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波将金号》:"敖德萨阶梯"。

学电影的小伙伴看懂了这场戏,你就理解了什么叫蒙太奇手法。不要嫌弃它是黑白的无声的,这可是影史上蒙太奇手法中的经典片段。

《铁面无私》(1987)、《白色神探3》(1994)。被后来的很多影片致敬和模仿《铁面无私》。这场戏是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在1925年拍摄的《战舰波江金号》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片段,充分实践了他的杂耍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理论。

为了表现沙皇军队对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射击,人们仓皇而逃血流成河的场面。导演用将近7分钟的时长,走完现实中2分钟就能走完的阶梯。把实际时间扩展成了影片时间,观众并没有觉得拖踏漫长。相反在这场屠杀的全景中,不断切入不同的人物的中景、近景、特写镜头。在各种镜头的组接,机位和景别的变化中,短短六七分钟用了155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不到3秒钟,群众慌乱逃生的镜头都是一闪而过。但我们依然能清晰的记得高位截肢的残疾人,坐在台阶上无助的孩子,躲在一旁的人们倒在地上的老人。

近几年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三分钟学习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如何运用蒙太奇手法拍出...)(1)

手牵孩子的妇女,被人群踩踏的孩子怀抱奄奄一息儿子的母亲,这里插一嘴。这个母亲就是导演爱森斯坦本人反串的。在这个片段中,这些孤立的镜头拼接在一起,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更是导演选择了这些具有烈感染力的镜头,来表现沙皇血腥施暴,并交织着人们逃生的紧张感和恐惧感。尤其是婴儿车滑落阶梯的画面,不断插入受伤的女人,和戴眼镜的男人的特写镜头,使画面更具有冲击力,给观众一种窒息感。

近几年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三分钟学习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如何运用蒙太奇手法拍出...)(2)

最后婴儿被一个凶恶的士兵残杀。这些画面的组合,把沙皇的残暴体现的淋漓尽致。"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固定当组。加以走当组合以影响观众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

近几年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三分钟学习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如何运用蒙太奇手法拍出...)(3)

--杂耍蒙太奇。段落结尾处,爱森斯坦将镜头由屠杀场面切换成波江金号的大炮。起义的水兵向沙皇军队总部开炮,银幕上出现了三只石狮子的短暂镜头,第一只狮子在沉睡,第二只在苏醒,第三只起身站立。每个镜头内容是"中性"的,但组接在一起,产生出一个新的思想。

近几年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三分钟学习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如何运用蒙太奇手法拍出...)(4)

混乱的会议持续到晚上,俄国人民已经觉醒,奋勇反抗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三只石狮子的画面插入,是对"理性蒙太奇"理论最好的诠释。在电影中通过镜头的并列组接,使观众将一定的祝觉形象变成一种理,两个镜头的冲突会产生全"理性蒙太奇。当然"敖德萨阶梯"片段的蒙太奇手法,不仅仅只有杂耍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蒙太奇手法之间也并不相互排斥。以后有机会再详细介绍。

下一期我们继续苏联电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