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经典语录(四书解读六卷之)(1)

作者:高振凱 中国孔子网【原创】栏目独家发布

【原文】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

知道能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的人才能镇静不燥;镇静不燥才能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会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所收获。

【解读】

本节论述讲的是定、静、安、虑、得之五字经。定,是知其所址;静,是克躁静心;安,是专志不移;虑,是以道深造;得,是“止于至善”

定、静、安、虑、得之五字经对人生求学悟道,安身立命无不息息相关,是人人正确的修身养性,安身立命之规则。能够深刻悟透把握运用好如此之五字经,有利于自己一生走好而终身受益。

具体而论,定、静、安、虑、都是为了这个“得”字为目的,唯有这个“得”字才是解读这篇文章的本义。这个“得”字,根椐孟子所言“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焉”如此我要学,为我学,成为自善其身的人生价值观念来解读,并非是获得到什么权势和财富。对这个“得”字,根据儒家尚德胜于尚利,“好善忘势”之一贯思想,更准确的解读应当是获得到自我内心“安然自得”与“心安理得”这才是精神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获得。

这个“得”如若以“君子求上达志于道”来解读,这个“道”的最高境界是获得“知天命,遵中庸”的最高境界。求学修身达到如此境界,然后才能在“世事无常,道无常道”的社会现实中处世为人,做到通权达变,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将事情做到恰到好处。

人生最有价值的获得是什么?当然莫过于生活幸福,精神快乐了。那么,什么才是生活幸福快乐?当然是内心坦荡,泰然安康,心旷神怡,无忧无虑,无恐无惧,无敌无争,无怨无恨,唯有获得如此的心境,才是人生最快乐与幸福。难道不是吗?如果能从自己内心消除了这些“无”字,那么,剩下的不都是幸福快乐,心旷神怡,身心健康长寿吗?这才是人生内心意念上达幸福快乐之境界,这才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获得。

孔子说:“饭疏食,饮凉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篇》)我们可想而知,如此的生活情景这不就是一个乞丐吗?孔夫子却说快乐就在其中。人生尽管生活在食粗食,饮凉水,弯着胳臂当枕头,家贫如洗的环境中也不忘记人生快乐,这难道不是最懂人生,最知道珍惜生活“安贫乐道”的人吗?这才是真懂得人生,他才能获得随缘而安“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之真知了。反而言之,再看那些欲壑难填,贪得无厌的人,他们虽然是权有势,享有财,然而,却也有的人志不得定,神不得静,情不能安,天天忧心忡忡,即患得又患失。所以他也未必能感觉到人生之快乐,甚至还被心不净所困扰,这能算是获得了心安理得,自得安然吗?人之一生唯有知道珍惜人生,享受人生的明智之士才能理解这个“得”字的深刻之内涵与其本义。

定、静、安、虑、得中的这个“得”字如果用“安贫乐道”来解读也比较合情理。孔子赞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颜回饿了筐子里取块干粮,渴了一瓢凉水,住在破乱不堪的房子里,如此别人都看不下去的生话,颜回却感到其乐无穷。颜回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是一介资深之大儒,生活在如此人不堪其忧的环境中却还感到快乐。颜回之所以快乐,是他内在富有充实的学识,他才感到欣慰快乐。说明了人生快乐并非是权贵,还有比权贵更令人快乐的,那就心中有“道”心中有“道”能使乐道者学识与成就获得的满足与自豪。颜回之乐这才是自己内心对人生之道,明知透彻的悟会达到了超凡脱俗,悟道上达如此之境界一般人获得不到。

关于定、静、安、虑、得、其中这个“得”字,无论是以“安然自得与心安理得”理解也好;还是以“安贫乐道”解读也罢,皆属中华民族传统人生道德价值观。那么,对今天而言还有学习应用价值吗?其实这个定、静、安、虑、得、对今天现实人生安身立命,求学深造而言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的学习与研究。

定、静、安、虑、得、这五字经对今天处世为人,安身立命,自我心志修养,仍然还是应当遵守的规则。今天我们如果能理解,把握好定、静、安、虑、得、之五字经,仍然有益于自己一生一路走好,而成善始善终。

[知止而后能定]

这个“知止而后能定”讲的是这个“定”字,应当以知己所能,适可而址来理解才是。修身求学也好,安身立命也罢,必须首先把立足这个根札牢。茫茫人生何为自己栖身之所?无论追求什么人生之梦想,都应当自知自明根据自己志向与所好确定自己的立足定位。唯有知己所能,才能知其所址,然后使自己才能获得“止于至善”

人生在世有了适宜自己理想的栖身之所,才能使自己置身稳定,如同植树扎下了根才能开花实果。否其道而行,胸无志向,求无所好,不能自知自明一遍茫然,做不到知止而定,必然造成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如此不能适可而止,居无定所,天天疲于奔命,这是无根基的人生。

[定而后能静]

“定而后能静”说的是有了稳定的栖身之所,才有益于自己内心处于静定专志的状态。无论是求学也好,还是安身立命也罢,心静才能克除浮躁和各种无知足的贪欲。定静的人生状态才有益于自己在各种忧患中脱身而出,才有益于自己安分守己,素其位而行,没有了患得患失,消除了忧心与各种纷扰。自己内心得到了安静,心境达到了静定状态,才有益自己下学求上达。

反其道而行,居无定所,心不得以静,志不得以专,欲壑难填,忧心忡忡,患得患失,这正是将自己置于热锅之上,苦海之中。

[静而后能安]

“静而后能安”其本义讲的是随缘而安。个人获得了适宜自己理想的定居,有益于自己处于心静的状态,然后才能安定于生活学习工作之现状,这样才能安而不移,心志专一。唯有生活工作在专心致志安定的状态之中,才能做到切合实际的思虑,然后才有益于做出成绩。

反其道而行,心不能静,神不得安,心不在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天天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他是不会安分守己,素其位而行。天天处在欲壑难填的忧患,恐惧之中不能静心安定止于至善。

[安而后能虑]

人生只有处于定、静、安、的精神状态中才有利于求学深造,修身至善,才能做到思虑清醒灵敏。唯有身处定、静、安的精神状态才能对事物听有所闻,视有所见,食而知其味。对安身立命而言,唯有处于定、静、安之状态,不会异想天开的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身外之名利。安而后虑,才能做到名副其实安定于生活现实,致使自己思虑正确诱而不惑,迷而不惘。

反其道而行,置身不定,心不静,神不安的状态,思绪必然处于迷惘状态,就容易遭受诱惑,欺诈,迷惑之害。

[虑而后能得]

“知及之”说的是一切获得都是来原于智慧的思虑。“虑而后能得”其中这个“得”字对今天而言,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目的与理想的成功,当然也包括安然自得,知足常乐的精神获得。求学深造,安身立命,唯有遵守定、静、安、虑的规则,才能获得圆满快乐的人生。人的神情只有处于定、静、安、虑、的状态,以便脱身欲壑难填的无际苦海,使自己才能得到人生幸福与快乐。

无论是古代修身养性,还是今天求学深造,安身立命,对于这个定、静、安、虑而言,都不外乎人生的精神状态。人生唯有将自己神情调整到居身稳定,情绪淡静,安于现实,才能做到清醒的思虑,然后获得其所,上达止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