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之光阿黛尔英语(阿黛尔说的英语最正宗)(1)

其实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惑,人们真的会只因为口音就判断一个人是否更有智慧吗?

有美国学者已经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测试一群人对两个操不同口音的人的社会地位、亲和度等方面的评价;其中一个人说标准的英式英语,也就是RP英语或者所谓的“女王英语”,另外一个人说标准美国英语。

为了防止受测试的人被说话者的衣着、外貌等可见因素影响,这个过程全部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且分两次测试,一次告诉受试者两个人都是中产,一次说两个人都是下层人士。

在这种“盲测”的情况下,普通美国人确实会对英国口音的人有更高社会评价。不管是中产组还是下层组,他们都认为说英国英语的人,比说美国音语的人社会地位更高、语速更快,但是他们同时还觉得美国口音的人亲和度更好、更容易理解。

但是口音并不是唯一影响因素。比如你说话的内容本身,也可以极大地改变人们对你的直觉判断。比如你张口说的都是对冲基金、人工智能、风投什么的,一般人都不会因为你有口音就觉得你是黑帮分子。

回到英式英语的话题上。为何人们觉得说英式英语显得更有智慧呢?

这种刻板印象的来源,也许从大众娱乐和广告业中可以窥见一二。

比如美国很多商品的广告,会选择英国腔调的演员或明星,因为这样的商品给人们的暗示是:我们的产品带有英国式的高品位和风格。通过调查也发现,即使并不知道价格的情况下,消费者看到这样的广告,也会觉得这个商品会比纯粹的“美国制造”更贵——当然就更不用说“中国制造”了。

英伦之光阿黛尔英语(阿黛尔说的英语最正宗)(2)

再比如,2011年阿黛尔(Adele)横扫了格莱美,后来有美国记者就写到:

Although Adele's clean sweep lent the night a classy air -- even in spite of her admission that snot was running down her face; hey, anything sounds suave in a British accent”(Margaret Wappler,Los Angeles Times,FEBRUARY 13, 2012)”

这段意思是,就算阿黛尔鼻涕都流出来了,依然是一个优雅的晚上。因为只要是大不列颠口音,(多不礼貌的事情)都会显得很合适。

英伦之光阿黛尔英语(阿黛尔说的英语最正宗)(3)

然而,我们这并不是在黑阿黛尔,她其实是Cockney口音,一种伦敦东区工人阶层的口音,距离“女王英语”差得远,其实远谈不上优雅。

不过美国人民不管这个啊,世界人民也不管这个呀,反正只要是大英帝国的东西就是有贵族范儿!其实更多的,人们联想到的是维多利亚时代、神探夏洛克、殖民时代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博物馆等等这些文化符号。

英伦之光阿黛尔英语(阿黛尔说的英语最正宗)(4)

当你听到一个人的口音,联想到的就是这些具有历史沉淀和文化的东西,而绝大多数外国人又并不能很好地分清英国本土方言的鄙视链,自然会一锅端地套上大英帝国的光环,对说话者产生更高的评价,认为他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智力、学识、教养、性魅力......

不过这种印象也不是古已有之,这种刻板印象的历史出乎我们意料地短。

在二战以前,显示一个人有地位、有教养、有文化的世界通用语其实是法语。读过18、19世纪俄国小说的人,都会对这一点深有体会。西方世界上层阶级几乎都以说法语为荣,不会说几句法语,出门简直就没法跟人打招呼。

英伦之光阿黛尔英语(阿黛尔说的英语最正宗)(5)

18世纪的法国女士服饰

至于为何会这样,和法国在欧洲政治、文化、科学上曾经具有的统治性影响力有关,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

总之,就是当时所有的国际协约、国际商业合同等等都要用法语来书写,国际组织的第一工作语言一般也都是法语,学者之间交谈也会用法语。这种影响到了今天还能依稀看到,比如说国际商业合同还是会倾向于用法语来拟定。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二战才被改变,开始纷纷吐槽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你敢来打,我就敢跪。法国从早就开始的衰落到彻底衰落,同时美国强势崛起,在英美两国的努力下,英语第一次成为世界通用语。

不过因为美国人没文化这种刻板印象,是如此根深蒂固,直到今天还影响着很多人。最后英语的文化统治地位这个光环,还是落在了老谋深算的大不列颠头上。

这就是大家都(xi)没(wen)想(le)到(jian)的了。

参考资料:

Stewart M A, Ryan E B, Giles H. Accent and social class effects on status and solidarity evaluations.[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85, 11(1):98-105.

Holtgraves, Thomas.The Oxford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J].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Bennett C, Loken B. The Brand Has Two Faces: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an Accented Spokesperson on Brand Perceptions.[C] 2007.

《英语语言推广的权力之争——20世纪以来英美海外语言推广的合作与竞争》张天宇 周桂君,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Ryan E B, Sebastian R J. The effects of speech style and social class background on social judgements of speakers[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80, 19(3):229-233.

觉得文章很好,欢迎评论/转发

更多深度好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视知(shizhim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