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食不旺或不吃料现象的表现

在这三种情况下鱼吃料不好:

1、在喂食开始时,鱼吃得很好,并集中成片,但很快在大约1小时内就四处游荡,数量大大减少。

2、从喂食到结束,饵料台附近的鱼数量非常少,鱼不会浮出水面抢食。

3、喂食时,有鱼,但不吃料。

鱼什么时候开始吃料(不吃料有哪些特征)(1)

吃食不旺或不吃料的原因分析

引起鱼吃食不旺或不吃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十二个原因:

1.水温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鱼类的摄食。最大摄食量温度为23-28℃,10℃以下基本停止摄食。在高温和阴雨天,食物摄入会显著减少,有时会持续几天。

2.溶解氧不足

夏季持续下雨或溶解氧不足是影响食物摄入的常见原因。此外,当水中有大量轮虫或枝角类时,水中的溶解氧也会减少,导致鱼类食欲下降。

溶解氧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水质清瘦、水质过肥、有害物质积累、浮游动物大量等;

3.有害物质含量过高中毒

pH、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余氯等化学指标超标或洒药、注入异常外源水。

如果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长期过高,就会损害鱼的鳃部,影响鱼的呼吸作用,造成鱼的病理性缺氧,导致摄食量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藻类中毒越来越普遍。引起中毒的藻类主要包括蓝藻、裸藻、金藻和甲藻等。

鱼什么时候开始吃料(不吃料有哪些特征)(2)

4.寄生虫引发的病害

当寄生虫寄生在鱼身上时,鱼会感到不适,鳃上有较多的车轮虫、斜管虫或指环虫,鳃上的粘液会增加。

使用氧气供应的能力降低,这导致食物摄食量减少,容易引起“炸群”和“漫游散走”现象。

常见的主要有锚头鳋、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和孢子虫等。

5.细菌、病毒性疾病

许多细菌性疾病,如烂鳃、肠炎、出血或其它细菌性鱼类疾病,也可导致不摄食。有时,一些症状会在疾病发作前后或多或少的有表现,当程度相对较轻时,可能会出现厌食。

6.营养性疾病

不科学的投喂会导致营养性鱼类疾病,如肝胆综合征和维生素缺乏征等。

7.浮游动物过多

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轮虫和原生动物,浮游动物过多会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减少,影响鱼类的正常生理功能。

例如,鲢鱼通过鳃吸收水以浮游植物为食,过多的浮游动物也会导致鲢鱼在与水一起通过鳃时感到不适,除花鲢外,其他鱼类也是如此。

鱼什么时候开始吃料(不吃料有哪些特征)(3)

8.鱼类的繁殖季节

大多数养殖鱼类的繁殖季节为每年4月至5月,此时,鱼的摄食度不强。

总之,鱼类不吃或吃得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单一原因和多种因素,我们需要分析、判断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9.有害藻类

特别是,一些不易消化的藻类,如裸藻和蓝藻,在摄入后不能及时被体内吸收,从而影响鱼类的进食。

同时,一些藻类含有毒素,像微囊藻等,会刺激鱼的肠道,使肠道发红,引起肠炎甚至中毒。

10.用药所致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使用杀虫药来控制虫害,会导致药物在杀死寄生虫的同时也会影响鱼类的神经系统,影响摄食。

11.换料引起

如果长时间使用同一种饲料,突然换料会引起鱼的不适和应激反应,导致食物摄食量减少,甚至不吃食。

鱼什么时候开始吃料(不吃料有哪些特征)(4)

12.温差过大造成

秋天,昼夜温差太大,白色天气温度高,水温也高。晚上,温度急剧下降,导致地表水温急剧下降,水密度增加。

然而,底部的水温相对较高,密度相对较低,这导致上层和下层的水体对流。

底部无氧水将池底的大量残饵、粪便和其他有机物带到上层,使水变得浑浊。同时,有机物的分解消耗氧气,使整个水体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

可能会发现,鱼通常早上吃得不好,下午吃得较好,主要原因是水中的溶解氧在上午比较低,尤其是在早晨。

鱼吃得不好,经过中午阳光照射后,水中的溶解氧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而上升。

这时,鱼开始摄食,此时,养殖朋友喂料心切,渴望弥补早上鱼没有吃的料,因此喂食量比平时大。

晚上,水中的溶解氧开始下降,由于鱼吃的太饱,饱食的鱼会增加消化过程中溶解氧的消耗,水中缺氧会降低饵料的消化率。

同时,它会增加排粪量,这将增加污染水体后造成第二天早上不吃食的可能性。

此外,如果夜间溶解氧通常过低,则鱼所摄取的饲料不能完全消化和吸收,直接排入水中,造成饵料浪费,增加饵料系数。残留的诱饵和未消化的粪便将进一步恶化水质并形成恶性循环。

本文转自水产抗虫联盟微信公众号,想要了解更多水产养殖技术可以关注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