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季##高分作文锐素材#​

这些素材分为三篇,本篇主要讲文明、和谐、平等和公正,下一篇我们继续写法治和爱国。

文明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集锦)(1)

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有关文明的名言

把理想运用到真实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法】雨果

增多的物质财富和增多的空余时间是促使人类文明的两大因素。--【英】狄斯雷

文明的真正验证不是人口统计数字,不是城市规模,也不是农作物的产量—而是一个国家能 造就出怎样的人。--【美】爱默生

真正的文明人知道自己人生的使命。--【俄】列夫·托尔斯泰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法】狄德罗

道德的事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捷克】夸美纽斯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辽远的后世。--【英】莎士比亚

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 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然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梁启超

真正的文明是说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日】幸田露伴

文明是人类精神的场所、考研的器具。--【日】岸田国士

文明跃进,国家越富。--孙中山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英】培根

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面镜子,那它倒映出来的应是人的灵魂。--王力

夫子温良恭俭让。--孔子

心平气和四个字,非有涵养着不能做。--李叔同

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肥料。--【英】康诺里

有关文明的故事

一、曾子避席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集锦)(2)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 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集锦)(3)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

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

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 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 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 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列宁让路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集锦)(4)

列宁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 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四、“忍气吞声”的林肯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集锦)(5)

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

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五、委屈奖的来历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集锦)(6)

公交售票员

上海公交 22 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

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六、以尊重换尊重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集锦)(7)

齐国陆晓慧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和谐

有关和谐的名言

1、和为贵。——古语

2.家和万事兴。——谚语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变得幸福,使他们的心灵变得和谐、心满意足。——别林斯基

6.世界就是一座供奉不和谐之神的巨大神庙。——伏尔泰

7.美在和谐。——赫拉克利特

8.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赫拉克利特

9.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毕达哥拉斯

10.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11.和谐是爱与恨结合起来的庄严的配偶。 ——罗曼·罗兰

12.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爱因斯坦

13.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 ——叔本华

14.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15.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16.君子是和谐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和谐

17.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关于和谐的故事

贵和故事之一 : 眼见为虚,耳听为实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集锦)(8)

孔子周游列国

有一次,孔子与众弟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受围困,个个饥饿不堪,体力不支。子贡突破重围,好不容易换回一些米来,让颜回负责煮饭。一天,子贡无意间经过煮饭的房间,竟然看见颜回在用勺子舀饭吃。

颜回是孔子十分信任和经常称赞的弟子,他竟然也偷饭吃,子贡对此深感不平,就去见孔子。行礼之后,子贡问孔子说: “仁人廉士会不会因为穷困而改变气节?”

孔子回答说:“当然不会。”子贡向老师讲述了亲眼所见颜回偷饭吃的事。出乎意料的是,孔子却说:“我对颜回是仁者一向是坚信不移的,虽然你说的是亲眼所见,但我还是不会怀疑他,恐怕是另有隐情吧。” 随后,孔子将颜回叫来,说:“我前几天梦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护佑我们吧?你把饭做好了之后,我准备拿它先祭祀祖先。”

颜回摇头答道“:不行啊,老师!刚才我在煮饭时,屋顶有一小块黑土掉到饭里了,

我就用勺子将其舀起来,想把它倒掉又觉得可惜,于是便吃了它。吃过的饭是不能祭祀先祖的啊!”

孔子听了,满意地笑了,说:“原来如此。要是换了我,也会吃了它的。”颜回走后,孔子对几位在场的弟子说:“我对颜回的信任,是由来已久的,并不是因为今天的事情。”周围的弟子由此对孔子更加叹服。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人际交往中,亲眼所见的事情未必就是真的,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自身的狭隘可能会影响对事物的判断。面对可能产生误会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不猜忌、不偏信、不主观地做出判断,而是对得到的信息作进一步调查和分析。

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交际中种下怀疑的种子,长出不和谐的花朵。

贵和故事之二:让跑在你前面的人打破纪录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素材集锦)(9)

奥通巴耶娃就任吉过渡总统成中亚地区首名女总统

1966 年 11 月,前苏联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奥什市某中学,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拉开了战幕,目光聚焦在马拉松赛场上,女子比赛正在进行,报名者极少,只有三个女孩子,这样的比赛裁判员超过了运动员。

现场围观了许多学生和群众,三名运动员正蓄势待发,其中一个女孩子名字叫做/奥通巴耶娃,她身材中等,体形稍瘦,是三名学生中最有实力的选手,大家对她抱以热烈的期待。许多同学热情地支持她,并且在沿途上设置了蓄水点,以便她可以及时补充能量。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体力,整个赛程缩短至 8 公里,没有执行国际比赛规定的距离。 比赛开始了,三名运动员马上分出了高低,奥通巴耶娃体力好,遥遥领先于其他两个同学,在跑到 2/3 距离时,她已经领先第二名 100 余米。

在离终点还有两公里左右时,她感觉自己的体力下降得厉害,口干舌燥,脚下如灌了铅般沉重,意识告诉自己,她今天后半路的状态欠佳,正在此时,后面的一位同学超越了她,她鼓足勇气跟了上去,但还是与对手差了半臂距离。

奥通巴耶娃感觉口干舌燥,她想喝水,本能地,一位同学送给她一瓶水,她喝了几口后,准备扔到地上,这也是长跑运动员的一种习惯姿态。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她竟然将那瓶水送给了跑在她前面的同学,一切发生在瞬间,周围的同学惊呼着时,那名同学接过水瓶,喝了几口后,扔进了旁边的稻田里。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那名同学由于及时补充了能量,破天荒地打破了校马拉松的运动会纪录。

同学纷纷责怪奥通巴耶娃,不该送给对手那瓶水,正是那瓶水救了对手。

她接受校杂志采访时说道:我已经感觉不行了,体力不支,即使是补充水分也不可能战胜她,我想帮助她打破纪录,要知道,这个纪录已经 20 多年没有人打破了。

帮助对手赢得比赛,奥通巴耶娃的行为在学校内部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善良、大度。

这个叫奥通巴耶娃的女孩子,毕业后踏上从政征途,她先后担任过吉尔吉斯斯坦外交部长,反对派领导人,并且领导过“郁金香革命”。视对手为朋友,这是她一贯坚持的人生原则,这也使她无论在朋友中间还是在对手中间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0 年 7 月,吉尔吉斯斯坦发动骚乱,奥通巴耶娃临危担任吉尔吉斯斯坦过渡时期总统,她成为吉尔吉斯斯坦名副其实的掌门人。

即使你赢不了比赛,至少可以让跑在你前面的人打破纪录。这也许是她成功的要诀!

平等

平等的名言

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托·杰弗逊)

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梭伦)

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亚里士多德)

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恩格斯)

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巴尔扎克)

所有人都应该是兄弟,这只是那些没有兄弟的人们的幻想----(夏尔·尚肖那)

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分一不得不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平等就无从谈起(威·吉尔伯特)

行使权力的“人民”和被人民行使权力的人民,不会总是同一类人(约翰逊·斯图亚特·穆勒)

一个社团的基本努力或许就是设法使其成员平等,但其成员个人的自尊心却总是希望自己出人头地,在某处形成某种对自己有利的不平等(德·托克维尔)

想获得平等竟如此困难,原因在于:我们只想与上司共享它----(享利·贝克)

平等者最能与平等者相投(西塞罗)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所以试图平等待人纯属徒劳之举 ----(詹·安·弗劳德)

平等的故事

故事一: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有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黑人老乞丐

对其行鞠躬礼。林肯总统一丝不苟地脱帽对其回礼。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

林肯总统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

故事二: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语气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卡嘉。”这件事给萧伯纳很大的震动,他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故事三: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一乞丐跪倒在地求道:“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屠格涅夫寻遍全身无一点可充饥之物。只好说:“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这时,那乞丐站起身,脸上挂着泪花,紧握作家的手说:

“谢谢你!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您的一声‘兄弟’让我感到这世间还有真情在,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公正

关于公正的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

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家宝

公平正义的实现要靠毛泽东思想---瑷英

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即使全世界都毁灭了,正义是不能没有的—罗曼·罗兰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 ---郭沫若

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培根

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韦伯斯特

伸张正义,胜于责骂邪恶。 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

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因而迫切需要对怎样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效而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罗斯科·庞德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培根

公正的故事

故事一:8 个金币的故事

约克和汤姆结对旅游。约克带了 3 块饼,汤姆带了 5 块饼。有一个路人路过,路人饿了。约克和汤姆邀请他一起吃饭。约克、汤姆和路人将 8 块饼全部吃完。

吃完饭后,路人感谢他们的午餐,给了他们 8 个金币。约克和汤姆为这 8 个金币的分配展开了争执。汤姆说:“我带了5块饼,理应我得 5个金币,你得3个金币。”约克不同意:“既然我们在一起吃这 8 块饼,理应平分这 8 个金币。” 约克坚持认为每人各 4 块金币。

为此,约克找到公正的夏普里。夏普里说:“孩子,汤姆给你 3 个金币,因为你们是朋友,你应该接受它;如果你要公正的话,那么我告诉你,公正的分法是,你应当得到 1 个金币,而你的朋友汤姆应当得到 7 个金币。”约克不理解。

夏普里说:“是这样的,孩子。你们 3 人吃了 8 块饼,你吃了其中的 1/3,即8/3 块,路人吃了你带的饼中的 3-8/3=1/3;汤姆也吃了 8/3,路人吃了他带的饼中的 5-8/3=7/3。这样,路人所吃的 8/3 块饼中,有你的 1/3,汤姆的 7/3。

路人所吃的饼中,属于汤姆的是属于你的的 7 倍。因此,对于这 8 个金币,公平的分法是:你得 1 个金币,汤姆得 7 个金币。你看有没有道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夏普里所提出的对金币的“公平的”分法,遵循的原则是:所得与自己的贡献相等。这就是夏普里值的意思。

故事二:所罗门的智慧

所罗门是历史上以色列国的国王。据传说,有两个妇人争夺一个孩子,让所罗门王来裁决。所罗门王说:“既然你们都说,孩子是自己的,然而你们均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孩子确实是自己的, 那么就将孩子劈成两半,你们一人一半,这样不就公平了?”所罗门的话是严肃的。此时,所罗门的手下要执行所罗门的命令。

其中一个妇人同意这个分法,认为所罗门王英明;而另一个妇人大哭,说:“亲爱的所罗门王,我不要孩子了。整个孩子归她吧。”此时,所罗门对大哭的妇人说:“你才是孩子的母亲。母亲是爱孩子的,宁愿不要孩子,也不要孩子死啊。”

所罗门命令手下把那个争孩子的假母亲抓了起来,重重惩罚。

这里,结果是公平的——孩子归他的母亲,而获得这个结果的方式则是充满智慧的。

所罗门王所用的策略是不可重复的,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得到:那两个妇人均是在不知道所罗门王的真正意图的情况下表达出自己的偏好的:真母亲首先希望孩子活着,其次才是孩子回到自己的身边;假母亲首先关心的是不要输掉官司,

孩子的归属是次要的。 我们看到,这里的公平的分配不是指平均的分配,也不是双方均满意的分配,而是合理的分配。 分小孩——公平不是平均

故事三:分苹果

有一次,工会给每个教研室发了一筐苹果。如果是小包装,一人一箱,自然不会有问题。这次偏偏是一个教研室一大筐,自己分去。这可难坏我了,手头没有秤,数个儿难免有个大个小的抱怨。虽然大家都在场,看来当天分不了了,只能等改天借来秤再说了。

正在我为难之时,一个老师出了个主意:教研室 8 个人,把苹果分成 8 堆。任何人如果觉得哪一堆不够公平,可以任意调整,直到所有人都觉得公平了,再抓阄决定谁拿哪一堆。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先进行粗分,再进行微调,直到大家觉得自己抓到任何一堆都不会吃亏为止。

这个问题就这样顺利解决了。虽然没有借用任何技术手段,但是连最挑剔的人也没有任何抱怨。可以说,这一次做到了公平。

什么是公平?公平显然不是“数量的绝对平均”,因为数量平均了,质量未必平均。公平应该是“即使数量和质量存在不平均,但是内心并无抱怨”。

如何做到“内心无抱怨”?可以肯定的是,单靠技术手段不可能做到。因为技术手段只能做到一个方面的公平(如重量),而“公平感”是一个综合的指标。要做到让人们“内心无抱怨”靠的是“规则”。

规则需要在当事人“未有特定立场”之前制定,并经所有当事人同意。这样才能保证“规则”本身的“公平性”,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抓阄在前,调整在后,显然无法做到“心无抱怨”。因为抓完阄,人就有了特定立场,一定是希望我这一堆越多越好。

规则的实施要由所有当事人参加。可以想象,如果一个老师没在场,他一定会抱怨:“我没有参加平分苹果,我怎么知道我这堆不是最差的一堆呢?”当然如果他自愿放弃参与的机会,他也就无从抱怨了。

如果分一筐苹果能做到公平,或许整个社会的公平也是可以做到的。

200 多年以前,一位黑奴被从非洲带到了伦敦。在那里,他伺候主人近两年,潜逃了。主人抓获了他,给他带上铁镣.事件被交给曼斯菲尔德法官——英国法侓史上一个界碑式的人物。全国都关注着这一案件,因为当时在英国约有 15000 名奴隶,每个奴隶价值 50 英镑/如果奴隶们都获得自由,奴隶所有者们将损失 75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而法侓并没有禁止奴隶买卖。曼斯菲尔德法官这样判道: “奴隶制度的状况是如此丑恶,以至除了明确得法侓以外,不能容忍任何东西支持它。因此,不管这个判决造成何种不便,我都不能说这种情况是英格兰法侓所允许和肯定的,因此必须释放这个黑人。每个来到英格兰的人都有权得到我们法侓的保护,不管他在此之前受过何种压迫,他的皮肤是何种颜色。英格兰自由的空气不能让奴隶制玷污!” 15000 名奴隶成了自由的人,尽情地呼吸着英格兰自由的空气。 禀承自由和法治的传统,英国当代最为著名的法官——丹宁勋爵在其法官生涯中,一在阐明这样的立场:“宪法不允许以国家利益影响我们的判决,上帝不让这样做!我们绝不依求政治后果,无论它们可能有多么可怕,如果某种后果是叛乱,那么我们不得不说:实现公正。即使天塌下来.”

不要抱怨不公平,你的努力还不够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7 年会期间,在一次与中国网友网上讨论时,接受了近两万名网友的提问。其中,大家向比尔·盖茨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比尔·盖茨的回答是:“工作勤奋,我对自己要求很苛刻。”

在微软创业初期,比尔·盖茨就异常勤奋努力。微软老员工鲍伯·欧瑞尔说出了他 1977 年进入微软公司时比尔·盖茨的工作状态:“那时候比尔满世界飞。他会亲自跑到各个公司跟人家谈,比如得州设备、施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公牛机器公司。那些公司会有一大帮技术、法律、销售及业务人员围着他,问他各种问题。比尔经常单枪匹马参加世界各地的展览会,推销产品。比尔整天都在销售产品,有时他刚出差回来就连续上班 24 小时,累了就在办公室睡一小会。”

虽然微软的员工们工作非常卖力,但都勤奋不过他们的老板比尔·盖茨。事实上,比尔·盖茨至今依然如此勤奋努力。哈佛商学院的案例中有这样的说法:“盖茨好像就住在办公室。他每天上午大约 9 点钟来到办公室后,就一直呆到半夜,休息时间似乎就是吃比萨饼外卖的这几分钟,吃完后他又继续忙开了。”

每个精英的故事都有类似的描述。李嘉诚在年轻时,每天工作 16 小时以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最终成了华人首富。

当你羡慕别人坐拥巨富享受高品质生活时,当你妒忌别人拿着高薪坐着高位时,当你看到机会总是让别人遇到时,你也许会抱怨世界真不公平。但是,当你抱怨不公平时,是否反省过:“我够努力了吗?”

不胜任的人,经常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因为机会被别人抓住了。 胜任的人,也知道世界 是不公平的,但他们不去抱怨,而是通过付出超人的努力,让自己把握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

当我们以为自己很努力、很辛苦,付出了很多时,我们真的足够努力了吗?我们真的达到自己的目标了吗?即时我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但我们真的做得足够快、足够完美了吗?如果你要不断地胜任工作和职位,你就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改进。 要知道勤劳本身就是财富,如果你是一个肯干、刻苦的员工,就能像蜜 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就越多,因此你享受到的甜蜜也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