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是堪称“中国话剧现实主义基石”的现代话剧经典著作,很多朋友都熟悉。

看完雷雨话剧的感受(真经典真仓促真陌生)(1)

对我来说,《雷雨》的特别之处不止因为它包含了应该是出现在我们语文课本里的第一部话剧选段,也因为我来自无锡,而《雷雨》给这座城市打出过一句最富盛名的slogan:无锡是个好地方。

还因为,《雷雨》是我真正结缘话剧的第一步:当我参加演员培训班毕业演出的时候,我们组分配到的正是《雷雨》的第二幕,我饰演鲁侍萍鲁妈;此外,目前我正在创作的剧本杀剧本也是基于这部经典著作进行的衍生。所以,我自认为对这部剧的认知要比大部分观众稍微深刻一点。

看完雷雨话剧的感受(真经典真仓促真陌生)(2)

本次演出海报

听说天津人艺版的《雷雨》来到了无锡大剧院演出,因为这个版本是业内人士都很推荐的,我一定要去看一下——

我原以为,这样一部巨作至少需要4小时——这甚至让我担心回家会太晚——但事实上,仅仅3小时不到就结束了。回程的路上,当我还在回味舞美和灯光的余韵时,忍不住感叹:“经典是真经典,仓促是真仓促,陌生是真陌生!

看完雷雨话剧的感受(真经典真仓促真陌生)(3)

天津人艺《雷雨》官方剧照

经典是说原著

不论老戏迷还是新剧粉,熟悉的舞美和妆造,若隐若现的情节,都会很容易让人有正在欣赏一件艺术品的感觉。

节奏紧凑的台词、山雨欲来的气氛、纠葛难解的人物关系,观众几乎能从任何一个时点重新投入这个故事。这些精巧的设计都如同这个故事就是真实发生过的,而曹禺只是做了一个真实的记叙者而已。

看完雷雨话剧的感受(真经典真仓促真陌生)(4)

仓促是说演出

即使去掉原著中冗长的序幕和尾声,四幕戏剧仍然应该有至少4小时的时长。但很可能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现在的版本做了巨大的调整(不如说是牺牲吧),因此最后呈现的是3小时不到的剧长。

鉴于我对剧本的了解,我所知道的比较重要的,或者说我认为不应该删掉的部分就包括繁漪关于自我的独白、老仆对鲁妈和繁漪等人的解释等。

原本第一幕时,我对大部分演员的表演还是挺赞同的,但到了第四幕最后一场的时候,很明显,连老爷、繁漪的走位、台词都有了一种抢流程的感觉。

看完雷雨话剧的感受(真经典真仓促真陌生)(5)

白光突然打在繁漪身上时,全场倒抽凉气

按照行为经济学“峰终定律”来评价,以繁漪阴魂般出现在四凤家窗前的惊悚场面为顶点、以周萍绝望地持枪自杀在客厅里为终点,如果这部戏让观众的印象更多停留在这样的片段上,我觉得对原著的致敬是一种误导。

陌生是说观众

在本场几乎售罄的就坐率前提下,看观众反应就能感受到,很多人(尤其是青中年人)对原著情节是不熟悉的,大家就好像是在围观一部豪门狗血电视剧一样,对转折疑惑、对绯闻吃瓜,也常常在一些当年人会觉得可悲对地方突然哄堂大笑(真的就像等着好戏看的吃瓜群众一样)。

看完雷雨话剧的感受(真经典真仓促真陌生)(6)

还有,当周朴园终于说出那句“无锡是个好地方”的名台词时,很多观众的反应怕不是把它当成了剧组迎合当地观众的一个惯用梗了,欢笑和掌声雷动,反而叫戏剧人一声叹息,不知从何说起。

从出品方的宣传来看,《雷雨》应该是天津人艺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品了,从1956年以来已经历经至少8个版本、66年的演出考验,是一部非常成熟的舞台剧了——也有可能太熟了。

看完雷雨话剧的感受(真经典真仓促真陌生)(7)

这其中必然也经历了很多代导演、演员、舞美等各工种的传承和创新,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予以敬意的!就好比你一遍一遍干过的活儿,如果非要你每次都用对待初恋般的状态去伺候,是不可能的!

其次,我们也要承认,每个人(比如导演、监制、演员)基于自身的经历和认知,或者时代给人的底层逻辑铺就,对于人物关系、故事冲突等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然后带给观众不同的演出效果,这是可以理解的。

看完雷雨话剧的感受(真经典真仓促真陌生)(8)

北京人艺新版《雷雨》

我们常常会去看不同版本的同一部剧(就像会听不同的歌手演绎同一首歌),也往往正是因为想看到熟悉的东西里迸发出的新鲜玩意儿。

但如果演职人员在一开始接手这部剧、这个角色的时候,就认真地代入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照着前人演示或者上级下发的模板来依样画葫芦,那么我相信,无论是每次演出时的心态,还是展现出的深度都会更有内涵、经得起回味。

看完雷雨话剧的感受(真经典真仓促真陌生)(9)

天津人艺《雷雨》官方剧照

当然,如果回到原著的层面来看,90年前看起来题材新颖、矛盾巧妙的一部戏,对于今天被无数新的、旧的故事山呼海啸般填充过的观众来说,已经不那么新鲜了,就像人们会说的,生活里的事,往往比戏里的还要匪夷所思!

所以,我们是去要求经典更加普及好呢,还是呼吁新时代有更多的创作呢?

曹禺的女儿、著名编剧万方之前写过《雷雨·后》的剧本,也在央华戏剧王可然的促成下,与《雷雨》并台演出了很多场,还请了刘恺威、何赛飞这样的明星来担纲主演。

看完雷雨话剧的感受(真经典真仓促真陌生)(10)

图片来自网络

我看了《雷雨·后》的剧本,没有看到现场演出,其实对其中很多场面的描绘还是挺……持保留意见的。我宁愿把它当成是《雷雨》原著的同人衍生文之一,而不能说是根正苗红的续集。

任何一个故事,能否叫好叫座,都是创作者和观众见仁见智的非零和博弈。

作为观众,我们要客观、尊重地欣赏创作者们精心打磨出来的作品,希望成果越来越好;

作为创作者,我们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像养育孩子一样,把每一部作品朝着经得起时间和市场考验的方向努力!

看完雷雨话剧的感受(真经典真仓促真陌生)(11)

当晚演出前实拍照片

#我眼中的实力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