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凡世界 不凡人生——重读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平凡的世界比较好的选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平凡的世界比较好的选文
原标题:平凡世界 不凡人生——重读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作家,以作品立世,以杰出作品传世。
怎样的作品堪称杰出?作家路遥给出了一份优质的答卷。
在短短43年人生岁月中,路遥有多部作品引发社会轰动与深层思考。尤其是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尚未最后完成便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引发广泛关注。1988年5月25日,这部历时6年创作的百万字巨著全部完成。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在众多长篇小说中脱颖而出,荣获“茅盾文学奖”,被评论界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魄力和博大恢宏的“史诗般品格”的现实主义力作。
一个生于陕北贫困农家的孩子,在7岁那年因生活所迫过继给同在农村的大伯。从少时艰难生活求学到成年后走上文学道路,路遥骨子里的执着倔强从未变过。他坚信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改变人生,并终其一生都跋涉于与命运抗争的路上。当身为作家的路遥对时代现象与社会痛点开始深刻思考,深爱着脚下黄土地的他必然将个人际遇与农村生活作为不竭的创作源泉。《平凡的世界》正是以1975年到1985年间的城乡社会变迁、人们思想转型为背景,通过纷繁复杂的矛盾纠葛,忠实记录了大时代下一群平凡小人物的奋斗经历,热情讴歌了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为代表的一代农村青年,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劳动者形象。在少安、少平以及周边各色人物身上,自尊与自卑、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通过种种冲突得以深刻展示,读来令人不忍释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战略部署,中国经济踏上复苏之旅。广袤国土之上,冰层断裂、万物破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波折与发展并存、机遇与挑战共生。在激烈的社会变革期,八十年代的农村青年开始感受到变动与冲击,少安、少平的眼界不再囿于原有的乡村世界。他们对美好生活与现代文明产生了强烈向往,他们要与命运抗争,要挣脱贫困的束缚。作品让兄弟俩齐头并进又相互映衬,通过两条人生之路的曲折延伸,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不惧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哥哥少安可谓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大成:极富家庭责任感,孝敬父母、关爱家人。只读完“高小”的他脱不了农民的局限性又截然不同于普通农民。他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很快成为出色的庄稼人并在村里有了威望。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行,社会变革大潮席卷饱经沧桑的黄土地,少安敏感地嗅到了机遇的气息。有胆有识的他率先办起乡镇小砖厂,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辛苦攒下“第一桶金”后,朴素的乡亲意识又促使他急于扩大生产规模:“怎能自己锅里有肉,而心平气静地看着周围的人吞糠咽菜?”然而因决策失误、用人不当等原因,砖厂破产、负债累累,他从高处狠狠跌落。在妻子和全家人拼力扶助下,几起几落的少安挣扎着再次迈步,终于重振旗鼓、创业成功。
少安、少平兄弟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奋斗者群体。如果说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那么少平则是拥有现代文化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奋斗者。少平有文化、有思想、有远大理想,从学生时代起,喜欢阅读的他就知道在大山之外还有辽阔的世界。他不甘受梏于狭小天地,立志要出去闯荡、挥洒青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哪怕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于是,他不愿回家务农过安稳日子,而是孤身进城去建筑工地干重体力活。当少安的砖厂风生水起之际,少平在城里过得穷困潦倒。只需回头,少平就能在少安带领下过上殷实生活。但他拒绝了哥哥的召唤,认定人生在世除了吃饱穿暖还有更有意义的追求。这个不能进“大学门”又入不了“公家门”的农村青年,凭一腔孤勇走向前途未卜的世界,在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拼力跋涉。少平第一次去邮局汇钱给父母,当在收款人栏里写上父亲名字的时候,不禁泪眼模糊……
作品对少平困境的刻画让人揪心:“少平正趴在麦秸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紫黑淀,伤痕累累!”而此时的少平,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透。他已能心平气和地看待和面对所处的艰难困苦。他相信,历尽千辛万苦酿出的生活之蜜,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这种坚忍无畏、超拔不凡的品格一直延展始终,包括到铜城井下采矿。在危险劳累、肮脏艰苦的环境中,他仍然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坚持学习,一路干到“有国企正式编制”的煤矿班长,还荣获矿务局“青年突击手”称号。他的劳动和汗水终于得到承认,拥有了劳动者的尊严与自豪。不仅如此,他还敏锐地发现了行业人才缺口,计划报考煤炭技术学校,准备努力向技术型人才转型,在未来驾驭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国家建设出力。少平的奋斗之路,每一步都步履艰难,但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令人钦佩。
通过讲述少安、少平兄弟的故事,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明确传递了他内心所尊崇的观念: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无疑,文学作品中所观照的现实,必然融入了作家的主观意识与个人情感,《平凡的世界》亦不例外。尤其是对于爱情的描写,路遥将现实主义的理性与浪漫主义的热烈高度糅合,令读者于或缓或急、真情涌动的文字中体会到炽烈、温情、质朴的纯真情感,从而与人物同悲同喜,同嗔同怨,由此产生一次次心灵的震颤和悸动。书中的爱情并非为写而写,更不是为增加噱头,而是通过写爱情来凸显人物的丰满个性与命运起伏。
《平凡的世界》中几乎所有人物的爱情结局都带着遗憾或残缺。但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既充满对美好感情的向往,又有着对现实的无奈。正如路遥所说,《平凡的世界》包含着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误,包含着劳动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对这个冷暖世界的复杂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我对生活从未淡薄的挚爱与深情。
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对文学事业的敬畏,驱使路遥以强烈的超越自我的愿望,以英雄般诉诸实践的精神,燃烧整个生命去打造《平凡的世界》。他一头沉下去、扎进去,用3年时间查阅资料做大量笔记,又不断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足迹遍及农村、矿山等地。在孤寂清苦的闭门写作过程中,他过着偏离常人节奏的“苦行僧”生活。当创作进行到三分之二时,身体透支的他仍在苦苦支撑,直到给作品画上最后一个句点。《平凡的世界》完成后仅4年,路遥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作家虽然去世了,但这部皇皇巨著所激起的巨大冲击波经久不衰。作品中饱含的对大地的深情,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中华民族古往今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传承,早已爆发出超越文学领域的强大精神力量。近30年来,尽管中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平凡的世界》所激发的深刻思考与广泛关注仍在持续,一代代读者依然能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共鸣、找到昂扬奋斗的勇气与信心,无数人们依然深深地怀念着路遥。仅在近年,路遥就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荣誉称号,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些,当是对于一位作家最好的褒奖吧。
在短暂的人生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光焰,以燃烧自己的方式照亮无数人的奋斗之路,路遥因此得到了万千平凡者永远的尊敬与缅怀。“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刻在路遥墓前的10个字,浓缩了这位时代歌者奋进的一生,也告诉芸芸众生一个深刻至理:平凡的世界里,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程 华)
(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