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an三声)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勇于坚强会死,勇于柔弱则活。这两个勇个结果,或有利或有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呢。是以圣人也不好判断之。天之道,不争而关于取胜,不说什么却得到回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谋划。天地大道广阔无边,虽然宽疏但却不会漏失。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道德经第七十三章)(1)

终南山古楼观

这第一句,我实在不敢苟同。诚然,怂货很多时候会苟全,但如果大家都是怂货,那不是完了么?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有这样一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个时候不能这样啊,乱世,不正需要圣人来拨乱反正么,这里,需要拿出孟子那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如果确实有安邦定国之志,经天纬地之才,却勇于不敢,面对乱世,而求田问舍,这样的人,实在是没甚意思了。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道德经第七十三章)(2)

南京鸡鸣寺

所以老子可能也觉得此句不妥,后面说到了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而圣人犹难之。从人的角度去看天,那么这个利害,其实不在天那里掌握,而是在人这里的,天下人管天下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一代代人积极努力得来的,绝不是靠天决定的,也绝不是不敢能成的,必须得敢冲敢上,前赴后继,才有把天顶起来的可能,不然,真的就被天压趴蛋了,生产力越是强大,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大,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把人和自然放在了一个水平线上去比较考量,人,既是自然的一份子,也是超越自然的存在,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天换地,把不宜居之地,改造成宜居的家园。

天之道这句,说的是天之德了,不争,不言,不召,繟然,这些都是天之德了,成万物而不为宰,善处下而万物自宾,很理想的天之道,我们可以赞美,但不能指望天对自己有什么特别关照,苍穹之下,万物都是一样的待遇,所以,人之所为,终究还是靠人自己的。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道德经第七十三章)(3)

广州纯阳观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现代有一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估计是从老子这句抄去的,一样的有种大魄力的感觉。有些人解读此句,会用宿命论,福报业果之类,其实没什么意思,生命中的偶然和必然,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只能努力的去完善自己的命运之轮,恪守着世间的大小道理,能问心无愧的说自己是个人,这样就行了。至于天道,那是天的事,不去管太多,如果天道有缺,有疏有失,那么我们想法补上就是了,勇于敢则活嘛。

————————

就到这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