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这句名言经常引起人们的误解——用它为道德败坏甚至违法乱纪辩护。

说到底,这些人只看到了“存在即合理”的保守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其革命的一面;或者说,他们不明白,“合理”必须以相应的条件为基础,恶劣现象的存在必然有其恶劣的理由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对“存在即合理”(其实还有后半句)的解释比较通俗:“不论哪一个哲学命题都没有像黑格尔的一个著名命题那样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的愤怒,这个命题就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警察国家、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祝福。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是这样认为的,他的臣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黑格尔看来,决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性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所以,他决不认为政府的任何一个措施——黑格尔本人举‘某种税制’为例——都已经无条件地是现实的。但是必然的东西归根到底会表明自己也是合乎理性的。因此,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应用于当时的普鲁士国家,只是意味着:这个国家只在它是必然的时候是合乎理性的,是同理性相符合的。如果说它在我们看来终究是恶劣的,而它尽管恶劣却继续存在,那么,政府的恶劣可以从臣民的相应的恶劣中找到理由和解释。当时的普鲁士人有他们所应得的政府。”

如果要用它来“解释儒家思想的存在”,那么用一言以蔽之——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封建等级制度就是儒家封建礼教存在的理由,统治者需要严格的等级划分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或者说,儒家思想本来就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反映。

在今天看来,儒家思想大多都是“恶劣”的,都是要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的。

儒家思想三个维度是什么(如何用存在即合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