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约评论员 易之

“可以帮忙适当转一转哈!”这两天,一位扬州分装工在打包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手机也打包进去了,和蔬菜包一起发到了上海。她的姐姐于是在网络上发帖,希望收到蔬菜包的上海市民能帮忙找回这个手机。

长宁最新要闻,扬州手机的上海漂流(1)

本文图片 央视新闻

结局是很温暖的:手机确实找回了。消息很快就在网上传播,收到扬州大礼包的居委会一下就定位到了“自己”,然后通知了居民。居民也迅速就找到上交,让这个手机当天晚上就回到了扬州。

扬州手机的上海一日游,是紧张抗疫的一个插曲。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故事,是因为许多兄弟省市都在支援上海,上海市民也满含善意地回馈了这份支持。故事如同一个三棱镜,折射了疫情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温情。

长宁最新要闻,扬州手机的上海漂流(2)

故事里的一些细节,都展现出暖色。比如机主姐姐在发求助信息的时候,在一串蔬菜包信息后,还在括号里强调“我已经批评过(她)抠搜了,我妹说她的蔬菜包中有两个洋葱”;而上海兰竹居委在将手机交还给扬州随车司机的同时,还特地出了个证明,证明该手机虽然来过上海,但机主没来,以免手机的主人因为这个“奇妙的旅程”而绿色健康码变黄。

这些细节让这个故事更加丰满,也更能凸显更加真实而自发的情感:将心比心。扬州人希望上海人能多吃一点,虽像是玩笑话,但这种下意识的心理预设是真实的;上海人也怕扬州人遇到麻烦,故而特地出具一个证明,避免“误伤”机主。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来自人们发自真心的体谅与关怀。

长宁最新要闻,扬州手机的上海漂流(3)

扬州来的蔬菜包

相信特殊时刻,在上海的各个角落里,还有很多这样的温暖故事,它们就是我们对抗疫情的底气。疫情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这种“抗疫插曲”——本质上是温暖的事,同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它让人们勇敢、乐观,也在舒缓我们的情绪:只要人们相濡以沫,哪有过不去的坎?

目前,全国15个省份已经向上海派出了医务人员38000多人,另外还调集了核酸检测力量238万管来支援上海,全国各地的蔬菜等支援物资也昼夜不停地奔向上海……所有人一起构成了守“沪”者联盟,各自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这,就是“手机漂流”的大背景,在一场八方来援的过程中,出现一个见证真情的手机、一个好玩又温暖的趣闻,是可以预料的。人们彼此奔赴,又怎么会没有令人感动的一幕幕?

长宁最新要闻,扬州手机的上海漂流(4)

一个小故事,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土豆、一袋带鱼、一袋鸡翅等等,并不只是一袋袋抽象的物资,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他们在祈愿、在祝福、在付出、在努力,通过这些物资,所有人的情感在交汇,所有人的力量在聚集。

长宁最新要闻,扬州手机的上海漂流(5)

海报设计:白浪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