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讲故事的习惯就像他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武学理念一样,往往“留有余地”,他的故事总是在恰到好处的地方结束,而不是将一切都讲透,但是对于一些必须要交代清楚的东西,或者说是读者读不懂的情节,他都会去尽力去说明。

其实没读懂有时候也是读者自身的文化底蕴不够,有的时候作者没说透,自然会让读者猜测未来的剧情走向,就比如《倚天屠龙记》的故事就值得继续写下去,可金庸却没让张无忌继续担任主角,再写一部《倚天续集》,如果说“段誉摆脱心里的魔障”的故事很容易展开来写,那么张无忌后续会经历什么?这似乎就不太好推测了,但是你若仔细读原著,就会发现金庸不续写他的故事是有道理的。

倚天屠龙记赵敏与张无忌的爱情(难怪金庸续写倚天屠龙记)(1)

一、“功高震主”,必须归隐的张无忌

《神雕侠侣》的结尾,杨过与小龙女归隐江湖,至少武林中还留下了属于他们的传说,后面还出现了小龙女的传人黄衫女子说着,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而《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又不一样,张无忌如果不归隐是会影响到朱元璋当皇帝的,更有甚者在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张无忌的威望是远高于朱元璋的。

张无忌经历了决战光明顶、大都万安寺救人,后面少林寺的屠狮大会上的表现,他的为人已让武林群雄若敬佩,黑白两道都钦佩他的为人,大家都推举张无忌称帝的呼声达到顶点,张无忌若不归隐,这事情是很难圆回来的,毕竟建立大明的只能是朱元璋,即使张无忌是“主角”,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朱元璋才是那个时代的“主角”,“功高震主”的张无忌自然只能归隐。

不过即使张无忌归隐,金庸可以续写他的故事,因为不是只有中原才有有武林,张无忌假如随赵敏去了漠北,他可以以漠北为舞台,再写一部《漠北英雄传》不是吗?那为什么金庸不写呢?

倚天屠龙记赵敏与张无忌的爱情(难怪金庸续写倚天屠龙记)(2)

二、多情之人,金庸也看不懂的张无忌

要问金庸为何不续写张无忌的故事,我们要先了解张无忌是个怎样的人。

在很多人看来,张无忌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对很多人,即使是对自己的仇人,他也下不了杀手,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而且张无忌是多情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滥情的,他对那几个女子都感情很深,直至结尾,他也不知道到底最爱谁。

别说读者看不透他,就连金庸老先生自己也曾在后记中表述过张无忌这个角色对待感情的纠结态度就连他这个作者也看不透。

原文道:“张无忌做事想法都总是拖泥带水,对于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这四个姑娘,似乎他最爱赵敏,但是对周芷若也这般说了,在他的心里,到底最爱哪一个?即使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真是这样,作者也不清楚,所以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没办法了。”

既然张无忌的结局会由着他自己的性子决定,那他这性格最终会将他引向何处呢?答案或许是蒙古漠北?或许是中原?又或者是西域?

倚天屠龙记赵敏与张无忌的爱情(难怪金庸续写倚天屠龙记)(3)

三、远赴西域,寻找真爱的张无忌

张无忌最爱的人并非赵敏?那他怎么会在赵敏和周芷若之间选择前者?其实很清楚,那是因为他最爱的小昭已经走了,而小昭之所以离开张无忌,并不是因为她主动的离开,而是因为小昭被迫接成为波斯总教教主。

张无忌最爱小昭这种说法在书中是可以找到证据的,比如当年小昭要走之时,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张无忌心如刀割,觉得如此一了百了,就是最好的解脱,紧紧抱住了小昭,说道:‘好,小妹子!咱二人就一起跳下海去,永远不回来!’小昭道:‘你舍得你义父,舍得周姑娘、赵姑娘她们吗?’张无忌道:‘我这时候想通了,在这世界上,我只不舍得义父和小妹子两个。’

当时赵敏、周芷若可都在张无忌身边,可张无忌心中最在乎的始终是小昭,在他心里,只有义父谢逊和小昭妹子这二人,所以小昭从来都是张无忌心中最喜欢的对象,若小昭没远赴西域,周芷若和赵敏都不会有机会的。

小昭在张无忌心中的地位一定是非常特殊的,他迟早会意识到这一点,到时可能他便会离开赵敏,远赴波斯,虽然我们很不愿意相信,而且这样的故事恐怕就不那么适合被写出来了

倚天屠龙记赵敏与张无忌的爱情(难怪金庸续写倚天屠龙记)(4)

所以从金庸在书中留下的细节来看,他没有雨续写《倚天屠龙记》也能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