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北大门,比如徐州是江苏的北大门,广元是四川的北大门,岳阳是湖南的北大门。广东也不例外,韶关是广东的北大门,向称为粤北门户。

广州珠三角城市(广东这座城市不在珠三角)(1)

各省的北大门,不单是这些城市位于各自省份的北端,而是据有险山胜水,是兵家必争之地。比如岳阳夹在长江南岸和湘北汇合处,鄂赣湘三省交界的幕阜山之间,得岳阳者得湖南。同理,韶关位于南五岭之一的骑田岭和大庾岭以及九连山之间,往北是赣湘分界的罗霄山脉,往南经北江谷地是世界上最富庶地区之一的珠三角。

韶关夹在湘赣粤三省之间,面积约1.84万平方公里,有3个市辖区、5个县、2个县级市。韶关是个山区市,平原和台地的面积只在全市面积的五分之一,五分之四多为山地和丘陵。因为北江及其支流的原因,韶关市的谷地或盆地相当多。综合来看,韶关的地势较为复杂,再加上位于三省交界,“关”字名副其实。

广州珠三角城市(广东这座城市不在珠三角)(2)

不过,韶关的“关”和军事关联不大,反而和经济有关。

南朝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始兴郡,就由三国孙吴设立,治所在曲江县(今改区)。南朝陈的陈文帝陈蒨、陈宣帝陈顼(陈后主之父),都是始兴昭烈王陈道谭之子。始兴郡几设几废,最终在唐太宗贞观初年改称韶州(地级)。一说是隋文帝杨坚时就改称为韶州。为什么叫“韶”呢?两种说法:一、附近有一对山峰,旁边环立着三十六块空心的大石头。有风入石中,便有各种声响。二、舜帝南巡路过此地,在此吹奏韶乐,所以称为韶石山。

广州珠三角城市(广东这座城市不在珠三角)(3)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经贸的发展,韶州城成了周边地区非常大的税关。久之,韶州也就被称为韶关,并取代韶州成为地名。

受地形的影响,韶关这块区域相对封闭,但由于韶关地大物博,自足能力非常强。正因为如此,韶关作为江南(含湘赣)与岭南的水陆要冲,江南控制韶关则岭南不足保,岭南控制韶关则江南不足保。东晋末年有卢循之乱,卢循不足道,但他的姐夫徐道覆却是个厉害人物。徐道覆作为卢循的始兴(韶关)太守,他看出刘裕北伐南燕之际,江南空虚,屡劝卢循北上偷袭建康,卢循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同意。徐道覆就利用韶关丰富的水陆资源,筹办过赣水用的船只。徐道覆率兵北上,今江西省诸郡太守望风奔走,名将何无忌也在乱战中被杀。因为卢循缺乏战略远计,导致徐道覆被刘裕击败。

广州珠三角城市(广东这座城市不在珠三角)(4)

徐道覆也有退路,他退回韶关之后,利用韶关的山水地势之险,守险自固。虽然由于实力上的差距,徐道覆被晋军攻克杀掉,但韶关的地势之险却是实实在在的。

一百多年后的萧梁侯景之乱,在岭南创业的陈霸先在平定兰裕等乱后,就管理过韶关。韶关“地大 物繁”,人物辈出,陈霸先就在韶关招兵买马,招揽俊杰。随后,陈霸先以韶关为基地,北上出兵讨伐侯景,建立了不世奇功,为日后建立陈朝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讲,韶关既是宋武帝刘裕的保天下之地,又是陈武帝陈霸先的开天下之地。

广州珠三角城市(广东这座城市不在珠三角)(5)

陈霸先保守江南半壁以待隋文统一,对历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王夫之对此从不吝褒语。

东晋南朝时,长江以南地区的开发非常迅速,但由于地理上的原因,长江流域的发展要好于珠江流域。珠江流域有“群蛮”,而韶关则是“王化之地”和“岭外群蛮”的交界处,也可以称为两种文明的汇合处。基于此,历代很多战略家都认为岭南诸州,以韶州最重。“群蛮作乱”,韶关则是双方必争之地,如上所述。随着广州地位的提高,韶关作为广州的北大门,就相当于扬州之于南京。扬州失则南京不保,韶关失则广州亦不可保。北宋初年,名将潘美南下攻克韶州,定都广州的南汉王朝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广州珠三角城市(广东这座城市不在珠三角)(6)

元攻南宋,也是南下占领韶关,而广州势不能守。

现在的韶关,虽然不是珠三角城市,但作为珠三角的北大门,战略地位之重要,是不需多言的。

,