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慌乱的 2022 年,我的阅读毫无规划。在好友群里提到自己的阅读只随心不系统时,朋友回复:「挺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读的东西证明了你在一个方向上寻找答案。」被他这句温暖了很多天。
阅读是我人生最好的礼物之一,它陪伴也塑造了我。加缪讲到,如果有灵魂,不要以为我们得到的是成品,灵魂需要一生的时间来成型。我看了去年的书单,感受到自己兴趣的变化,通过阅读了解世界,通过觉知来了解自己,学习听心的话。
「你这一生遇到的所有事都是为你定制的。」读到这句时,解答了我的困惑,也给了我答案,让我明白了自己经历的意义,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开窍如同跳崖,猝不及防。多少人因为阅读一本书开始了他生活的新纪元,愿你有书为伴,常被点亮。
以下书单是我去年写过书评的一些,请同事帮忙整理,供大家参考:
「基因之河」
在飞机上读完「基因之河」,看着云海想象着一条流淌着基因信息的大河,经历地质时间形成 30 亿条支流,是何等的壮阔。再经过不可逆的分离、消失,到今天仅留下了约 3000 万条支流,估算现存物种的数量只是曾经存在过的物种数量的 1% 。
我们可以将自己体内的 DNA 看作一部家族族谱,在体内的每一个细胞母亲和父亲的基因各占一半,同时这个基因也来自四位祖辈中的一位。基因本身带有一种稳如磐石的完整性,彼此不会融合,而会彼此独立地进行重组。
「爱因斯坦传」
看「爱因斯坦传」是这周的愉悦时光,沃尔特·艾萨克森的作品都很值得读。爱因斯坦十三岁时读康德,其「纯粹理性批判」吸引他开始读休谟、马赫,他的思考也深受哲学思辨的影响。爱因斯坦一直强调数学能力的重要性,以数学的方式来了解上帝的思想。他评价巴赫的音乐似乎就存在宇宙之中,让他充满的敬畏。 哲学、数学、音乐融入在他的物理思想中。
读完会感叹物理学家的友情是无比的坦诚、开放,在分享发现,在思想辩论中建立起深挚的感情。他在 1935 年对薛定谔提出一个火药思想实验,薛定谔以此提出一个类似的思想实验,一只名扬天下的虚拟猫「薛定谔的猫」。
爱因斯坦和玻尔站在量子力学的对立面,在爱因斯坦发布 EPR 论文后,玻尔意识到他必须再次担起重任,抵挡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新一轮攻击。爱因斯坦去哥本哈根看望玻尔时,两个人坐有轨电车回家,路上因为争论来来回回的坐过站。他们的争论涉及宇宙设计的核心,宇宙中的一切是否都是被预先决定的? 他们关于量子力学的对话被评为关于量子含义最伟大的对话。
许多次,当爱因斯坦宣称上帝不会掷骰时,玻尔都会反唇相讥地说出那句名言:爱因斯坦,不要告诉上帝做什么!
「可能性的艺术」
学者李普赛特曾说过:「只懂一个国家的人不懂任何国家。」在刘瑜笔下通过比较的视野来理解政治,了解更多国家,建立尽可能丰富的参照,以此来定位现实。
「万物原理」
读了一本很吃力的书,阅读过程就是嗯、嗯? 呃、嗯、哎……… 啥 、这是在说什么。
「万物原理」的作者弗兰克·维尔切克讲到写这本书改变了他对世界的看法,从一份阐述发展成一种沉思。希望读者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和他一样的体验:犹如重生的思维旅程。
以科学的方式重生之后,迎来的世界看起来新鲜、清晰而且惊人地丰富。
感叹上学时最需要好好学习的是物理,现在学习也不晚。认识复杂事物背后的原理,并用简洁的方式表述,是物理学的思维方式。物理爱好者芒格认为:「永远用最基本的方法去寻找答案是一个伟大的传统。」
「论爱欲」
读了汪民安教授这本「论爱欲」了解关于两千多年以来西哲对「爱欲」的论述。从早期的爱欲来自对抗死亡,延续生命,在古希腊将爱欲和知识做了奇妙的结合,就是正当之爱,如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真理之爱高于灵魂、身体之爱。到奥古斯丁这里只有相斥的上帝之爱和尘世之爱。再到薄伽丘、黑格尔这里,爱是此时此刻的快乐。在叔本华这里,性冲动和爱是一回事。对于佛洛依德,爱的主要内容就是性等等。
看完这本,在豆瓣收藏了二十多本想读。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Elon Musk 将这本「银河系搭车客指南」放在他的 Tesla 里,搭载重型火箭一同飞向火星轨道。当然,至关重要的毛巾也带上了。
在他年少困惑人生意义时,是这本「银河系搭车客指南」告诉了他:问题本身比答案更重要。书中的观点是宇宙是有答案的,困难的部分在于提出问题。Musk 最近的结论是,越能扩大意识的范围和规模,就越能更好地提出问题。大量阅读对他是很有帮助,起到关键原因。
回到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问题。
书里给了答案:四十二。至于为什么,来读吧。
「你一生的故事」
去完成已知的人生悲剧,是自由,还是不自由。
露易丝在学习外星生物七肢桶的语言时,洞悉到自己未来五十年的命运,丈夫的离开,及女儿短暂的一生。带着宿命的无尽悲伤,她选择去爱上她的丈夫,生下女儿,爱着她直到她的离去,完成这一生既定的悲剧。
如露易丝所讲:
我开始知道,每个事件都有其必然性,我全身心融入,彻底理解这些必然性。它们一定是这样的。如果不知必然,那么我的一生都将浅尝辄止,跟随大小事件随波逐流,为这些事件所裹胁。这是无可避免的。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我的未来,它究竟是最小化,还是最大化呢。
当这些问题充斥着我的脑海,这时你的父亲问我:「你想要个孩子吗?」我微笑着,说:「是的。」 我把他的双臂从我身上拉开,我们手拉着手,走进房间。To make love, to make you 。
「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
「冷战」
看「冷战」这僵持的四十多年间,因为政治冲突让世界多次处在毁灭边缘,冲突又是国际关系中永恒的特点。故事从美、苏、中的各界领导人在冷战期间的如何对抗,斯大林与杜鲁门,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等等领导人如何对话中展开。看到每一位独裁者为了维护独裁统治都不惜毁灭所有人民,冷战以西方为赢家而结束,今天所处的世界才会是更好的世界。
「西方史纲」
上周的夜晚是读李筠的「西方史纲」 ,对古希腊到现代的西方这三千年是怎么成长起来,有了大概的逻辑。对西方文明知之甚少的我读起来既吃力又兴奋,看到丛日云教授的书评,太贴切。这本书解决了非专业读者的两大问题:阅读西方无从下手;理解西方没有头绪。放一些段落标题来感受一下这本书的吸引力。
柏拉图为什么批评民主?
中世纪真的有那么黑暗嘛?
有信仰为什么还需要神学?
自由和强国何以兼容?
看完也就忘完了,值得重读,也准备到这本书的出处「得到」上再听一遍课。
「罗马史纲」
读「罗马史纲」是好奇这个超大规模的共同体。罗马史几乎记载和穷尽了人类探索各种政体形态的所有智慧和愚蠢、所有经验和教训。
在「罗马史纲」后记上,李筠写给一同去罗马考察朋友的行前寄语:
人生的路很长,若没有目标,若没有朋友,即便撑下去,也很容易变得寡淡无味。我和施展一起走了十几年,发现和拥有共同目标的朋友一起走,人生的风景会大不一样。因为我们不仅在一起获取新知,一起抵御黑暗和严寒,而且相互启发,相互砥砺,相互成全。人生因为分享和共享而变得厚重,路会越走越宽,期待和你一起踏上新的征程!
感叹这样的友情。
「纽约:一座超级城市是如何运转的」
「纽约:一座超级城市是如何运转的」这本书很值得看看,很少会想到维持正常生活的城市系统有多复杂。
作者凯特·阿歇尔是位城市规划专家,简洁详实的解剖了纽约,展现出这座超级城市的背面。
「四大圣哲」
「四大圣哲」的共性是都有着伟大的智慧和无比的慈悲。三十岁的耶稣讲到:在每天太阳落山之前,你要平复你的情绪,在睡觉前平息你心中的愤怒,一天的苦就够一天的受,不要把今天的痛苦带到明天。
佛教自创从未有哲学与神学之分界,自由理性与宗教权威两种对立的问题从没在佛教中出现过。
哲学本身就是宗教活动,知识本身就是解脱与救赎。
「宇宙」
居家七天读读「宇宙」。
「纳瓦尔宝典」
最了不起的能力是改变自我的能力。在决策的过程中,大脑是一台根据过往记忆进行预测的机器。在根据记忆进行预测的过程中,推理逻辑是最靠不住的。做决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决策需要的是原则和心智模型。建立新的心智模型最有效的方法是海量阅读,知识面越广,思想越独立。
对把真实的想法告诉所有人,以率直的方式表达。彼得森举过一个例子,当你的感情出现了一些问题,你不清楚原因,难以言喻,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嘛? 问题当你用具体的语言讨论他时,它就像是从一个难以言喻的模糊东西,突然间变成一个具体的小东西,这个东西很可怕,像含有剧毒的物体,但他不再是一团未知充满毒素的雾霾。逃避或者说出,不仅是两个不同的选择,会是两条人生道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
「量子力学的真相」
在量子力学领域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背后是人们关于现实本质的看法存在根本性分歧,如果这个分歧得不到解决,就会上升为对科学本质看法的分歧。
在这种分歧之下潜藏着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自然世界是否独立于我们的意识存在?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物质自身是否具有一套独立于我们的感知和认知的稳定性质?
第二,我们是否可以理解并描述这些性质?我们对自然定律的了解是否可以深入到能够解释宇宙的历史并预测其未来的程度?
对这两个问题都回答「是」的人是现实主义者,爱因斯坦就是其中之一。现实主义者相信只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且其性质绝不取决于我们对其的感知和认知。这就是自然世界,即便没有我们,它也基本是现在这样。另外,现实主义者还认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描述可以深入到能够解释自然世界所有系统运作方式的程度。
如果你对前述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回答「否」,或者都回答「否」,那么你就是反现实主义者。
由于反现实主义者的类型繁多,因此也就有了各种看待量子力学的观点。
「国家的视角」
被副标题「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吸引读完这本「国家的视角」。
作者斯科特列举了有着良好用意的领袖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而设计出来的种种项目。这些项目如此巨大,如此忽视生态和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为什么发现致命问题后仍不顾一切继续推进,是这本书的中心问题。
开篇从国家的森林讲起,在国家的视角中看森林,只有通过财政收入透镜的一个数字—木材收入。除此之外的所有东西都消失了,大部分植物、爬行动物、数量众多的鸟类昆虫都不会被看到。
德国基于国家狭窄的视角规划出科学林业,将森林分成相等区域,种植生长迅速,价格高的树木例如挪威云杉,将原生的混合林改造成单一商品的生产机器。整个 19 世纪科学林业被严格的应用到德国大面积土地上,类似的决策也发生在其他国家。它的负面效果经历了一个世纪才清楚的显现,第一轮树木基于森林丰富的营养长势很好,第二轮退化 30 %的产量,接着出现了一个新词-森林死亡。
作者斯科特从科学林业、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坦桑尼亚村庄化、苏联集体化为例。为何好的动机为何招致坏的结果,是所谓的规划者对其要改变的社会或生态知之甚少。独裁的权力以及软弱的市民社会为灾难提供了条件。
「印度次大陆」
一直是以零散的信息来了解印度,只知道它有着非常古老愚昧的一面,二三十种语言,三万多种神灵,近三亿的成年人是文盲。女性生存环境犹如深渊,每六小时就有一位女性被殴打致死或者被迫自杀,就这样由贪腐严重的政府维系着民主制度。另一面印度 IT 业的发展让年轻人有了活力,在全球五百强企业中,30% 的 CEO 是印度裔。
这本「印度次大陆」简述了印度的发展历程,值得翻翻。
最后推荐在 B 站上搜:印度 军购、坦克、航母、自信的内容哈哈哈哈哈比段子还好笑,适合周末伴饭。
「宇宙小史」
这本「宇宙小史」特别适合给孩子读,花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对宇宙有科学的基础了解,当他凝望深空,心里有向往太空的种子。
哈勃超深空 显示出 130 亿年前的古老星系和当时的天体结构,理解了望眼镜就像时间机器。背后的工作团队在图片中找到大约 1 万个星系,这意味着我们头上的天空之中一共存在大约 1000 亿个星系,每个星系通常都有 1000 亿颗恒星,我们的银河系只是一粒尘埃,从宇宙的视角来看,地球无足轻重。
爱因斯坦说,宇宙最不可理解的是,它是可以理解的。
「金钱博弈」
有人评价单伟建这本「金钱博弈」像私募的教科书。在私市股权基金行业三十多年,还没有亲历者详细讲述过一笔重大投资自始至终的故事。
也很推荐他的上一本「走出戈壁」,深夜读到他再一次受到荒诞的批判,失去上学机会时,强忍眼泪到深夜一个人跑到荒野中放声大哭时,忍不住跟着一阵痛哭。从知青下乡在戈壁改造荒地的少年成为沃顿商学院教授,再到入职摩根。这本从他在摩根讲起。
采访问:为什么会写书 ?
单伟建:我无非就是「醒能述以文者」。欧阳修在「醉翁亭」里写道,「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看不见的女性」
一本视角的女性研究作品,本书用数据和事例讲述了女性被系统性忽略的事实。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
读完这本书,就再也不会对人类抱有跟过去一样的感受了。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讲述了卢旺达大屠杀这段黑暗历史。惨烈、荒诞、愚蠢、惨绝人寰又不容忽视。
1994 年卢旺达政府发布了一项新政策,所有胡图族都被号召去杀死占少数的图西族。卢旺达政府及其国民,都幻想只要消灭图西族就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就是如此荒诞的想法,让这场种族灭绝的大屠杀发生了。
一百多天的时间至少有八十万人遇害,杀死他们的不是敌国的迫害,而是昨天还来串门的邻居、朋友、甚至是姻亲,今天就用砍刀将他们砍死在家里、路上、教堂。
在种族灭绝期间,杀害图西族人就是这片土地的法律,每个胡图族人公民都要负责执行,是都要出去砍死一两个人的集体疯狂。
不理解短短时间内会有几十万人同意去杀害自己的邻居。而在大屠杀结束的九个月后,胡图组和图西族又密集的生活在一起。不理解卢旺达人如何理解所发生的这一切,又如何和杀害自己家人的邻居们继续生活……
「幸福之路」
读完有两个启发:
一、人生最无聊的是莫过于作茧自缚,最愉悦的是把关注和努力都投向外部。
二、你的动机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单纯。
「查理芒格的智慧」
几年前受查理芒格影响,认识到「跨学科多元思维模型」的重要性和对此产生兴趣。此后关于他的书都会拿来读。
建立新的心智模型最有效的方法是海量阅读,知识面越广,思想越独立。
「亚马逊逆向工作法」
这本「亚马逊逆向工作法」阐明了贝佐斯及 S-Team 如何决策、如何看待业务、如何能持续创新扩张的工作机制。以及讲述了亚马逊 Prime、Kindle、云服务 AWS 等产品从构想到发展的路径。
两位作者担任亚马逊的数字化转型业务的领导职位,柯林·布里亚也曾担任贝佐斯的技术顾问,工作职责就是帮他提升效率。他从内部视角讲述了亚马逊的工作方法。
美团团队现在更认真学习亚马逊,不仅学习管理机制,是像素级抄作业,工作文件名也换成亚马逊的。 不管个人还是组织,看完都会从中获得启发。
「贝佐斯传」
「亚马逊编年史」
「贝佐斯致股东的信」
「一网打尽」
这个月对贝佐斯的亚马逊感兴趣,读了几本高分书籍,简单总结一些。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以从亚马逊的工作方式中有所学习,贝佐斯的决策逻辑和亚马逊工作法影响着很多科技公司,很好抄作业。
《亚马逊逆向工作法》⭐️⭐️⭐️⭐️⭐️
以内部视角讲述亚马逊的工作方法。
《贝佐斯传》⭐️⭐️⭐️⭐️⭐️
是以纪实手法,较公允的记录了贝佐斯和亚马逊的发展历程。
《亚马逊编年史》⭐️⭐️⭐️⭐️⭐️
逐帧记录,关于致股东的信可以对应到同年的关键事件,更好理解贝佐斯当时的思考。
《贝佐斯致股东的信》 ⭐️⭐️
《一网打尽》⭐️⭐️
▪️无边界扩张 :
贝佐斯经常用橡树来类比创新项目,我们必须多播种子,因为我们不知道哪颗种子会成长成参天大树。( 去年财报,亚马逊利润主要靠橡树种子之一的 AWS 运营利润 185 亿美元。)
▪️做决策的单向门、双向门的逻辑:
有些决策是不可逆即「单向门」。在面对这类决策的时候,必须按照方法论来做,要小心谨慎,要慢慢来,要深思熟虑,要多方咨询。
但大多数决策它们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逆的,即「双向门」应该交由判断力比较高的个人或者小组快速做出。
▪️想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
Prime、AWS、Kindle、Echo
▪️遗憾最小化框架:使重要决定简单化的思维架构。
▪️抬杆者招聘流程:
每个新招来的人都应该「抬高标准杆」。
▪️清单法选择 :
避免个人偏见和其他形式的认知偏误来影响决策,清晰、理性的做每一个决策。
▪️资金周转速度:
结构化的方式提升生产率
▪️维持一个精益的成本结构
亚马逊花了四年时间一心一意专注于增长,又花了两年时间心无旁骛的降低成本。
▪️增长飞轮、以客户为中心、一切都关乎于长期,和关于领导力准则就不多讲了。
「布鲁克林」
读完「布鲁克林」的小说,感到电影拍的和小说一样好,罗南自然、克制的演技一如科尔姆·托宾的淡然文笔。
爱情开始得容易,过程却布满了权衡和动摇。
「蓝夜」
下午靠着沙发,读完了这部 Joan Didion 献给挚爱的告别之书「蓝夜」,关于纪念她的女儿,关于失去,关于悲伤,关于人们愿意不愿意面对的一切。
封面照的她美的像一头鹿,眼睛里全是幽蓝的哀伤。译者雨珈描述「蓝夜」是久病之人血管上密密的针眼,疼痛慢慢浮上来,反反复复,无计可消。终于,你面对这无望根除的伤,想着漫长的时光都要与此相伴,泪水终于决堤,一溃千里。
「廊桥遗梦」
早上在酒店重读了「廊桥遗梦」,这十年间读过多遍,从不解到懂得我也是走了十年。两年前对终于看懂了梅姨演技之伟大而兴奋,现在对罗伯特有太多的心疼,直到晚年,他才在港口第一次对朋友说起这段故事,边说边大滴大滴地落泪。
「旧梦很美,虽未能实现,但我很欣慰它们曾萦绕心田。」
「呼吸」
「呼吸」开篇故事「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就很妙,时间机器与「一千零一夜」故事套故事的奇幻结合。
「恋人絮语」
飞机上读罗兰·巴特,也很浪漫,缓解了最近的疲惫。
「苏珊·桑塔格」
终于读完了「苏珊·桑塔格」 这本将她的人生和著作贯穿起来的自传。 她的作品因严肃枯涩只是草草翻过几本,对她的影响力一直不解,这本讲述了她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美国噩梦」的批判者、「最后的知识分子」等等标签的答案。
分享一个她人生重要的转折点。1968 年北越政府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反战抗议者赴河内访问。
美国对越这场非同一般的战争,约 300 万越南士兵和无数平民因此死去。在这边战乱的土地上,越南人超越个人的集体善意让桑塔格感受到困惑。
放一段她写在「河内行纪」的描述:
桑塔格很震惊地看到在河内北边和平省的乡间建造了一座庄严肃穆的坟墓,里面安葬的是一年前被当地农民击落的一架美国战机的飞行员。同行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她,飞行员的遗体躺在一口优质木材打造的棺材里,一旦战争结束,他的家人便能来把遗体运回去。桑塔格无法想象,面对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屠杀了他们亲人朋友的飞行员,越南人是如何做到平心静气地为他设计墓穴并精心维护着他的坟墓的 ?
桑塔格自我解惑说,她的疑惑是「罪感文明」与「耻感文明」碰撞的反应。越南是一个建立在耻感之上的文明,而她自己是在一个建立在罪感之上的文明中长大的。
这次访问对桑塔格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不仅唤醒了她的政治意识,而且激发出她作为作家的潜能。她写小说、发表政治评论、拍电影、在战地排戏剧等等。中年被疾病缠身,受爱情所痛,桑塔格说她一生内在的动力就是「知道一切」。不顾一切地去经历,如饥似渴地去阅读,竭尽全力地去理解。
「成为波伏娃」
「成为波伏娃」这本传记里呈现了波伏瓦刻意隐瞒的复杂情感和才华,关于她和萨特这段传奇关系也有了新的解读。
对于我,更想知道的是她实践一生的问题,是否有了答案。关于她想要一种更好的关系:为什么自由和爱情二者不能兼得?
波伏娃在认识萨特十几天后,她在日记里写到:他理解我,能看透我,我被他迷住了。她和萨特在一起时第一次感到智识上的不如人。当时的萨特鼓励她:保持最珍贵的自我,保持你对自由的热爱,你对生活的激情,你的好奇心,还有你想要成为作家的决心。她清楚和萨特在一起,她会被驱使着成就一番事业。也接受这段令无数后人试图效仿的协议:我们之间的是本质的爱,但我们同时也可以体验偶然的爱。并许诺告诉对方所有的一切。
波伏娃有一段时间对萨特开始不满,想要离开,是因为她另两位情人的远去,让她的生活很苦闷。萨特只能给她思想,不在乎她的情绪,马厄给了她爱和情欲,只有基本面得到满足,她才能平静的和萨特相处。她确信自己爱着萨特,但她也爱着马厄,而且她还爱着雅克,她用不一样的方式爱着他们。在她的日记里写的:萨特之于我,是我的心灵、我的身体、但最重要的是,我的思想收获了无可比拟的朋友。身体和心灵的伙伴,别人也可以做,但思想的朋友只有他,不可替代。
萨特的回答是,他们彼此相爱,但不是以一般人理解的方式相爱。我们爱上彼此的直觉,想象力,创造力、观念、并最终有一段时间也爱上彼此的身体。如果没有海狸(马厄给波伏瓦起的小名)的批准,我永远不会允许我的任何作品发表,甚至公开给任何人。
晚年的萨特经历过最后一场爱情,重病缠身,波伏瓦和她的情人、萨特的情人一起照顾他。
在萨特去世前昏迷着握着她的手腕,说他非常爱她。萨特走了,波伏瓦爬上萨特的床,独自躺在他身边,睡去。
「人间食粮」
「背德者」
读纪德的「窄门」无感,「背德者」也还好,仍然继续读他的作品,是抱着要对长久以来被认为杰作的书籍充满耐心。桑塔格将他视作心有灵犀的智识密友,萨特、加缪两位诺贝尔获得者都深深被他影响。直到今天拿起了「人间食粮」,有启示,更多是困惑。
译者的这段描述让人释怀,纪德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迷宫。不仅令人迷惑,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特点:一般人很难进入。他的每部作品是这座迷宫的窄门,绝大部分读者仅仅能看到一个小小的空间,带着疑惑退了出来。他的敌人连窄门都闯不进去。
迷宫中,有的正是纪德本人。
「你好 忧愁」
睡前拿起萨冈的成名作「你好 忧愁」读完,关于少女对成人世界的试探故事。凭借此书她获得财富过上最肆意的作家生活,她如她的传纪名一样「一个迷人的小魔鬼」。
很喜欢她写给萨特的情书,他们曾有一段时间偶尔约会,萨特很珍视这段感情,每当他感到消沉时,就听听萨冈这封情书的录音。附上其中一部分。
「文城」
在飞机上开始读「文城」,悲伤、压抑,到家继续读完了才能放下。
「人间失格」
这段时间心烦意乱,睡前拿起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一本写满了长长悲哀、无尽绝望的自传性作品,讲述一位极度自责者所走的一条自我毁灭之路,在日本安抚了无数无力面对现况的年轻人。
他曾写下:一直以来,我无数次希望有人可以杀死我。我看不懂人类的情感,更惧怕着人类的喜怒哀乐。
好想死。
我不得不死。
我只要活着,就是罪恶的源头。
太宰治一生摆脱不了的耻辱感,令他五度自杀,三十九时与情人投水自尽,同年创作此书出版。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也成为了他的人生注脚。
「始于极限」
在「始于极限」的开篇中,铃木凉美讲到「始于极限」是暗指「立于极限的我从自己所在之处审视事物」。极限,是意味着前方无路的分界线,不容许更进一步的底线,体力的极限、认识的极限,自我设定的极限,如此下来,意识到这些年生活的世界都位于边界之内,如标题所呈现,今后要去拥抱的世界就在边界之外。
在新一年开始,思考在边界线外的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真是一个绝佳的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