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有三大战役,也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回溯历史,三大战役都决定了谁的生死?

东汉后期赤壁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1)

官渡之战——袁曹争霸定北国

官渡之战,可谓是三国以弱胜强的典范。它不像东吴之地那样有天险据守,那是一场在广阔平原上,实力与计谋之争。官渡之战大致可分为这几个阶段“曹操声东击西解白马之围”、“曹操诱敌深入斩文丑”、“官渡之地僵持不下”、“许攸献计曹操夜袭乌巢”。这一场时历1年多的袁曹争霸之战,袁绍仅仅在官渡决战时的兵力就达到11万,而曹操决战时仅为2万余军。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5倍有余。但是史料中记载的袁绍实在是昏庸无能,多次贻误战机。

东汉后期赤壁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2)

而曹操身边谋士众多,各种献策,从白马开始就不断地削减袁绍的兵力。最终因为一件小事而让许攸背叛,曹操夜袭乌巢,袁绍大营人心涣散,更有张郃等将投降、十几万大军不攻自破!这一场战争,其实已经决定了曹操在中原的地位,这一场战争之后,袁绍所属的势力已经是危若累卵,更有三子争权,所以说:官渡之战绝定了曹操在北方的绝对霸主地位,袁绍等人衰亡成定局!

东汉后期赤壁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3)

赤壁之战——南北之争划三国

有人说赤壁之战要是再晚几年,那孙刘联盟定然挡不住曹操百万之师。但是赤壁之战发生的年代是其实是对于曹操来说平定南方最佳的时期。原因如下:其一“曹操平定了青、幽、并、冀四州,可谓兵锋正盛”;其二“东吴之地,尚未稳固,连年有叛乱,兵少将寡”;其三“孙刘联盟实则各怀鬼胎,曹军是联盟军的4、5倍”。此时曹操只能打东吴与荆州等地,因为蜀地刘璋、汉中张鲁占据天险,强攻为伤亡过大,为不智之举。

东汉后期赤壁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4)

东汉后期赤壁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5)

西凉善骑射,曹操大多为步兵,也不易攻伐。所以只能打荆州、东吴,而且是要速取,因为兵力越大越消耗国力。所以曹操如此着急攻下荆州等地,中了铁索连环的火攻之计。赤壁之战,曹军“伤亡过半”,联盟军伤亡仅1万,而且刘备的军队几乎没什么损失。曹操长途跋涉,连年征战,国力空虚。所以赤壁之战是南北之争,也为后续划分三国鼎立之势奠定了基础。此战才是真正决定“刘备、孙权”的命运之战!

东汉后期赤壁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6)

夷陵之战——孙刘反目白帝哀

夷陵之战是刘备前所未有的大败,比丢了徐州还惨。因为陆逊几乎是用了“赤壁之战的翻版套路”破了蜀军。不是迷信却带一点玄学——其实张飞之死就是夷陵之战输的先兆!孙权偷袭荆州、擒杀了关羽,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不惜孙刘联盟破裂也要攻伐东吴(其实孙权只是要回荆州而已,并没什么错吧)。张飞带领上万的军队来江州与刘备会师,却因为饮酒过度、无故打骂军士等恶行,军中积怨已深,张达、范强杀了张飞投靠东吴。

东汉后期赤壁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7)

夷陵之战,陆逊被任命为大都督,使用火烧连营的计策,迂回杀敌、大破蜀军。此战过后,刘备羞于在夷陵之战得失败,病倒在白帝城,一病不起,这次白帝城内一代雄主刘玄德逝世了,临终托孤,白帝城内哀歌遍起!

东汉后期赤壁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