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受众多读者喜爱的作家,其作品多以批判现实主义为题材的小说为主,在英国文学史上,其文学地位可以与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相媲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代表作主要有《苔丝》《还乡》等。其作品中充斥的宿命论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思想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注定的,世人无法改变,只能坦然的接受。

托马斯的实在论(从还乡分析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1)

现实命运是悲惨而又无法改变的

哈代批判社会黑暗现象,揭露奢靡成性与骄奢淫逸的上层社会的所作所为,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关注挣扎在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在维多利亚时代,哈代在人民心中声望颇高,但其作品也颇受争议。原因在于哈代在作品中会加入大量的宿命论思想和超自然主义的描述,这些思想和言论使其小说变得晦涩难懂,有人认为哈代的作品陷入了一种宿命论的困局。

关于宿命论的由来,我们还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那是一个长期保守的时代。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继冲击,旧的世界体系逐渐崩塌瓦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资本主义开始扩张,血腥扩张的同时,是无数的底层人民,尤其是妇女和儿童,开始沦为资本生产的奴隶,遭受资产阶级无情的压迫和剥削。哈代的作品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环境下悲观现实。

认清这一悲观现实却又无力改变,无法找到底层劳动人民矛盾生活的出路,看不到未来生活的希望,因此,他不得不将心中的郁闷悲观情绪对准于神秘上帝,寄希望于神命运的安排,这便是宿命论。

宿命论对人类来说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其思想对人类的精神世界是否有帮助?倘若不了解哈代宿命论产生的根源,我们将很难理解他的作品,将很难发现哈代作品中的现世价值。哈代的宿命论思想并非纯粹的宿命论,而是借助宿命论来表达资本主义社会注定的悲剧。在《还乡》中,所反映出来的便是人民抵抗生活的悲剧,不管是谁,只要想抵抗荒原,抵抗当下的生活环境,那他将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神的惩罚。

托马斯的实在论(从还乡分析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2)

环境和性格早已暗示了悲剧的降临

以《还乡》为例,哈代在小说中并没有用直接了当的语言来陈述宿命论的思想,其描写方法都是通过某些创作技巧来体现的,将宿命论思想很好地隐藏在了字里行间,这是其写作的突出风格。

比如说环境描写的应用。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是最主要的部分,作者通过大量的环境描写来揭示隐藏在其中的人物、事件和特定环境中的信息,通过这种描述,读者可以在作者所渲染出来的环境氛围中直接感受到小说各位主人公典型的人物特征。

小说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其所生活的荒原中的景象,这一点和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很多小说都不一样,这也体现出哈代高超的写作技巧。小说中大部分的场景都是在荒原上进行的,在描述荒原的景象时,哈代多采用消极悲观的词汇,营造出荒原阴郁凄凉的气氛,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小说悲剧性的结尾。

其次是通过对人物的的性格描写来体现其宿命论的思想。比如说尤斯塔西娅.尤苔莎的矛盾反抗性格。人们通常认为,人只有勇于和不公平社会作顽强斗争才能体现出批判的价值意义,克林的还乡归故里就比较符合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想,但是哈代并不这么认为,这一点通过尤苔莎的性格可以体现出来。

尤苔莎的童年是在朴茨茅斯度过的。明亮的沿海城市生活给了她很深的印记。后来她的父母死亡,尤苔莎跟着她爷爷回到了荒原生活。这对美丽的年轻的尤苔莎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世界。从始至终,荒原上的大部分人都觉得尤苔莎是个非常自私好色的人,虽然尤苔莎长得非常漂亮,或者可以说是这个荒原上最漂亮的女性,但荒原里的人们对她的印象还是很不好。她不爱和荒原上的人接触或者说她瞧不起这里的人,瞧不起这里的生活。她曾经是在光鲜亮丽的都市生活过的人,荒原在她眼里,不值一提。所以她在人们心中通常是以坏女人的形象出现的。

尤苔莎是厌恶荒原的,她说,“从这可怕的黑暗和孤独中解放我的心”(哈代,1994)尤苔莎是个非常有野心的女人,哪怕身处凄凉之地,她仍然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从她计划与克林结婚时可以体现出来。然而,这只是幻觉的开始。她奋力和命运抵抗,像一个烈士一般,却仍然摆脱不了命运的悲剧,最终以落水而亡结束了她的抵抗之旅。哈代借荒原上发生的事给读者呈现出了一个清晰可悲的定义,即命运不会因为人的

内心力量的影响而改变,命运承载者可以抵抗,但不可能逃避它,因为那就是命运,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

托马斯的实在论(从还乡分析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3)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揭示了宿命不可违抗

哈代出生于英国西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紧邻多塞特郡的大荒原。在哈代年幼和中年时期,他所在的家乡几乎无近代工业。这样的自然环境日后成为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还乡》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代表性著作。小说发生在十九世纪英国的埃顿荒原上,以英国偏僻的埃顿荒原为背景,描写了生活在荒原上的几个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作者巧妙的借这些离奇曲折的故事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的面貌以及资本社会对人性的无情摧残。在哈代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注定悲剧的,这在《还乡》中尤苔莎和克林两个角色中也体现的很明显。

和命运负隅顽抗,誓死捍卫野心和欲望造成了尤苔莎命运的悲剧。

尤苔莎是一个聪颖优雅,个性鲜明的女性,却终未逃脱悲剧的命运。在《还乡》中,尤苔莎憎恨单调乏味的荒漠,她的心里渴望爱情和浪漫,每天梦想着去巴黎生活,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情感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是她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步步升级,她必然要为自己的渴望而付出代价。尤苔莎利用克林妄想回到巴黎,最后因为知道了克林不想回大城市而转身投奔达蒙,两个人在逃离荒原回归伦敦时,坠入河中而死。

理想的幻灭和现实的差距造成了克林命运的悲剧。

克林是这一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他从繁华的巴黎返回到荒原,抛弃光鲜亮丽的都市生活,舍弃珠宝行业,建造学校,从而改造家乡的闭塞、落后和迷信。他对荒原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在他眼中,荒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人们不会用金钱来衡量情感和价值。满怀希望的他渴望在故乡开创出一番新天地,然而现实世界让他举步维艰,他明白了过来,荒原不再是曾经的那个荒原,故乡早已经物是人非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无情地折磨着克林的身心,使他成为了一个孤独的荒原布道者。

克林和尤苔莎的婚姻也注定是一个悲剧,两人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难将这段感情维系下去。尤苔莎渴望热烈的爱情,她希望克林可以带她逃离这片荒原,而克林却无意再重回欲望都市,这一点预示着这段爱情的悲剧结局。 生活理想的剧烈反差使得两个人最终走向爱情和婚姻的悲剧。

托马斯的实在论(从还乡分析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4)

纵观哈代的作品,多以悲观的思想来进行创作的,但当我们回望时会发现,哈代笔下的主人公,不管是尤苔莎还是苔丝,她们都是在历经了生活的坎坷挫折后仍然对生活对未来抱有希望,仍然没有放弃对悲惨命运的抵抗,不管她们所处的环境有多么恶劣,她们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反而是一直在积极地和命运作斗争。约瑟夫.伍德.克鲁契曾在《现代倾向》中提到:悲剧实质上不是绝望的表现,而是战胜绝望的表现,是相信人生价值的表现。这也是哈代想传达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