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1月30日电(韩笑)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宋庄镇任庄村,有一座只有三间小平房的矮小书院——景清书苑。在书院不大的房间中,堆满了各类报刊书籍;墙上没有任何装饰,而是贴着一张张书法作品。书院的主人叫方敬。86岁的方敬老人,在上海学习、工作了大半辈子,从1978年起,每年都要回到家乡任庄村,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当地贫困学生读书。1991年退休后,他更是毅然回到家乡,投身当地教育事业,用尽了毕生积蓄和全部心血。

邵阳县乡贤教育(乡贤方敬以身为烛)(1)

每天读书看报,占用了老人绝大部分时间。(贾玥 摄)

知恩图报 反哺桑梓

“景清书苑”得名于方敬的恩师胡景清。1948年,方敬考入了上海华东模范中学。由于家境贫困,每天的午饭只能以水充饥。胡景清老师拉住方敬说去‘小小天’吃饭”,这一吃就是整个高中三年。“每天能吃一碗白米饭,那是神仙过的日子”,方敬说。胡景清老师的善举影响了方敬的一生,他下定决心要像恩师一样,帮助自己的学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邵阳县乡贤教育(乡贤方敬以身为烛)(2)

景清书苑(贾玥 摄)

1978年,方敬返乡,见到了赣榆县宋庄乡任庄村的贫困,从此立志为家乡青少年的教育尽力。上世纪90年代的赣榆农村,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上学干什么?费钱、费精神”是村民的普遍看法。在当时,上学甚至大学的费用往往会倾尽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积蓄。“哪个国家重视教育,哪个国家就有前途”——深知此道的方敬为了鼓励孩子上学读书,负担起了那些家境困难的学生们全部的生活费。

“如果不是方老师,我早就放弃读书放弃高考,赚钱养家去了。”即使20年过去,祁海燕还依旧记得第一次见到方敬时的情景。“我们从未谋过面,他却把一沓钱塞到我手上,嘱咐我要继续读书。他走后我躲起来悄悄数了数,整整一万块。”父亲去世,母亲独自拉扯三个孩子,贫困这根稻草重重地压在祁海燕身上,她简直不敢相信,一位素未谋面的老人竟愿意资助她上学,自尊而敏感的心灵被突如其来的善良感动。“我这一辈子都会感激方老师!”

同样心怀感激的,还有宋庄镇的祁洪省。祁洪省家中有3个孩子,别人家每个月给孩子一千块钱的生活费,到他这里,3个孩子也只能凑够一千。“我没本事,但是我几个娃优秀。大丫头上大学的时候,方老一年给一万,4年给4万,3个孩子一共给了10多万。”

农村教育事业薄弱,除了向个别穷困家庭的学生提供资助外,1993年,方敬在宋庄中学捐出3万元设立以自己恩师名字命名的“景清奖学基金”,向成绩优异的学子提供奖励。26年来,他倾尽积蓄,资助总额超过200万元,260多位学子因此受惠。1998至2015年的17年间,仅任庄村这个1400余口人的小渔村就出了140余位大学生,并有博士2名,硕士4名。

早在2003年,方敬就和徐州医学院签订了协议,在他百年之后,捐出自己的遗体用以科学研究。2010年,方敬多年的积蓄只剩下十万元。他本来打算将这些钱预备着以后养老,却遇到了两个特别优秀的贫困学生,又用掉5万元。2012年,方敬查出患了癌症,他的家人把他接回上海治疗,劝他留下休养,他却不肯久居。5年多的时间,老人住院十多次,每次身体稍微恢复一些,就回到他牵挂的“景清书苑”。“上海也有贫困生,但上海的贫困和这里的贫困是两码事。”方敬说,“在这边我的生活成本低,就能资助更多的学生。”

撇捺方寸,字如其人

方敬老人不仅倾囊助学,更是身体力行,亲自授课,以身为尺,教学生读书写字,更教学生如何做人。

邵阳县乡贤教育(乡贤方敬以身为烛)(3)

景清书苑中,简陋的房间里贴满了老人的字画。(贾玥 摄)

现在已经耄耋之年的方敬老人,还在坚持读书练字,始终保持着对于新鲜知识的学习吸收。说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大数据、物联网……方敬老人渊博的学识让他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一笔一绳,以字立人。”方敬提倡要热爱书法,时刻保持谦虚内敛、不骄不躁,修身养性才能写好字,而一笔好字更能给人以启迪和滋养。他二十六年如一日为乡村教师、妇孺儿童免费开设书法培训班,教过的学生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刚上幼儿园的小孩,有身家丰厚的商人也有贫困却乐观的农民。如今的宋庄镇成了文化小镇、艺术小镇,从这里走出全国书协会员12人。

跟着方敬学了两年书法的任文悦,今年也以初一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景清奖学基金”。她说,方敬爷爷不止教她练字,更是以自己为例,强调学习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拓展学习的深度。更重要的是,在日常习字中,方敬将人生道理蕴含其中。“爷爷在教我们写字的时候,强调一‘撇’一‘捺’最重要,只要撇捺写好了,这个字就有了精气神。”

一撇一捺,正是个“人”字形。字如其人,方敬老人以拳拳之心,将这“撇”和“捺”都写的铿锵有力。

大爱倾城,惠泽一方

走在赣榆街头,随便问一位路人:“你知道方敬吗?”得到的回答大半是:“知道,是一个助学的老人家。”如果恰好这位还是方敬的乡邻,那他必定能指明去往景清书苑的路。助学扶困、垂范乡里成了方敬最鲜明的印记。

原任庄村村支部书记相恒柱介绍说,在上世纪90年代,“读书不如赚钱”的观念影响着村民,任庄村一直没有自己的大学生。自从方敬定居任庄村,不厌其烦地向村民介绍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之对优秀学子的资助,村民从不理解,到慢慢重视教育。二十余年,村里就走出了百余名大学生。学成归来的学生也跟着方敬学,争着为困苦群体雪中送炭,在各个岗位上继续传递着方敬的奉献精神。

邵阳县乡贤教育(乡贤方敬以身为烛)(4)

方敬在为学生授课(资料图片)

方敬还一直致力于改善陋习,引导乡风文明。相恒柱说,方敬刚到任庄村的前几年,在他办公室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除了讲教育,就是讲环境。大家都要“抓生产”,方敬却提出要“抓环境”。时任村书记的相恒柱虽然一开始并不理解,但拗不过方敬,还是安排了专人负责村内卫生。最初的几年,每天清晨,村头路口、大街小巷,方敬总是第一个出门打扫卫生。遇到村内有人家中卫生环境欠佳,方敬则会上门帮人打扫。被打扫的村民不好意思,便养成了每天自己打扫卫生的习惯。方敬就像一根标杆,改变着村民落后的卫生习惯。

除此之外,方敬还和村委会的党员一起制定了《党员治安保护条例》,采取党员分户巡查的方式,保障了任庄村良好的治安秩序。但凡遇到村内有打骂老人等不良行为,方敬就会上门不厌其烦地劝说。方敬的言传身教,让任庄村及周围村庄甚至宋庄镇的居民从一开始的不理解甚至嘲笑,逐渐转变为钦佩,再转变为以方敬为榜样,乡村风貌开始移风易俗,宋庄镇这个不起眼的小乡镇成了远近出名的省级文明镇。

一个方敬,影响一座城。方敬的精神就像是火种在赣榆大地蔓延。17位中国好人、3位江苏省道德模范、28位江苏好人、1个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文明赣榆的“群星现象”。如今的赣榆,村村发布乡贤榜,乡镇在最好的地方都设立乡贤广场、乡贤园,区里成立乡贤会,乡贤文化已经成为赣榆一张闪耀的新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