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屯
据《尚氏族谱》载:尚官盛系浙江嘉兴府嘉兴县东北二十五里瓦桥人,随明太祖讨元有功,官升指挥使驻汴。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汴之坚城卫调睢,名睢阳卫。尚官盛随军由汴来睢,于此垦荒屯田,安眷成村,称尚旗屯,简称尚屯。
王庄
据王氏族人传,王氏先祖乃山西洪洞县人,明洪武时迁睢州西北蓼堤东南陈菜园村,明中期王姓一支由陈菜园迁此,称王庄。
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旱、夏蝗、秋早霜。
刘吉屯
明睢阳卫刘氏旗官屯田于此,称刘旗屯。
民国时,“旗”改为“吉”,称刘吉屯
高庄
据传清康熙年间,孙聚寨发生民女被抢案,清廷命刑部郎中马一方与同僚高某理案,马高二人秉公执法,救民女,惩恶霸,万民称颂。后高某致仕,来居建府,村称高府。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水患,村淹府陷,称高庄。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夏遭蝗灾。
徐海
据《徐氏族谱》载:明初中山王徐达,从太祖有定鼎功,受封凤阳;永乐年间,其子因忠于惠帝遭贬,其后裔掩名埋姓逃睢。
后复徐姓,于此辟园建楼,称徐楼。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黄河决口,村民徐海救多人于水,村更名徐海。
马庄
据传清康熙年间,刑部郎中马一方致仕,择此定居,以人名村,称马一方,简称马庄。
张马头
明成化年间,詹永曾任恩县知县,历升都堂,还乡定居于此,北临运粮河,此为停船码头,称詹码头,后詹氏不存,讹称张马头。
南田庄
明初,欧阳氏居此建庙,称欧阳庙。
后田聚由直隶涿州房山县周口里调任睢阳卫掌印指挥使,其后裔分居睢州四方。
清康熙年间,田氏十五世田九思,由帝丘西北四里田花园迁此,欧阳外迁,称田庄。
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别于尚屯东田庄,称南田庄。
南许庄
清康熙年间,许氏十一世许向来由许天寺前居于此,称许庄。
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别于北许庄,更名南许庄。
海寨
据《吴氏族谱》载:吴氏先祖于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建村海子的两岸,岸如寨墙,故称海寨。
齐庄
据《齐氏族谱》载:明初,齐氏由山西洪洞迁睢州西南卅二里,建楼,称齐大楼。
明崇祯十年( 1637年),农民义军入睢,齐氏避乱由齐大楼迁此,称齐庄。
齐氏善轻功,有飞檐走壁之技,故有“响马村”之称。
村西南隅仍存有响马坑,响马井遗址。
付庄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付化周由后台贾庄迁此,称付庄。
马楼
清顺治年间,西陵寺马洵任郧阳镇总兵,于此建楼,称马家楼,简称马楼。
谢庄
明初,谢廷佑由山西洪洞迁此,二世谢龙在州衙任牢头,人皆称谢牢头,简称谢庄。
村东有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英烈墓地。
万店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生员万邦宁由城内迁此,其后裔于开封至归德官道旁设店,称万家店,简称万店。
清同治七年(1868年)春,水患,万氏外迁,仍称万店。
东田庄
明弘治年间,村称田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别于尚屯南田庄,称东田庄。
刘祥府寨
明永乐十九年(1422年),成祖返燕京,大将刘祥随驾经睢,帝令刘祥于此辟田,建府筑寨,故称刘祥府寨。
常郭屯
明成化年间,官府买耕牛,置农具,遣军屯田,常文照曾屯田于此,称常旗屯。
明末,郭氏迁入,更名常郭屯。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河决龙门寨,田园庐舍淹没,人外逃,村无常、郭二氏,仍称常郭屯。
李吉屯
明天顺四年(1460年),李清源由福建调睢阳卫任指挥金事,曾屯田于此,称李旗屯。
清咸丰年间,农民义军四起,李氏外迁,村无李氏,仍李旗屯。民国时,更名李吉屯。
村民善木业,倪姓木雕娴熟,所刻花、鸟、鱼、兽栩栩如生。
村人尚武,清曾设武场二处。
四周有烈士墓。
北唐楼
明初,唐氏先祖由浙江随驾北征至睢州城落户。
明正德年间,唐希周因保举功升睢阳卫指挥,于此建楼,称唐楼。
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别于西唐楼,称北唐楼。
张秫秫
据《张氏族谱》载:吾始祖原籍山西洪洞,明初,携子孙乞讨于张家口,燕王北征逃于睢州筑寨,称张寨,简称张庄。
明崇祯年间,张氏所种秫秫(高粱)高产,享誉一方,更名张秫秫。
解放后称张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别于西南6公里匡城乡张庄,亦称张秫秫。
北有土岗,飞沙堆成。村周果树繁茂,老柿树二株,为清康熙年间所植,树龄300余年。
三教堂
据《唐氏族谱》载:唐氏原籍浙江宁波酇县。明洪武二年( 1369年),为避海盗作乱,始祖母携二子外迁,兄去山东,弟唐蒲迁此,村东建三关教士庙,故称三教堂。庙毁,仍称三教堂。
1937年8月1日地震,塌房数间。
郭庄
明朝统一,下诏迁民,郭氏八兄弟由山西洪洞移居睢州,为以后认亲,将一锅碎为八瓣,各得其一。
行四郭德山迁此,李、赵二氏随后迁入,称郭李赵。
清初李、赵二姓不存,简称郭庄。
东北隅有睢杞战役烈士墓3座。
史庄
据《史氏族谐》载:史氏北直隶真定府人,先祖效公,于元季避乱,南迁杞县南五十里史寨。
明崇祯年间,史氏一支由史寨避乱迁此,称史庄。
梁庄
明崇祯年间,梁明避乱由城南4里梁园迁此,称梁庄。
春秋时宋之盂当此地。
埠口
据传宋时,村南有河经此,蒲姓最早居住,并于河上辟一渡口,称蒲口。
清中期,蒲姓迁雎州北四十里花园村,仍称蒲口。“埠”“蒲”同音,讹书埠口。
后张、梁二姓相继迁来,仍名。
村人梁芳启,曾任冯玉祥部第五军师长,1930年8月于河北安国被蒋军陈诫部击败,解甲归里,六年后,忧愤而死。今存其房舍13间,曾为梁庄面粉厂。
双庙
据《王氏族谱》载:王氏先祖王哲原籍福建,明洪武年间官封承德郎,任山东青州通判,调睢阳卫,择此落户,因村中建火星阁与关帝庙各一座,故称双庙。
北王庄
据《王氏族谱》载:王氏先祖避乱由太康县西南四十里逊母口迁此,称王庄,与南王庄相对,称北王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农历6月21日,暴雨成灾,次日拂晓地震。
和庄
据传明末,袁氏十一世袁孔文由辛屯分居于此,曾名袁和庄,简称和庄。
穆庄
宋绍兴年间,金犯宋,穆氏避乱由河北迁此筑寨,称穆家寨。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围寨,村人廪生穆其祥率族众御之,寨破,穆其祥及穆氏家族被戮。太平军去,知州以“一门忠勇”旌表。
今穆氏不存,仍称穆庄。
解放前田姓养鸡千只闻名乡里,曾称“田千鸡”。
村高岗处,有宋代遗物出土。
余楼
据《余氏族谱》载:余安,明初因随太祖征讨有功,授指挥金事,于此垦荒屯田,安眷建村,称余屯。后筑楼,称余楼。
清仁宗嘉庆间余、蒋二氏生隙,余氏外迁,仍称余楼。
插花楼
据《袁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袁氏一世袁友谅,由山西洪洞移居雎州西二十七里匡城;二世袁整由匡城移堤内袁堤湾;六世袁守胤由袁堤湾迁州城西北三里庄;九世袁开泰由三里庄迁城东南十七里东袁庄;清初十一世监生袁世恩由东袁庄分居于此建楼,楼沿绘龙描凤插花,称插花楼。
楼毁于捻军,遗址显存。
吴楼
据《吴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吴氏诚祖由山西洪洞迁睢州西北大麓岗(今民权县白云寺镇吴岗)。
明成化二年(1466年),五世吴雷由大麓岗迁此建楼,故称吴楼。
袁堂
袁氏十世袁冕,武庠生,由三里庄迁此,称袁堂。
三孔桥
据《袁氏族谱》载:明万历年间,袁氏九世袁临泰由田洼分居于此。西南有河,河上建三孔桥,以桥名村,称三孔桥。三孔桥毁于清末,村仍称三孔桥。
前吴
明天启年间,吴楼村吴姓移居村南金石河畔,称金石河。
清嘉庆三年(1798年),河决高小集,金石河被淤平,更名吴庄。
解放初,该村因处吴楼村前,更名前吴。
路庄
明万历年间,路氏由路楼分居于此,故称路庄。
清中期,曹、林、张、高、杨姓相继迁入,路氏大都回迁路楼,只留一户居此,仍称路庄。
村人曹金启,全国劳动模范,省五届人大代表,曾受到毛主席接见。
枣园
据《张氏族谱》载:迁睢始祖讳政,原籍南京,随燕王征北有功,调任睢阳卫指挥金事、携眷于此开荒屯田建村,以村东枣园名村。
白庄
明初,白姓迁此,称白庄。
明末,崔氏避乱由民权大崔寨迁此,仍称白庄。
村人汤本茂独创“鸳鸯转香壶”,被誉为稀世珍宝,列人《世界名牌产品》系列丛书。
村周有数座烈士墓。
袁贯庄
清顺治年间,尚书袁可立族孙袁赋运,由城内迁此建窑烧罐,称袁罐庄,误书成袁贯庄。
民国初年,袁氏迁唐庄,今村无袁氏,仍称袁贯庄。
丘屯
明永乐年间,睢阳卫指挥同知丘氏屯田于此,称丘旗屯,简称丘屯。
今无丘氏,仍称丘屯。
韩庄
明太祖驱逐鞑虏,建都金陵,下旨移山西潞,安二州之民于中州。
韩氏迁睢居此,故称韩庄。
清光绪戊子科(1888年)武举韩方中系村人。
樊庄
据传明初,这里是一位从北京来的樊姓职员建的外庄子,请来郗姓人为其照管。因村系樊姓所建,故称樊庄。
抗日时期,村人张广德率众抗击日军犯村,连战三昼夜,重创日军;终因寡不敌众,日军焚村,张广德被杀。
西唐楼
据民国年间出土碑文载:明永乐九年(1411年),科举人唐振任德州知州,有惠政。
正统年间,择此定居建楼,称唐楼。清初,唐氏绝,仍称唐楼。
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别于尚屯北唐楼,更名西唐楼。
村周多烈士墓。
娄马头
据《娄氏族谱》载:娄氏原籍中州原武,先世娄师德,唐初宰相。其后裔由原武迁通许娄拐。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年),娄氏二十四世娄灿由通许移此,因北临古运粮河,此系码头,村称娄码头,误写娄马头。
村北有明义军墓,清光绪十八年《雎州志》有记载。
荒地
明隆庆年间,娄克一由娄马头迁此开荒建宅,故称荒地。
尚店
据《尚氏族谱》载:尚屯尚氏四世祖尚福,家处去汴孔道旁,车马络绎。家贫,每早上路拾粪,一日黎明,脚踏一物,捡视,囊中银数百两,遂坐囊上待人觅,日午不见,携囊归,不与家人言,食已,仍至原处等侯,日暮又不见。如是者数日,焦灼不安。为早日银归失主,于路旁设店卖茶。五年后,一日,尚福四岁子戏于店旁失一钱,福怒斥之。适有晋贾笑言曰:“一钱何足挂齿,昔吾于此失三百金”。福遽起问其详,喜曰:“尔金尚在,候尔五年矣!”客愕然。尚福邀之至舍后井旁,发砖数重,遗物在焉!囊朽,金依然,上有鲜纹,成“三丑”字。客惊诧且喜,言曰:“是吾已弃之物,翁得之即为翁有。” 尚福言:“吾若贪此,不候尔五载矣!”相让久之,两相结好,以五十金为其子就读学费。后其子尚絧、尚缙,侄尚繻,果皆于丑年中进士,旧城内建“三丑堂”。为念尚福设店卖茶事,名村尚店。
明成化己丑(1469年)进士山东参议尚絧(墓在村南)、成化辛丑 (1481年)进士江西临江府知府尚缙(墓在牛王套村南)、弘治癸丑(1493年)进士湖广布政司参议尚繻(墓在归城内西南隅)三兄弟故里。
左卜
明弘治时,左凤由辉州调睢州通判,致仕居此,筑土围,以氏名村称左堡。误写今名。今无左氏,仍名。
吴庄
明景泰年间,吴氏始祖吴达(回族)由山东沧州任睢州知州,建宅于南关。明崇祯年间,其后裔分居于此,置田建村,称吴庄。
清光绪二年(1876年),大旱,麦、秋两季无收,民饥甚。吴氏外出乞讨,仅留一人看家。
1958年武汉军区于村南建测绘铁塔一座,高26米,1980年夏毁于龙卷风。
村人殷卓才曾任国民党杞县县长,殷承恩曾任国民党睢县县长,罪大,解放后被镇压。
袁叉楼
据《袁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袁友谅由山西洪洞迁睢州匡城,后代迁辛屯。
万历年间,光禄寺署丞诰赠奉直大夫、户部贵州清吏司主事加一级袁大本之孙袁鹤年由辛屯迁此,筑平顶蝶楼,故称袁叉楼。
新村
明正德年间,州庠生、候选州同、敕赠文林郎尚东清由尚屯分居于此,原地处惠济河东岸,村称河东。
1977年惠济河拓宽,村迁惠济河西,更名为新村。
牛王套
据残碑载:明嘉靖年间,村中建庙,内奉牛王神像,香火盛,村以庙名,称牛王庙。
据《祥符志》载:清乾隆六年(1741年),运粮河改道,乾隆赐名惠济河,村处河湾处(河湾称河套),故更“庙”为“套”,称牛王套。
黄吉屯
明初,睢阳卫指挥黄孝敢屯田于此,称黄旗屯。
民国年间,改“旗”为“吉”,称黄吉屯。
吴阁
吴达后裔为避乱由旧城南关迁此,建火星阁,故称吴阁。
清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黄水淹村,吴氏绝嗣,仍称吴阁。
村西有庙,1920年被拆建校。
余公集
宋初,该处为商品交易所,俞公倡议成集,称俞公集。
据清康熙《睢州志》载:俞公集,在州西,距城二十里,为县境大集镇之一。
今无俞氏,集迁韩庄,仍称俞公集。余、俞同音,讹书称余公集。
村北有8座睢杞战役烈士墓。
孙楼
孙氏原籍河南睢州西三十三里西陵寺,明嘉靖年间,孙希韩任肃州参将,立有边功,还乡定居于此筑楼,故称孙楼。
李德府
据《李氏族谐》载:明洪武年间,李氏先祖兄弟三人,老大李书、老二李贵、老三李梓从山西洪洞迁居睢州,李贵居长岗李庙,李梓居此。
李梓通药理,善诊病,人称大夫,村以人名,称李大夫。
“大夫”与“德府”音同,讹书李德府。
薛楼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90年),薛氏由山西洪洞迁此,垦荒筑寨,称薛家寨。
清道光年间,村中建楼,更名薛楼。
回寺铺
宋时,睢杞官道经此,商旅云集,回族于此经商,建清真寺,清初于此设铺,称回寺铺。
回民外迁,清真寺毁,王怀亮由陈菜园迁此,仍称回寺铺。
姚吉屯
传说,姚氏始祖姚期随光武帝扫平新莽,官封“并肩王”,屯田于此,称姚旗屯。民国时,改“旗”为“吉”,称姚吉屯。今无姚氏,仍称姚吉屯。
西袁庄
据《袁氏族谱》载:明隆庆年间,袁氏九世袁兆泰由三里庄分居于此,称袁庄。
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别于本乡北袁庄,更名西袁庄。
老庄
据《王氏族谱》载: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王氏由山西洪洞迁襄邑城西北二十四里陈菜园。
明万历三十三年,睢州“大盗”杨思敬乱睢,王怀亮避乱由陈菜园迁此,不久又迁回寺铺。
崇祯年间,王双由回寺铺移此,村称老庄。
1977年惠济河拓宽,村南迁百步许,仍称老庄。
杨庄
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黄河北岸决口,河北一带皆为泽国,杨某避水患由长垣县桃担携眷流落于此,称杨庄。
贾庄
据《贾氏族谱》载:隋大业年间,山东历城贾家楼贾润甫随李密起义,后因与密策略不合,辞官隐居襄邑城北四十五里三皇店(今属民权县)。
明思宗祟祯八年( 1635年),贾润甫后裔兄弟二人避乱由三皇店逃至睢州城北关分手,兄去城东十五里定居,弟去城西居此,称贾庄。
解庄
据《解氏族谱》载:明正德年间,解氏六世长门解连登平寇后,率五子定居于雎州城东南二十五里解庙;
清顺治十一年(1655年),九世分居于此,因地处玉河畔,以称解玉河;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口于祥符县张家口,玉河被淤沙填平,简称解庄。
荒庄
明永乐年间,刘氏先祖由滑县马庄迁此,除蒿开荒垦田,称荒庄。
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称荒庄寨,寨毁称荒庄。
同庄
明永乐年间,同氏由山西洪洞迁此,称同庄。
清光绪二年(1872年)大旱,麦秋无收,同氏外出乞讨未归,仍称同庄。
段吉屯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段氏旗官随军由汴来睢,屯田于此,称段旗屯。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黄泛成灾,段氏外迁,仍称段旗屯。
民国时“旗”改为“吉”, 称段吉屯。
北许庄
据《许氏族谱》载:许氏祖许寿,原籍江苏省淮安府海州柘党村,从明太祖北征,因渡白沟河(河北省兴安县)救驾有功,封总旗。又佐成祖北征,屡建军功,由羽林卫升镇抚司。
子许晟袭职,永乐末年调任睢阳卫镇抚司,遂家段旗屯东部。
1950年土改时,与段吉屯分村,称许庄。
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别于本乡南许庄,更名北许庄。
北袁庄
据《袁氏族谱》载:明天启年间,袁氏十一世庠生袁作梅由三里庄迁此,称袁庄。
清乾隆年间,袁氏迁出居余楼,仍称袁庄。
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别于本乡西袁庄,更名北袁庄。
西周寨
据传,周氏始祖本安徽庐州府巢悬村人,为明开国功臣,诰封指挥使,晋封卫驾武状元,辅太祖征讨一十八年,随成祖平燕京,建殊功。过睢见风土人情淳厚,遂居城东十里铺。
明弘治年间,五世周信为世袭千户,喜幽静,由十里铺迁城西南二十里姚寨村北里许.筑寨建祠,称周寨。
村区西扩.以路为界分村为二,路西称西周寨。
东周寨
该村与西周寨原为一村,解放后分东西2村,该村处东称东周寨。
南王庄
据《王氏族谱》载:清康熙时,王氏十一世王正民从平岗迁居于此,称王庄。
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别于北王庄,称南王庄。
仲庄
据《仲氏族谱》载:明末,仲氏五十八世仲谦避灾荒由通许县杨沟桥迁此,称仲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