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钢琴一样,小提琴也是演奏协奏曲最好的乐器之一。今天为大家分享有“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美誉的经典作品,它们分别是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先来说说前三首作品。这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和著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和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被约阿希姆赞誉为“德国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约阿希姆说:“德国人有四部小提琴协奏曲。最伟大的毫无疑问是贝多芬的。勃拉姆斯的则认真地和它争夺第一的位置。最丰富、最诱人的是布鲁赫的。但是最内敛的是门德尔松的作品,那是内心的一颗宝石。”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我应该不是非洲人吧……啊?”
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献给他的同事兼小提琴家弗兰兹·克莱门特(Franz Clement),尽管这首音乐被乐迷们认为是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无冕之王”,但克莱门特当年的首演并未引起轰动的效果,因为他没怎么练习就登台视奏了……
虽然这部作品的旋律富于独创之美,构想宏大宽广,结构极其明晰,音乐思维有强大的逻辑力量,不过它一直被冷落,很少人演奏,甚至很少人记得贝多芬有过这样一首作品。这种情况直到19世纪中叶才有所改变。
1844年,主持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门德尔松安排了贝多芬这首作品的演出,引起极大的轰动。此后这首曲子得以流传下来,并奠定其后来的经典地位。当年门德尔松三十五岁,而当时演奏贝多芬这首协奏曲的正是尚未满十三岁的约阿希姆。
神童的演奏给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若是放在今天,类似于#约阿希姆超级技术演奏贝多芬#这样的话题是一定会上微博热搜的。约阿希姆的演奏刺激了大家对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乐趣。
门德尔松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最后一部重要的协奏曲作品,通常在介绍这部作品时,人们更多会提及作品和小提琴家大卫·斐迪南(Ferdinand David)的渊源,而忽略了小小年纪的约阿希姆其实也对这部杰作提供过一点早慧的意见。
这部作品是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首席大卫·斐迪南请门德尔松为乐团和自己创作的,大卫在书信中恳请门德尔松,希望能在自己深受痛风困扰而无法再演奏之前,为自己最后再创作一首作品。门德尔松答应了这个请求,不过因为诸多原因,他时隔六年多才完成手稿,甚至在首演和出版之前依然在不断修改作品细节。
这部协奏曲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与传统作法不同的是乐曲几乎刚开始时就让小提琴出场独奏,这与以往先安排乐队开场的惯例不同;另外,音乐中的华彩乐章也很特别,一般来说,华彩是由独奏者即兴创作而且位于乐章的末尾,然而门德尔松却将这首作品中的华彩安排在再现部之前;这部协奏曲的乐章之间是没有停顿的,前两个乐章之间由巴松管连接,行板结束后几乎立刻转入第三乐章,这样的连接是为了防止观众鼓掌。
勃拉姆斯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四部作品中和约阿希姆关系最密切的是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他是这部作品的首演,而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过纷至沓来的演出邀约也给两位音乐家带来了困扰。因为首演时,这部作品的乐谱尚未出版,若要演出,只能使用手抄乐谱。
可为何乐谱迟迟不能出版呢?虽然作品是勃拉姆斯写的,但是约阿希姆在演奏过程中也不断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所以一直不能定稿。
于是勃拉姆斯也急了,写信给约阿希姆说:“这样一直改来改去不是办法啊!……我想乐谱上应该将你的名字也写上去,毕竟在小提琴音乐部分,你费了很大的力气。”勃拉姆斯说得婉转,但是心中对约阿希姆“干涉”太多略有不快的感觉其实很明显了。
约阿希姆
不过,约阿希姆和勃拉姆斯是最亲密的音乐战友,他们的合作偶然中有着必然。约阿希姆在门德尔松的支持下出道登场,而勃拉姆斯则是被舒曼赏识提拔而崭露头角,门德尔松和舒曼又是极为要好的朋友,所以约阿希姆和勃拉姆斯相识,一点也不意外。
二人相互成就了对方,如果没有约阿希姆的“干涉”和协助,勃拉姆斯的这首作品或许不一定能成为小提琴音乐史上的经典大作。二人的切磋和意见交换让勃拉姆斯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音乐。虽然这部作品只署了勃拉姆斯的名字,但是音乐中透露着二人奇妙、可贵的友谊和特殊感情。
柴科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Iosif Kotek 和 Tchaikovsky
这部作品跟约阿希姆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约阿希姆的学生约瑟夫·柯泰克(Iosif Kotek也跟老柴学作曲)的演奏激发了柴科夫斯基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和想象力。
1878年3月,柴科夫斯基正在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湖光山色中休养生息时,他的学生约瑟夫·柯泰克前来拜访他,两人一起演奏了爱德华·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小提琴和钢琴的改编版,这成为柴科夫斯基创作协奏曲的催化剂。
由于柴科夫斯基不是小提琴家,于是他向柯泰克征求小提琴独奏部分的意见。在完成慢板乐章的当天,柴科夫斯基给他的兄弟阿纳托利写了一封信:“不用说,如果没有他,我什么也做不了。他拉得太棒了!”
柴科夫斯基原本想将这部作品献给约瑟夫·柯泰克,但关于二人的流言蜚语束缚了他的这个想法。不过他们的恋人关系也并非空穴来风,只是柴科夫斯基在公共场合不得不煞费苦心掩饰自己的性取向。
1881年,柯泰克拒绝演奏这部作品,他认为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不会受到欢迎,而且会损害自己刚刚萌芽的事业,之后二人便断绝了来往。据猜测,也许是对柴科夫斯基曾把这部作品献给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利奥波德·奥尔感到不满,柯泰克才拒绝演奏它。
不过利奥波德·奥尔也没有首演这部作品,因为这位小提琴家认为这部作品在技术上是无法演奏的。直到1881年,这部协奏曲才由小提琴家阿道夫·布罗斯基首演。
本文参考文献:
杨照《呼吸》
辛丰年的《音乐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