:

1.既继承了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发展;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2.作品内容充实,思想积极。

3.形式多样,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4.促进七言诗的进-步发展 。鲍照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完成了五言到七言的转变,也为七言诗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鲍照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创造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

鲍照诗歌的内容:1.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戌卒的生活。

2.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代表作——代白头吟

3.反映人民人民战乱——《拟古》

4.山水诗以五言为主,以深秀幽奇,严整厚重为主要特点——《登庐山》,富于雕琢意味的山水诗。

25.永明诗的代表诗人谢朓和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或二谢”。

26.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

27.三大文学集团: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肖纲文学集团。

28.《文选》是中国古代第-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较大。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

30.宫体诗发展的三个阶段宫体诗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1.梁武帝天监八年之前,是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永明文学重装饰、重消闲娱乐的性质也直接影响到宫体诗的发展方向。一些永明诗人如沈约、谢眺的部分诗作,在题材与写法上已与后来的宫体诗无异。这些艳诗,已孕育了宫体寺的最初形态。

2.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萧纲为太子之后,徐陵编成《玉台新咏》,这是宫体诗的高峰期。

3.陈朝末年,以陈后主及其身边的狎客为主,是宫体诗的尾声期。

31.北朝文人诗歌创作简况1.北魏末至北齐,出现了号称“北地三才”的温子异、邢邵、魏收。

32.庾信——穷南北之胜,集南北朝诗歌成就大成的一位大家。

33.庾信前期诗文形成原因:1.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清浅单薄。

2.影响所及,促使当时的创作争奇斗巧,打破陈规,开启了唐诗律赋发展的道路。 3.除了美感形式上的经营,还包括美感内容上的体认。

庾信后期诗歌特点:1,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切的情感。

2.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更成熟。

3.内容上大多是伤感时变,忧嗟身世和对韶华已逝的失志之恸。

34.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35.嵇康——五言。嵇康——四言

36.补充:南朝民歌抒情长诗《西洲曲》

北朝民歌《木兰诗》——长篇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37.周颙发现四声,沈约提出“八病”

38.谢眺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或“二谢”

39.北地三才——温子昇,邢邵,魏收。邢邵温子昇同为文士之冠,称——温邢。邢邵,魏收——邢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