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红楼梦是一本讲述青春的小说,其实红楼梦应该是一本讲述青春如何凋零的小说,如果要说的更为准确的话红楼梦应该是一本讲述青春是如何早逝的小说,现在读者阅读它时所感受的青春烂漫的气息,无非是原著还没有写完的结果,如果有幸我们能阅读到它的结局,那么我们肯定在震惊它的美的同时还会感叹它的伤,毕竟目前能阅读到的部分所包含的各种伤痛已经让读者开始无法承受。

红楼梦秦可卿后事场景(红楼梦第十一回人物)(1)

与红楼梦相关的话题非常的多,即便是作者在讲述死亡的话题时也毫无避讳,甚至很多时候没有丝毫的犹豫,笔锋干脆利落的令人割腕。小编带大家看看前80回有关死亡的人物有多少:头一个算是被打死的冯渊,接着是纵欲过度的贾瑞,还有林如海和贾敏夫妇,秦家三口可算是灭门了,碰死的瑞珠,吊死的鲍二家的,跳井的金玔,逼死的晴雯,冤死的柳五儿,被情所伤的二尤姐妹,练仙的贾敬,被凤姐三千量银子拆散的那对恋人张金哥和守备的公子,加上能马上预知的迎春和香菱、司棋、入画和戏子芳官等人,还不算什么袭人鸳鸯的娘和赵姨娘的兄弟等侧面描写的角色,约有20人之多,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非正常死亡,以年轻女子的薄命为基调,杂糅着凄惨、刚烈、悲伤、哀怨等因素,简直就是人间炼狱,这还只是看的到的人物情况,那些重要角色的结局我们目前还没有看,但结果与这些丫鬟相比只会过犹之而无不及,所以没看到红楼梦的结果是读者的不幸还是有幸呢?

这次我们看下第十一回里的秦可卿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死的。众人到这边来劝慰秦可卿,与动不动就红了眼圈的凤姐相比,秦可卿话不多可话语中并没有任何留恋的意思,说道:“这都是我没福,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接着又笑道:“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秦可卿前前后后传达的意思就是自己已经做好准备在等死,在大家都在看好张友士的医术,都在等着到春天看效果,可是秦可卿的话头里好像在用赌气的口气在说:“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对自己放弃了任何生存的可能。林黛玉也是赌气说过“死”字,但是作为读者都不会认为她的话是真心在说的,而秦可卿就不同,透过“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就可以看出秦可卿对于自己的死是非常认真的,没有一丝的玩笑,还很坦然,不然尤氏等人也不会暗暗的安排后事。

红楼梦秦可卿后事场景(红楼梦第十一回人物)(2)

同样是生前最后一场对话,我们对比下尤二姐对平儿所说的:“我若逃的出命来,我必答报姐姐的恩德,只怕我逃不出命来,也只好等来生罢”,秦可卿和凤姐的关系甚好也没提到来生的话题;和晴雯最后时间相比,晴雯虽也说过:“不过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但是晴雯言语中充满了各种不舍,给了指甲换了衣服:“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像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死后都想和大观园一起;如果说对世事厌恶,但也没有表现的非常决绝,比如和刚烈的尤三姐对柳湘莲说的最后一句话:“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之后就直接抹脖子,这一点秦可卿更是没有底气来与之相比。

如果真是放弃了任何生存的念头,那么她对凤姐说的一些话应该都是在说谎,比如:

1、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

2、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

3、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

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关系比起在“金陵十二钗”里的其他人员来说都是万万不能比的,但秦可卿的精神状态连贾府的一个丫头都不如,这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除了众人猜测的“爬灰”事件,小编捋一下前后和秦可卿有关的细节,和秦可卿怀孕的话题前前后后提到了3次:

1、贾璜家的和尤氏对话提到了;

2、医生张友士和婆子们对话有涉及到;

3、贾敬的寿宴上众夫人聊天时也说过一次,所以“无后”的话题多少给秦可卿不少的压力,特别是在秦可卿死后,贾珍特别提到:“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凤姐霸王似得人物在这句话面前也要变的服服帖帖,再有意见也要在面子上客客气气的把尤二姐和秋桐接回来,那么秦可卿应该也有这个压力,加上还是贾府的长孙媳妇,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除“无后”之外,家境的因素,出身的因素,还有各种流言蜚语,一起促成了“心又重”的秦可卿自我放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