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不懂爱情,以为怦然心动是爱情的雏形。

青春期时则似懂非懂,以为一见钟情是白头偕老的永恒。

如今虽已略懂,但心里似乎没有了点燃爱情的火种,偶然遇到,也已辨不清是友情还是即将错过的爱情。

麦琪的礼物最好的片段(爱的奉献与麦琪的礼物)(1)

爱情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在描绘一幅幅爱情画卷的同时,给出了问题的答案。爱情是唐代诗人元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是清代沈复与陈芸的同甘共苦,琴瑟和鸣;是《边城》里翠翠的心有所属,缄默不语;是《红与黑》中于连生命最后一刻的幡然醒悟,悔不当初;也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执着追求与殷切想望。

归结起来,爱情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沿途的风景诚然教人回味,但更重要的是空想落实的决然和纵使孤独,也不回头的勇敢。

世间有太多的爱情,无论如何不同,也会在千差万别中找出共性,就好像模样各异的面孔,五官是标配。

欧·亨利的《爱的奉献》与《麦琪的礼物》,尽管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情节,但是其中的爱情却殊途同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麦琪的礼物最好的片段(爱的奉献与麦琪的礼物)(2)

01.似曾相识的爱情,别出心裁的表现方式

原本天各一方的乔与德丽雅,因为艺术,相识相知,进而喜结连理。乔擅长绘画,德丽雅爱好音乐,两个人都希望有朝一日学有所成,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出色的成绩。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乔和德丽雅由于资金短缺,不久将支付不起绘画课与钢琴课的高昂学费。赚钱成了当务之急。

德丽雅本来想找一份与音乐相关的工作,但因为找寻未果和现实的紧迫,她就在一家洗衣店做起了熨烫衣服的活儿,却对乔谎称在一位将军家里教授其女儿练习钢琴。同样地,乔以每天外出画画的名义在同一家洗衣店的地下室负责烧锅炉,把赚来的钱说成是卖画所得。

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谎言无论多么天衣无缝,终有被识破的一天。德丽雅烫伤的手所用的面纱正是乔从洗衣店的机房送到楼上的。乔发现这一细节时,便是两个人的谎言被揭穿之时。

起初,德丽雅以“为了艺术,付出再多也不觉得苦”的心态开启了求职之旅。然而,在理想无法变为现实时,为了生计,也为了乔能够继续学习绘画,德丽雅不得不接受惨淡的现实,谋了一份与兴趣毫不沾边的工作,她的信念也由“为了艺术”一改而为“为了爱情”,但她并未对乔说出实情,只是依托谎言默默付出。乔同样用谎言编织美丽的梦,在德丽雅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烧锅炉为他们的生活分担忧愁。这便是题目“爱的奉献”的由来。

麦琪的礼物最好的片段(爱的奉献与麦琪的礼物)(3)

圣诞节前夕,为了给吉姆准备一件像样的礼物,德拉忍痛割爱,卖掉了长及膝盖、状如瀑布的棕色头发,用换来的20美元和现有的一块八毛七分钱为吉姆买了一条铂金表链。德拉满以为吉姆会喜欢这件圣诞节礼物,但不曾想吉姆竟然卖掉了他的金表,用所得的钱给她买了一整套她所中意的发卡。

棕色头发和祖传三代的金表分别是德拉和吉姆引以为傲的东西,可他们甘愿将其化作保持爱情新鲜感的养料。德拉和吉姆的行为虽然稍显鲁莽,但所折射的是浓浓的情意和倾其所有的慷慨。

由此可知,《爱的奉献》和《麦琪的礼物》是同一主题的两种诠释,体现的是爱情的无私和为爱所做的牺牲。

麦琪的礼物最好的片段(爱的奉献与麦琪的礼物)(4)

图片源自网络

02.异曲同工的爱情,到底妙在哪里?

《爱的奉献》中,乔和德丽雅当初怀揣着梦想从两个不同的地方相聚在一起,爱情的萌生使彼此的抱负多了一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有一句歌词是:“身边没有你,就算梦实现也没意义。”乔和德丽雅各自的抱负也是如此,如果少了一方的参与,无论谁的抱负实现,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不难理解在德丽雅暂停追逐梦想、外出打工挣钱时,乔也不再学习绘画,而是像德丽雅一样,偷偷地谋生,为他们的小家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从另一个角度看,乔和德里雅虽然在实现抱负的路上拉开了距离,但是在生活这堂课上却做到了同步,使平淡的生活因为爱情的存在而具有意义。

《麦琪的礼物》中,德拉和吉姆一样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爱情。否则,他们就不会默契地卖掉各自珍贵的东西,转而为对方买来渴盼的圣诞节礼物。

麦琪的礼物最好的片段(爱的奉献与麦琪的礼物)(5)

图片源自网络

《圣经》里记载,耶稣诞生时,东方三王(即麦琪)送来了象征尊贵与圣洁的黄金,乳香和没药。

《麦琪的礼物》中,德拉和吉姆被欧·亨利称为笨小孩,因为他们在互不告知的前提下,做出了不明智的行为,造成了悔恨与遗憾交织的后果。

然而,德拉和吉姆又被欧·亨利称为最聪明的人,因为他们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换成了圣诞节礼物,尊贵与圣洁的爱情蕴藏其中。

小说结尾,德拉和吉姆被欧·亨利称为麦琪,麦琪是智者的代名词,由此可知,尽管两人的行为并非明智之举,但他们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纯粹却是睿智的。

《爱的奉献》中,绘画与音乐分别是乔和德丽雅从小就有的才能。对他们而言,自身的天赋是在纽约立足的根本,是无形的财富。然而,为了爱情,乔和德丽雅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天然的资产,投身于爱的奉献中。他们如同《麦琪的礼物》里的主人公,舍弃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将其化作无形的礼物送给了彼此。所以,乔和德丽雅也是智者,也是麦琪。

麦琪的礼物最好的片段(爱的奉献与麦琪的礼物)(6)

03.两部小说所蕴含的爱情哲学

《爱的奉献》中,欧·亨利在小说开篇处写道:“在一个人热爱着他的艺术时,付出再多也似乎不会觉得苦。”

这是小说的前提,却是错误的前提。

通读全篇,我们了解到,这里的“艺术”其实指的是爱情。乔和德丽雅把爱情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像学习艺术那般如痴如醉地沉浸其中,付出再多也不觉得苦。

他们以美丽的谎言掩饰各自的付出,买乔的画的比奥里亚人和德丽雅的品克尼将军是使谎言丰满圆润的必要角色,也是以艺术为名的爱情的产物。

艺术是神圣的,高雅的。同样,爱情也是令人尊崇而不应被轻易亵渎的。

麦琪的礼物最好的片段(爱的奉献与麦琪的礼物)(7)

不管是乔和德丽雅,还是德拉和吉姆,无不在狭小的公寓房里过着蜗居的生活。

欧·亨利在《爱的奉献》中表示,只要家庭幸福,房间小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家庭不幸福,房间再大又能怎样呢?在《麦琪的礼物》中,欧·亨利提出了相似的问题,每星期8美元的房租与每年一百万美元的房租,有什么区别呢?此外,他还写道:

“这是一条铂金表链,设计简单大方,完全是以其质地的纯良而不是花哨的装饰来表明其非凡的价值——所有的好东西都理应如此。”

由此可知,欧·亨利所要阐释的,是爱情的价值远胜过作为身外之物的财富——侧重于内心充盈的精神生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欧·亨利笔下的主人公就是沿着他设计的思路,在贫寒的生活里因爱情而甘之如饴,不在乎物质多寡,只关注情感体验。

《浮生六记》里的沈复与陈芸便过着物质匮乏、情感丰富的诗意生活。我们没有看到沈复夫妇整日为柴米油盐的短缺而愁眉苦脸,相反,他们以青梅竹马的爱情为支撑,即使拮据,也为单调的生活绘上了绚丽的色彩。

麦琪的礼物最好的片段(爱的奉献与麦琪的礼物)(8)


郁达夫曾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作家在创造作品里的人物时,难免会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

1887年,欧·亨利经一位牧师征婚,与阿索尔·埃斯蒂斯结婚。然而,女方的母亲希望她嫁个有钱人。于是在盛怒之下,女方的母亲对那位牧师不理不睬,多日未去教堂。因此,《爱的奉献》与《麦琪的礼物》所展现的经济基础不牢固的爱情以及对这种爱情的称许,可看作是欧·亨利通过文字所寻求的慰藉。

现实有时是残酷的,文学作品自然成了一些作家寄托情感的心灵栖息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