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曾说:“有时,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生是短暂的一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生是短暂的一生(短暂的一生不是所有人)

人生是短暂的一生

白岩松曾说:“有时,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的确,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生活,我们因着人的话、周遭的评价、无关紧要的小事被欺骗

有人调侃你,你立即嘲讽他;有人瞧不起你,你加倍蔑视他;有人忽视你,你从此疏远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然而,你却快乐不起来。

常常让我们的内心失去平静,陷入情绪污染的那些话、那些事,真的就那么重要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则发人深思的小故事。

一、将人的话存心里,饭都吃不踏实!

有一次,作家莫言做东请朋友吃烤鸭。

朋友们酒足饭饱后,桌子上还剩下许多东西:洁白的薄饼、香酥的鸭肉、大葱、大酱……

莫言心疼地想:“这些都是好东西,浪费了多可惜啊!”加上胃里还有一些空间,于是莫言就继续吃。

这时,有人开口了:“你瞧瞧莫言,非把他请客的那点钱吃回去不可。”莫言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好像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回到家后,莫言觉得被朋友误解,越想越委屈。母亲就建议他,下次再去吃宴席前,先喝上两碗稀饭,再吃上两个馒头。

莫言回到北京后,去吃宴席前,就照着母亲所说的,先垫饱了肚子。在宴席上,他吃得慢条斯理、温文尔雅。

没想到莫言却听到旁边有一人在说:“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还讽刺他做人不够本色。

人说话,往往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并且随着环境、氛围而改变。如果我们一切行为以人的话作为基准,那人生就乱套了,会像莫言一样,连饭都吃不踏实。

圣经告诉我们,不要把人说的话存在心里(传7:21)。并不是我们要无视人的话,人的话我们当然要参考和尊重,但它并不是我们人生的答案和指南针。

二、你永远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有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想要画出一幅人人都喜欢的画。

他花了好几个月进行创作,然后拿着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那幅画去了市场。

他在画的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一则说明: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认为这幅画哪里有欠佳之处,请赐教,并在画中作上标记。

然后,他将画留在摊位上,自己离开了。

画家非常自信,这幅画很美,必将人见人爱。

然而,当他晚上去取画的时候,却发现整幅画都写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划是不被指责的。

画家很难过,也很不服气,决定换种方式再试试。

他又画了一幅一模一样的画,再次拿到市场上展出,并请人指教。

不同的是,这次的说明变了,他请求每一位观赏者,把自己最欣赏的妙笔标上记号。

当晚,他再次去取画,发现那些曾被人批评得一文不值的笔划边上,全是赞美之词。

最后,画家感慨地说: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无论我做什么,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如果一个人太在乎他人的赞美,会变得自以为是和骄傲;太在意他人的批评,则会变得自卑和懊恼。

我们的价值和安全感如果建立在人的评价标准里,最终只会丢失自我。

三、打了10年官司,只为了一句话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一个十分荒诞的故事。农村妇女李雪莲,被前夫辱骂了一句:“你叫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叫潘金莲呢?”

李雪莲为了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告诉所有人“我不是潘金莲”,前前后后打了10年官司,过程中,她饱尝人间冷暖,一件事变成了另一件事……

最终,她也没有把这句话纠正过来。整整10年人生,李雪莲本可以过更好的生活,却为了一句话、出一口气、为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浪费了半辈子的人生。

或许你觉得这部电影太夸张了。其实,它很反讽现实,很多时候,很多人不也像李雪莲一样荒诞吗?

我们常常为了无关紧要的人和事,像李雪莲一样,献上我们的时间、精力、甚至宝贵的人生。

常常听人说:XX说的话,做的事,让我太受试探了,气得我连觉也睡不好。”诚然,给你试探的人需要更新;但你明知道那是试探,却还要陷进去,不是更该反省吗?

时间,验证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岁月,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拥有,所以,我们明白了:余生,别把无用的人和事请进自己的生命。

短暂的一生,不是所有人,所有事,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聚焦在真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和事上,才不辜负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