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教育孩子的第一本书(这本古人的碎碎念)(1)

图片:驿路笔记

(本文共计1686字,预计阅读时长为4.5分钟)

“好怀念小时候光着脚丫子,在瓜地里和爸妈一起摘西瓜的时光啊,可是那时候又怎能知道竟是童年里最美的时光啊”

——来自朋友圈小伙伴的感叹

你是否也会在7月怀念儿时的乡野之乐?大约在冬季遥想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围炉夜话的温暖?

或许这份回忆里,不只有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也带着一丝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吧。

无论我们长多大、走多远,在父母眼里心里,都是孩子。

小时候,我们总嫌父母唠叨;长大了,却觉得那些唠叨格外亲切。

翻开这本《围炉夜话》,父母的教诲言犹在耳。

古人教育孩子的第一本书(这本古人的碎碎念)(2)

图片:驿路笔记

长辈望子女在成长成才的路上,能尽可能地少走弯路,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吧。

西北老家夏天的清晨薄雾里,已透着点早秋的凉意,手捧这本薄书,眼前浮现出温馨的一幕:

岁暮天寒,一家人围炉夜话,老人一边烤着红薯,一边将自己人生所得所感,道与儿孙,字里行间,都是爱与期望。

没有正襟危坐地说教,只是一个长辈向儿孙娓娓道来他的人生哲学,读来亲切自然。

01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孩子啊,人不能拥有与自己德行不相匹配的名利,就算眼前享福,也终究是一场祸害;困难和窘境都是暂时的,现在吃点苦没什么,耐得了最难以忍受的贫穷和困厄,苦难后也能品味出甘甜来。

启示:不要贪图眼前的名利,攀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耐得了寂寞,才守得了繁华。

02 草春荣而冬枯,至於极枯,则又生矣,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你看那草木春生夏长的,就算到冬天枯萎了,来年也会再长出来,困境中也能磨炼人的意志,重新振作起来就好了。

启示:低谷时不自甘堕落,自怨自艾,意志坚定,有所作为,也能重新迎来人生的拐点。

03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这人呐,要多做善事,常常行善,就能累积福报,善事做多了呢,就好像存下许多钱,有用不完的好处留给后代。 反而,做了许多坏事呢,就如同欠下许多债务要子孙偿还,必然会把许多灾殃留给子孙。

启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古人教育孩子的第一本书(这本古人的碎碎念)(3)

图片:驿路笔记

04 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生活中懂得知足是好的,但在读书方面,永远不能满足,知不足才能有所长进。

启示:生活,知足常乐;求知,学无止境。

05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昧暗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孩子,人生哪能一帆风顺呢,在愁闷烦恼的困境中,若也能具备潇洒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气魄,那么,心情便能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驱散愁云;在昏暗不明的境遇中能有开朗博大、充满光明的胸襟,这样的心境就如在阳光普照的天地间那样明亮。

启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06 人虽无艰难之时,要不可忘艰难之境。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

人生无常,暂时没有遇到艰难困苦,也不能忘记人生之路会有遇到逆境的时候;世界上虽然有侥幸取得成功的事情,但是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取得成功的想法。

启示:身处顺境,也要忌骄戒躁,居安思危。

07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

孩子,于情于理不当逃避的事,你就要勇敢地去面对;可以不要放在心上的事,就要学会将它放下。

启示:人生要知进退,懂取舍。

古人教育孩子的第一本书(这本古人的碎碎念)(4)

图片:驿路笔记

08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

有些事情呢,只要看它已经如何,便可推知其未来的发展;一个人呢,要尽力做到自己的本分,其余的也能够顺其自然地发展。

启示:尽人事知天命,凡事要尽力而为。

09 事当难处之时,只让退一步,便容易处矣,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一着,便不能成。

遇到实在难以处理的事情时,你只要能够退让一步,就会变得容易了;不过,事情做到就快要成功的时候,你如果稍微有点放松,就不能成功了。

启示:退一步海阔天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书中的“碎碎念”哲理远不止这些,亲自品味,才解其中之乐。

这本《围炉夜话》是清代咸丰年间王永彬所写,与明人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经典永不过时,这本书,不妨留在手边,闲来无事翻阅,就好像又听到了父母那些琐碎又亲切的唠叨。

* end*

作者:驿路笔记 | 读点书,码点字,做点喜欢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