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底,喜剧电影《甲方乙方》登陆院线。

不但票房大卖,还开启了贺岁片的先河。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1)

半年后,电影原作者王朔从美国落魄而归,身无分文。

导演冯小刚赶紧派人送去五万元稿费,没想到却被王朔连人带钱一起轰了出去。

冯小刚的雪中送炭为何会换来王朔如此的反感?

究竟是王朔不识好歹,还是其中另有隐情呢?

冯小刚和他的“恩人”王朔又是如何反目成仇的呢?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2)

一、“大院”VS“胡同”

提起“京圈大佬”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冯小刚。

但如果把王朔和冯小刚放在一起,大家则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王朔才是真正的“京圈大佬”。

对于现在很多九零后、零零后的网友来说,王朔就像传说中的战神一般,

虽然没亲身经历过他叱咤风云的年代,但是他的名字如雷贯耳。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3)

1958年出生的王朔,有着一个背景很好的家庭,父亲是部队高官,母亲是军医。

在王朔很小的时候,他就随着父母住进了北京的“军区大院”,

成为了一名让人羡慕的“大院子弟”。

王朔虽然不爱打架,但是也特别爱惹事,没事就在课堂上跟老师顶嘴,逃课。

请家长、写检查成了家常便饭。

时势造英雄,检查写多了也能练就出本领,那一篇篇五千字的检查,

为日后王朔写小说奠定了坚实的写作基础。

王朔的父亲曾在军校任教,家中有不少藏书,

王朔没有浪费资源,那些书他全都看过,王朔绝对算得上是饱读诗书。

高中毕业后,王朔被家里送去了海军部队。

在部队的那几年,王朔唯一的收获就是自己写的短篇小说《等待》,

被刊登在了《解放军文艺》上。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4)

三年之后,王朔从部队退伍被分配到了一家医药公司做销售。

干了没多久,王朔就因为不愿意“骗人”而完不成业绩。

正巧好哥们叶京当时正在做“二倒”,广州几块钱上来的手表,

在北京卖好几十块,还有人争相预定。

看得王朔心里痒痒的,就一起下海跟着叶京当起了“二倒”。

当时有个罪名叫做“投机倒把”,在别人的举报下,王朔也被扣上了这个帽子。

工作没有了,倒卖生意又被举报,王朔成了一名待业青年。

后来铁凝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给了王朔很大的启发,这种小说他也能写。

于是《空中小姐》便横空出世。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5)

凭借着《空中小姐》获得了文学新人奖的王朔,在“拍婆子”时更有了资本。

王朔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都是喜欢泡妞的人,会和很多个女青年谈恋爱,

这在那个保守的时代是流氓行径,因此王朔也被冠上了“流氓作家”的头衔。

王朔说过,生活比戏精彩,他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现实故事,不是杜撰编写的。

所以现实中的王朔也和书中一样,格外喜欢泡妞。

那时晚上没事,他最爱干的事就是拉着叶京他们几个大院子弟,

一起去北京舞蹈学院玩。

玩不过是个好听的说辞,听他去的地方就知道他的目的不单纯,

还有哪里能汇集这么多年轻漂亮、身材又好的姑娘。

“不怕流氓会武术,就怕流氓有文化。”

大院子弟再配上能说会道,无数的小姑娘被王朔拐到了小树林里。

这其中就有一个叫沈旭佳的姑娘。

一个仰慕对方的才华,一个欣赏对方的美貌。

二人一拍即合,陷入热恋。

王朔更是拉着沈旭佳一起,把他们的恋爱写成了小说《浮出海面》。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6)

1985年,王朔凭借着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一举成名,成为了作家圈里最火的新人。

之后的作品《橡皮人》又被马未都推荐给了中国作家协会的唯一刊物《小说刊选》,

作品上了《小说刊选》意味着王朔不再是野路子,已经成为了主流作家圈的一员。

至此,名气和财富都奔向了王朔。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7)

而同是1958年出生的冯小刚就没有这么好命了。

比起外来户王朔,冯小刚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不同的是,王朔住的是军区大院,冯小刚则出生在胡同。

胡同里的生活跟大院完全是两个世界,

军区大院的孩子们就像住在伊甸园,穿干净的衣服,吃丰富的食堂,

每天无忧无虑,在宽广的院子里自由地奔跑。

就像《血色浪漫》里面演的那样,他们享受着各种福利和其他人的高看一眼。

北京胡同里面的孩子则像是无人看管的“野孩子”,父母忙于生计,

孩子们就在胡同里面穿梭打闹,从小就被人叫做“胡同串子”。

小时候冯小刚就常常望向那边的院子,羡慕着里面的孩子。

长大他则更是羡慕里面的人,不用为生计发愁,不用低三下四。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8)

冯小刚的家中还有一个姐姐,一家四口原本过得就不富裕,

七岁那年父亲跟母亲提出了离婚,一个人带着行李头也不回地走了。

找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开始了新的生活。

被留下的母亲,只能靠着微薄的薪水养着两个年幼的孩子。

家里条件拮据,母亲就啃干馒头,把菜留给他们姐弟吃。

吃多了苦,冯小刚就暗下决心,他要成为有出息的人。

高中毕业后,冯小刚也选择了当兵,为的是能吃口饱饭。

在部队里冯小刚当上文工团的美工,每天帮着剧团搭架子,布置场景。

毕业后凭着这些经验,他被分配到了一家建筑公司做宣传。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冯小刚结识了郑晓龙。

很多人提起郑晓龙,只知道他是《甄嬛传》的导演。

殊不知郑晓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响当当的导演,赵宝刚、海岩都是接他的班。

在郑晓龙的帮助下,冯小刚到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

一次郑晓龙在看一本杂志时,又笑又骂,冯小刚凑过来问他在看什么。

郑晓龙随口一句:我兄弟王朔。

殊不知这句话让冯小刚欣喜若狂。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9)

二、翻身农奴把歌唱

在一天晚上,王朔被郑晓龙领去了冯小刚家。

那是一间昏暗的小房子,家里的桌子只够放开两盘菜。

一盘猪蹄,一盘花生米,刚好摆满桌子。

王朔对冯小刚的第一印象是这人长得真丑。

这场饭局在冯小刚对王朔的吹捧中开始。

两盘菜三个人,王朔夹菜都要悠着,生怕一筷子把菜夹没了。

菜不够只能酒来凑,可惜酒也不管够。

饭吃了一半就没酒了,郑晓龙只能起身出去买酒。

邓文迪用了一杯红酒的功夫拿下了默多克。

冯小刚也不逊色,在郑晓龙买酒的空档抱上了王朔的大腿。

在得知郑晓龙和王朔是兄弟后,冯小刚就开始计划要结识这位京圈大佬。

于是他买来了王朔的《空中小姐》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日夜苦读,死记硬背。

见到王朔的那晚,他趁郑晓龙不在,死死地抓住王朔的手,

向他诉说着自己的崇拜之情,还背诵出了小说。

王朔对冯小刚的第二印象就是恶心。

面对着冯小刚楚楚可怜的小眼神,王朔答应收他做小弟。

从此冯小刚就搭上了王朔这个大佬。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10)

冯小刚确实会看人,而且运气也不错。

1987年,王朔和沈旭佳结婚。

沈旭佳特别的旺夫,王朔事业的高峰期都是和她在一起的那几年。

婚后王朔的新作《顽主》发表,并且被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

之后王朔的事业开始势不可挡。

1988年被称为“王朔年”,一点都不夸张。

《顽主》、《轮回》(改编自《浮出海面》)、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改编自《橡皮人》)。

一年四部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而且全部都反响热烈。

用王朔自己的话说:中国电影,哥们现在平趟。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11)

小说也写得差不多了,自己前半辈子的故事差不多都写完了,

于是王朔也开始了撰写和编故事。

他拉着自己的那群小伙伴们,

马未都、莫言、海岩等人一起成立了《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这家公司推出的第一个作品,

就是这几个文坛界的大佬一起写的电视剧《海马歌舞厅》。

后来英达的《我爱我家》,也是受到了这部电视剧的启发。

“悠悠岁月,你说当年好困惑”,

对于老一辈人而言,听见这句歌词没有人会唱不出下一句的,

因为它正是上世界九十年代最火的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曲。

无论是热播的《甄嬛传》,还是大火的《琅琊榜》,

都比不上当年这部万人空巷的《渴望》。

这部现象级电视剧的编剧正是“京圈大佬”王朔。

平趟完了中国电影,他又开始扫荡电视剧了。

最气人的是,他来了,电视剧就又成了他的主场。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12)

一直跟在他身边,鞍前马后的冯小刚终于要隆重登场了。

1991年,海马公司开始筹拍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演员资金都已经到位,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剧本不见了。

任所有人翻遍公司的大小角落,也没能看见剧本的一丝踪迹。

此时冯小刚像英雄一般挺身而出,告诉王朔他看过很多次剧本,完全可以背下来。

想到当初冯小刚能背出自己的小说,现在他说能背出剧本,王朔自然相信。

靠着冯小刚的功劳,《编辑部的故事》成功拍摄完成,

王朔也很讲义气,把冯小刚的名字写在了编剧一栏。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13)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部电视剧开始拍摄没多久,

原先的剧本竟然又奇迹般地出现在了公司的某个角落,

很多人都证实自己曾经找过那里。

冯小刚立了大功之后,王朔开始拿他当自己人,

不但把冯小刚推荐给郑晓龙,当上了《北京人在纽约》的副导演,

还拉着他一起开了公司。

“好梦公司”,王朔是董事长,冯小刚是总经理。

这一刻,即使是跟班小弟,王朔也是真的拿他当兄弟。

那几年王朔混得风生水起,写了很多部电视剧,

同时好几部小说也被电影公司买走拍成电影。

冯小刚待在他身边,也跟着一起成为了圈内有名的人物。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14)

1994年,王朔遇见了徐静蕾,被她不修边幅的摇滚范勾了心。

王朔虽然流氓,但是对于婚姻,还是有起码的尊重。

于是他抛妻弃女,净身出户,去追求自己的新爱情。

离开了“旺夫”的沈旭佳,王朔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了。

偶像离婚了,自己也应该离个婚才能跟他匹配。

有了名气的冯小刚也学王朔抛妻弃女,跟“多年好友”徐帆登了记。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15)

郭德纲的名言:只有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就像当初郭德纲被主流相声抵制一样,王朔也遭到了作家圈的封杀。

写书卖不过王朔,小说拍成电影还是卖不过王朔,

最气人的是王朔写的电视剧居然一样火。

其他作家终于眼红了,他们联名举报王朔,说他的小说低俗,

是流氓文学,宣传不正之风。

后来国家开始清理“精神污染”,王朔自然是头号目标。

跟他有关的作品全部都在审核时被毙。

被逼无奈,在国内混不下去的王朔选择去美国逛逛。

他跟冯小刚说:他们针对的是我,我走了你还能在这发展。

走之前他把冯小刚推荐给了华谊,把徐静蕾委托给了赵宝刚。

送别时,冯小刚哭得泪流满面,他是真的舍不得王朔走,王朔走了他要靠谁?

当然还是靠王朔了。人走了没事,作品不是还在嘛!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16)

1997年,冯小刚背着王朔,

一声不吭地把王朔的《你不是一个俗人》搬上了大屏幕,

编剧一栏写上了他自己的名字。

这部电影就是开启贺岁档先河的《甲方乙方》,

同时还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三项百花大奖。

凭借这部电影,冯小刚在电影圈站稳了脚跟。

和王朔那种只追求精神境界不同,冯小刚更懂得如何拍摄赚钱的商业片。

《甲方乙方》投资额仅仅370万,却收获了三千万的票房。

半年之后,王朔从美国回来。

冯小刚知道这事瞒不住了,于是托人给王朔拿了五万块钱过去,说是稿费。

不得不说,冯小刚的做法实在是太难看了。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17)

五万元?无论如何解读,都明显能感觉出来羞辱的味道。

王朔也不是傻子,连人带钱一起扔了出去。

后来在采访中,王朔曾经表示,自己可以理解冯小刚不写自己的名字,

因为那时有他的名字就过不了审,可是事先通知是应该的吧!

王朔没有告他侵权,完全是看在曾经的情分上。

此事之后,王朔便跟冯小刚划清了界限。

而之后的冯小刚凭借着一年一部的贺岁喜剧,

成为了圈内的大导演,更是票房的金字招牌。

与落魄的王朔划清界限,他求之不得。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18)

三、“我们只是互相利用”

即使多年之后,冯小刚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导演,

依然有人在背后戳他的脊梁骨,说他靠着王朔上位,结果却忘恩负义。

王朔这人虽然脾气直,但是嘴硬心软。

当被问及此事时,他只是回了一句:我们只是互相利用。

2004年,冯小刚开始筹拍《天下无贼》,刘德华、刘若英都签完合约,

结果剧本却出了问题,几次修改都没能过审。

电影迟迟不能开机,每拖一天就是烧一天的钱。

愁的冯小刚头发都开始掉了,这时有人给他指了一条明路:不如找王朔问问。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19)

有些人他就是有能耐,就算他落魄了,只要他出山,天下就又是他的了。

回国后的王朔真的很不顺,重新拿笔写的新书《看上去很美》虽然大卖,

但是反响和评价都不理想。

后来好友梁左、哥哥、父亲相继离世,更是对他打击极大,

他开始像愤青一样骂人。

文化人的“骂人”是不会像普通人一样破口大骂、脏话连天的,

他们骂人都会写成文章,而且还会美其名曰“批评”。

批评完了金庸,批评鲁迅,最后他开始批评自己。

《我看金庸》、《我看鲁迅》、《我看王朔》,三篇骂人的文章,

让我们看到曾经那个狂妄自大,杀气满满的王朔又回来了。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20)

王朔刚从美国回来时,落魄的很,净身出户,

投资拍摄的电影又被毙了,几乎身无分文。

所以冯小刚才会觉得五万块钱就可以打发了王朔。

落难见人心,患难见真情。

徐静蕾当时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还找朋友借了不少钱,

愣是给王朔买了一栋别墅。

她说:王朔就该有个配得上他身份的家。

王朔落难那几年,几乎都是靠着徐静蕾在养活。

王朔翻身了,自然不会亏待她。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21)

2004年,骂累了的王朔开始塌下心来写“遗书”。

他要给他女儿写一本《致女儿书》,写完就存着,等死后再发布。

后来他突然想起来徐静蕾想要当导演,于是就拉来了一众好友,

帮徐静蕾筹拍电影《我和爸爸》,虽然编剧是徐静蕾,

但是看这名字就知道和《致女儿书》有莫大的关系。

《我和爸爸》虽然票房只有五十多万,可是这部影片却拿下了不少奖项,

徐静蕾更是凭借此片获得了金鸡奖的最佳导演处女作。

尽管《我和爸爸》整个创作团队上都没有王朔的名字,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全靠王朔,无数导演又开始拼命找王朔约本子,

连他那部评分不高的《看上去很美》都被人买走拍成了电影。

所以那个给冯小刚指路的人,并不是随口一说。

已经走投无路的冯小刚心想,不就是再卑躬屈膝一次嘛,

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前又不是没干过。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22)

于是他找来叶京做中间人,把王朔约到了饭桌上。

王朔终究是个嘴硬心软的人,看过剧本后,就跟冯小刚说了一句话:

写上这个女贼怀孕了,去庙里烧香拜佛。

加上这个就能过审,半信半疑的冯小刚还是照做了,

结果稿子果然过审了,小偷改过自新、迷途知返,正是广电总局需要的正能量。

冯小刚终于意识到了,王朔就是王朔,他就是有真本事,自己真离不开他。

于是之后的冯小刚拼命地和他缓和关系,就是希望重新抱上他的大腿。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23)

导演叶京实在看不惯冯小刚的嘴脸,再加上之前被冯小刚做局骗了,

在拍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日子时,特意加重了“冯裤子”的戏份。

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个角色是个打酱油的,在剧中,

冯裤子就是一个溜须拍马、欺上瞒下的小人。

同样的姓氏、外形相似的演员,该剧又改编自王朔的小说。

“冯裤子”究竟说的是谁,不言而喻。

而这部电视剧的原著小说《玩的就是心跳》,正是出自王朔之手,

可见,他也觉得冯小刚是欺上瞒下之人。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24)

从此,大名鼎鼎的冯导就有了“冯裤子”这个响亮的外号。

即使这样被挖苦,冯小刚还是没有跟王朔翻脸。

一来,他已经是有了身份的大导演,

所有人都知道他当初是抱了王朔的大腿,要是闹翻了,对自己的名声不好。

二来,他还是很希望王朔能再给他写点剧本的。

当冯小刚再一次在采访时说出了对王朔的崇拜之情后,

王朔又一次沦陷,给他写了《非诚勿扰2》和《私人订制》。

在此之后,王朔和冯小刚再也没有合作过。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25)

王朔曾经说过,出身富贵家庭的人会比较善良。

这句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衣食无忧,便不用去费尽心机,机关算尽。

王朔和冯小刚从一开始被命运不公平的对待着。

王朔衣食无忧,仿佛富家公子;冯小刚家境贫寒,从小遭人白眼。

王朔想要当作家,说辞职就辞职;冯小刚想当个正式的美工都要拼命巴结郑晓龙。

王朔是真的有才,冯小刚也是真的崇拜他。

很多人都说冯小刚拍摄的喜剧都是黑色幽默,这何尝不是王朔一贯的风格。

即使离开王朔,冯小刚的作品里也一直有王朔的影子。

冯小刚曾经说过:王朔就是我的北极星,我只要抬头就能看见他。

如今的二人都已过了花甲之年。

冯小刚终于过上了“有出息”的生活。

王朔也过上了他随遇而安的日子。

至于曾经的恩恩怨怨,二人应该早已都放下了。

冯小刚和王朔谁好(起底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始末)(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