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中华民族是奉行“孝”的民族,尊崇母爱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流在每个人的血脉中。翻开厚厚的诗书,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里,赞美母亲、歌颂母爱的诗词随处可见,也将这最伟大的情感得以很好地传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这是《诗经》里的诗句,也是流传下来最早对母亲的歌颂。诗句朴实无华,就像发自内心的母爱一样令人赞叹。母亲生养我们的辛劳永世难忘,赡养父母是我们报答他们的最好方式。但是母亲的爱并不在于回报,汉代刘安就留下“慈母爱子,非为报也”的诗句,这是母爱的真谛,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劝孝歌》中,“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以大白话的形式说出了感人至深的母爱,令人们将人类情感最高形式的母爱永远记在心头。

关于写慈母心的古诗文(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1)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别老母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参加举人乡试时,屡试不中,无奈之下不得不离开老母亲,到外地谋生。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直至现在也是歌颂母爱作品中的不朽之作。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因此,《别老母》诗,比起那些爱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

关于写慈母心的古诗文(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2)

母别子

唐代: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母别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母别子》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这两句是写将军遗弃妻子,迫使母子别离时妻子说的话:我们母子生离死别,连林中鸟儿都不如;那些鸟儿母亲不失儿女,丈夫陪伴妻子,过着恩恩爱爱、白头到老的生活。凄婉哀怨,声泪俱下,比喻真切,意境独到。

思母

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关于写慈母心的古诗文(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3)

慈乌夜啼

唐代: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诗中用大量笔墨刻画慈乌鸟“失其母,夜半啼”的情状,意在倾吐“母慈重”,而自己“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清代: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关于写慈母心的古诗文(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4)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游子吟》,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思念和关怀,慈爱之心,跃然纸上。

燕诗示刘叟

唐代: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赏析此诗的内容,要能够透过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经过,深刻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关于写慈母心的古诗文(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5)

古代母爱的诗歌,大都通过离别和思念来表现,此刻心中情感的挣扎需要宣泄的通道,也才能够写出最深情的诗句。例如王冕的“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但也有直接对母爱的描写和吟咏,例如司空图的“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孟浩然的“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母爱的赞歌皆是最动人的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

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慈母爱

元代: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唐代: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步虚

唐代: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