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夫妻双双把家还》,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朗朗上口,一时传遍大江南北,即使在五六十年代,也变成了家喻户晓,至今仍然传唱度很高的一首歌。这首歌出自电影《天仙配》(1955)。

天仙配的发展史(天仙配和解放前的剧本完全不同)(1)

夫妻双双把家还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传统曲目,又名董永与七仙女,在解放前就已经很受欢迎,解放后,为丰富群众文化以及去除四旧思想等各种原因,对这个传统戏曲进行了改编,以便使它更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改编后的故事非常成功,也成就了严凤英、王少舫等著名黄梅戏演员,很多投资者以此剧本为核心,拍摄了很多电视剧与电影。在那个年代,所有的故事剧本都是剧情简单,话题度不高,角色也单一,那时候所有的故事里最主要的核心就像白毛女戏曲一样,主要讲财主如何压榨穷人,穷人成功反抗的故事。

天仙配的发展史(天仙配和解放前的剧本完全不同)(2)

天仙配 1956

原先董永是一个孝子,卖身葬父,但财主知道他是一个好人,就送给他一万个铜钱而并不要他回报,可董永守孝三年结束后,知恩图报,想要回到财主那报答他,在路上遇到了七仙女,七仙女被董永的孝心感动而化作普通女子甘愿与董永结为夫妻,但财主说钱送给他了,不需要回报,可董永却坚持要报答财主,于是就和妻子织布十日完成任务报答财主,七仙女回到天庭。

五十年代经改编后的剧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放弃神话这些违反社会主义思想的元素,反而加入“玉皇大帝”、“财主”的反面角色,还把老树变成了会说话的媒婆,将整个剧情改编成“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与封建制度(统治势力)做斗争”核心故事。

二个版本各有好处,原来的剧本总体来说它设定的各个情节注重社会的美好性,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好人,生活都是美好快乐的,即使董永生活在最低层次,在古时候属于佃户,就是租地种田的农户,但他的良好品行不只得到老板的赞赏,也得到天上仙女的认可而下凡嫁给他,说明那时候人人心向善,道德为本,好人有好报的 ,钱财并不是最重要的考虑。

天仙配的发展史(天仙配和解放前的剧本完全不同)(3)

董永和七仙女 黄梅戏

改编后的版本很多人各种吐槽,但这样的改编的好处就是它的趣味性更强,使整个故事曲折离奇,不只加上反派及神仙人物出场,而原来之前的董永孝子的内容也包含在里面,使故事内容并不再一味的单一,比如将董永的长工期限由三年改为百日,否则将三年改为六年这个设定更加会引起观众心里的不平,而七仙女怀孕以及天兵捉拿七仙女的片段更容易让观众有置入戏中的感觉,引起共鸣,这些我都觉得就是这剧本传唱度更久的原因,因为白开水的剧情太过单调,吸引不了观众。

所以什么样的剧本在哪个年代都有年代的特性。在那个年代当然那个年代的人说它好,剧本本身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只是说明更适合当时的观众而已。每部电影电视剧本如果你认为经典可能说明你是那个年代的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