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有种黏糯香甜,让人欲罢不能的甜食——驴打滚,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只是南方的驴打的滚,和北方的驴打的滚,区别之大,一锅装不下。为什么叫驴打滚?甜食怎么有这么接地气的名字?因为它有不同寻常的身世和血统传说。

驴打滚和什么一起吃好吃(驴打滚居然是宫廷菜)(1)

高贵血统传说:源自清朝宫廷食品

与之有关的,是清朝史上嘴最馋的两位主子,一位是乾隆,一位是慈禧。全国各地都流传着这两位主子吃到了某种食品or水果or菜肴,惊为天人龙颜大悦,赐个名留个字,从此帮助各种吃食走上巅峰的温馨故事,频次之高,让我们能充分理解清朝为什么从乾隆开始走了下坡路。

驴打滚和什么一起吃好吃(驴打滚居然是宫廷菜)(2)

乾隆画像

乾隆版驴打滚,是个战火纷飞爱恨情仇的故事,乾隆灭了大小和卓后,把一位维吾尔族首领的妻子抢到了宫中,就是后来著名的香妃。她进宫后很忧伤,茶饭不思,多情的皇帝急眼了,传旨:谁能做出香妃爱吃的东西,加官进爵赏银千两。御厨们使出了看家本领,各路山珍海味,风味名吃端过来,但香妃看都不看。乾隆就下旨叫白帽营的人给香妃做些家乡吃食,这让一位一往情深的男子得到了机会——跋山涉水从新疆跟过来的香妃的丈夫。

思念成疾的丈夫,给香妃做了一盘他家祖传的点心——江米团子。太监问这点心的名字,却谎称叫驴打滚。香妃一见点心就知道是丈夫来了,终于肯吃东西了。乾隆大悦,让白帽营天天送,就这样驴打滚出了名,后来流传到了民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少看点那六七个人演的《还珠格格》。琼瑶奶奶的清朝背景你得当成架空时代看,编上加编就过分了。还白帽营,乾隆时期是对回民严厉镇压的时期,社会偏见 回族内乱 高压统治,回族频繁起义清廷玩儿命镇压,这种背景下,哪个想不开的皇帝敢起个完全由回族构成的军队建制?

这个传说的可信度是负数。别的不说,香妃的前夫是小和卓木霍集占,乾隆灭大小和卓是字面意思,这两位是从势力到身体都物理毁灭,所以一路跟到北京的那是谁?这是要从傻白甜爱情故事变成阴间故事吗?

驴打滚和什么一起吃好吃(驴打滚居然是宫廷菜)(3)

清军追击大小和卓

慈禧版驴打滚,是个相对靠谱的俗套故事。某天御厨做了一道蒸年糕,要上菜的时候被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碰到了黄豆面的盆里。重做已然是来不及,御厨只能将这个献到慈禧面前,慈禧吃着觉得不错,问这新点心叫什么名,御厨想到是小驴儿闯的祸,就说叫驴打滚。

驴打滚和什么一起吃好吃(驴打滚居然是宫廷菜)(4)

慈禧照片

这个传说的可信度10%,因为御厨做饭的时候不小心不经意出的各种幺蛾子而创造出的吃食实在多得令人发指,这要都是真的,做御厨也太容易被砍头了,给皇上做饭就这么随心所欲吗?就像你去餐厅吃宫保鸡丁,店家说炒的时候没放鸡丁,恭喜你尝到新菜宫保花生,你要是没拆了餐厅算你有涵养。

虽然传说很不靠谱,但现在在京城最盛行的,就是清宫起源说中的糯米面红豆版驴打滚。

清宫驴打滚的代表品牌,就是牛街了。基本上牛街任意一家的驴打滚,都符合“好吃”这个定义。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白记洪记——隔路相望的两家清真老字号。

驴打滚和什么一起吃好吃(驴打滚居然是宫廷菜)(5)

驴打滚和什么一起吃好吃(驴打滚居然是宫廷菜)(6)

口感爱好者的福音:白记驴打滚。糯米皮和豆馅比例1:1,糯米皮软滑,弹性十足,软糯香滑,糯米香气浓郁,口感柔顺,糯唧唧星人最爱的那一挂。豆馅香甜绵软,红豆香味足,有淡淡红糖味,口味偏甜,是嗜甜族的菜。外裹豆面偏薄,由豆面带来的香气弱一些。

驴打滚和什么一起吃好吃(驴打滚居然是宫廷菜)(7)

白记驴打滚

豆馅爱好者的福音:洪记驴打滚,糯米皮和豆馅比例1:3,薄皮厚馅,糯米皮也很软滑Q弹,但有种明显作为配料存在的即视感。豆馅非常充足,红豆香气足,红糖味略重,口味不是很甜,红豆的火候恰到好处,微微有些颗粒感,是豆馅爱好者的菜。外裹的豆面厚实,豆面香充足。

驴打滚和什么一起吃好吃(驴打滚居然是宫廷菜)(8)

洪记驴打滚

但驴打滚的起源还有另一个历史更悠久的传说,甚至配方都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咱们下期细聊,回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